诈骗罪获利5万以上,推广诈骗,骗取广告费

时间:2022-09-26 19:09:09来源:法律常识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实习生 彭星

近日据央视报道,江苏警方破获了一起专门帮助诈骗团伙引流推广的犯罪团伙,通过在主流搜索平台大量投放“手机定位寻人”广告,引诱受害人。涉案金额达5亿元,其中约2亿被用于广告推广。

花2亿元推广费诈骗5亿案背后

央视报道截图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各网络搜索平台,在各手机应用商店上,也有大量“定位寻人”APP的推广链接。此外,为电信诈骗提供引流推广服务的团伙并不限于“定位寻人”,荐股、刷单、领红包等,也是这类“诈骗引流”的常用方式。有律师向记者表示,此类引流团伙大多涉“帮信罪”,这类犯罪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起诉人数中排名第3的罪名,仅今年上半年已起诉帮信罪6.4万人。

1 “手机定位寻人”广告可能是骗局

2021年3月,江苏的张某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手机定位找人”等关键词,添加了昵称为“精准咨询”的微信号。在缴纳3万元“保密费”后,却寻妻未果,遂向警方报案。

民警梳理相关资金,发现一个专门帮助诈骗团伙引流推广的犯罪团伙,通过在主流搜索平台大量投放广告,引诱受害人。此后,警方奔赴8省20市,打掉“引流”团伙6个,扣押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警方表示,目前已梳理出200多个受害者,涉案金额达5亿元,其中约2亿被用于广告推广。目前,6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虽然报道中未提及具体搜索引擎,但在各类主流搜索引擎中,以“手机定位”“定位寻人”等关键词搜索,均能出现大量相关链接。其中一部分是正常介绍手机定位查找功能的科普类页面,但也有大量直接跳转到各种定位寻人软件和APP客户端下载页面的链接。

花2亿元推广费诈骗5亿案背后花2亿元推广费诈骗5亿案背后花2亿元推广费诈骗5亿案背后

某搜索平台上的“定位寻人”链接

据央视报道,江苏的张先生就是点开了搜索平台推送的广告链接,又根据客户端指令添加了陌生微信号,才一步步陷入诈骗陷阱。

此外,上游新闻记者在各类手机应用市场以关键词“定位寻人”搜索,也发现了大量手机定位寻人APP推广,其中不乏评分在4分以上的APP。然而点击其中一款APP的下载页面后,却能在评论区发现大量投诉评论。有用户称,该软件需要充值会员才能用, 并且只能看到自己的定位,要找人的话,还需要对方也安装同样的软件并且充值。有用户评论说:“手机上这些软件都是骗钱的,充了钱也没有用,退款也不行,没有客服,也没有负责人”。

花2亿元推广费诈骗5亿案背后

某手机应用市场上的“定位寻人”APP下载页面

2这三类人群最容易被骗

什么样的人是这些诈骗引流团伙的对象呢?上游新闻梳理发现,此类诈骗案件并非最近才出现,在近年报道过的类似案件中,受害人主要有三类:一是情侣或夫妻间闹矛盾之后,一方急于掌握另一方的行踪;二是生意上有纠纷,一方想要找到另一方时;三是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想要探寻他人隐私的人。

2017年,南京的江先生为了追讨老赖欠自己的15万元工程款,轻信了网上的手机定位广告,随后被骗900元。

2017年,江苏的刘女士因为怀疑老公出轨,想要掌握老公行踪,在网上搜索手机定位软件时,添加了诈骗分子的微信,被骗2900元。

2018年,据杭州媒体报道,一名孙姓小伙子因想找到失联的女朋友,在网上搜索如何定位找人时添加了定位寻人小广告上的微信号,随后被骗900元。

2020年,南通市民黄某在网上搜索“手机定位”,想要以此来寻找女朋友的位置。随后,有个自称可以定位的人加其为好友,急于寻找女友的黄某按照对方要求转账2800元,后发觉被骗。

调查此类案件的民警发现,该类诈骗团伙为了广泛、精准地吸引受害群体,在互联网热门搜索引擎上投放大量广告,发布虚假信息。

据丹阳警方办案民警介绍:“搜索引擎的用户高达数亿人,受害人一般会搜索‘怎么定位老公/老婆’、‘准确微信定位’等关键词条,当用户点击弹出的链接,就会被‘引流’进某个诈骗团伙。”

3 “引流”犯罪形式花样百出

据办案民警介绍,此类网上“引流”犯罪团伙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勾结境内外诈骗团伙,设置相关违法犯罪关键词,为上游诈骗团伙实施犯罪提供推广引流,致使受害人因访问搜索关键词弹出的广告链接而被骗。

这类引流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定位寻人”“大师荐股”“投资理财”“刷单返利”“免费领红包”等。

据公安部网安局发布的消息,2021年10月,29岁的刘某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引流吸粉”能赚钱,于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家中搭起平台,每成功添加一名QQ好友,获利13-15元不等。不到一个月时间,刘某的收入达到了五位数。随后他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室,通过社交平台刊登广告招聘操作员8名,正式开始了“规模经营”。截至案发,刘某等人累计添加并成功向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的QQ群拉入1万余人。

2022年6月,河北某公安部门破获一个从事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犯罪活动的团伙。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们通过让受害人“关注某电商公众号即可领取2.88元红包”的形式,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再以进群领福利、领红包诱导受害人进入“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等诈骗群内,继而对受害人实施诈骗。每成功添加一个微信账号,“上线”会给该团伙组织者王某鹏260元“提成”,王某鹏分给“下线”100元。

警方表示,“吸粉引流”是诈骗手段翻新的一种方式,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吸引受害人入群完成实施诈骗的“引流”任务,再由“上线”诈骗团伙对受害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诈骗,但也属于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

4 律师:“帮信罪”已成第三高刑事犯罪

对此,8月1日,重庆市律协刑民交叉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公典律师结合相关报道,对案件进行了分析。

张公典律师表示,从目前新闻曝出的内容来看,帮助诈骗团伙的引流团队,可能涉嫌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或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随后他就两种罪名进行了解读: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如果引流团队明知自己是帮助诈骗团伙进行诈骗,投放广告会导致群众被骗,那么这种情况涉嫌共同犯罪,引流团队不仅要对受害人损失金额(被诈骗金额)承担退赔责任,其涉案金额也会以与其合作的诈骗团伙诈骗总金额进行认定,最后会按照情节轻重,判刑(最高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以及处以罚金。

如果引流团队不明知其帮助的是诈骗团伙,但结合交易的金额,交易的环境、方式,以及“广告金主”的商业模式等,可以认识到“广告金主”可能实施犯罪(具体犯罪的罪名和细节不清楚),就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这种情况下,首先要退出违法所得,一般为投放广告所收到的非法收入;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近几年,随着工信部、公安部开展“断卡行动”后,帮信罪案件高发。张公典律师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今年7月22日发布的数据,帮信罪已经成为各类刑事犯罪起诉人数中排名第3的罪名(仅次于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今年上半年起诉帮信罪6.4万人。普通人也应该对帮信罪加强认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来源: 上游新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