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4:27:35来源:法律常识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本报记者何可摄
□河南日报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孙新宇
东傍五指岭、西对伏牛山、北倚盘龙山、南靠中岳嵩山,革命老区巩义市涉村镇上庄村坐落在这片秀丽美景中。位于该村西北部相邻而建的丁、李、田三姓祠堂,就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实地探访。
从省道237拐入上庄村,村头标牌上的标语“红色记忆美丽新村”格外引人注目。再往村里行进,街道两旁的宣传栏和照片墙等,展示皮定均将军和八路军在上庄村的抗战故事,充满了红色文化的印记,把人的思绪带入那段峥嵘岁月。
1944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孤注一掷,疯狂发动了中原战役,河南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重镇沦陷。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作出了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部署。4月22日,毛泽东致电滕代远、邓小平,为开辟豫西工作基地做准备。之后,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明确规定了开辟河南根据地的方针政策。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锐部队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太行军区根据中央的部署,抽调两个主力团和地方武装一部,组成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支队辖第三团、第三十五团和1个警卫连,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方升普任副司令员,郭林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10月,部队进驻巩县,司令部设在今巩义市新中镇茶店村,1945年春移驻涉村镇上庄村。
“当年巩县通往登封、密县的唯一道路途经上庄村,村庄四周都是山脉,有利的地理位置便于八路军进行隐蔽和开展游击战。此外,从三姓祠堂相邻而建可以看出,我们村的民风非常淳朴,村民团结和谐,群众基础良好,因此先遣支队将司令部设立在这里。”上庄村村委会主任丁志权为记者介绍。
三姓祠堂均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板瓦盖顶,面阔三间。中间的丁氏祠堂为司令部办公室,东侧的李氏祠堂作为皮定均住室和作战指挥室,西侧的田氏祠堂则为徐子荣、方升普和郭林祥住室,其余几间房为勤务人员住室。
皮定均率队到达巩县后,深入敌后,顽强开展斗争,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司令部制定了“下好五步棋,赢得整盘棋”的战略决策,第一步是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武装宣传,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第二步是取缔一切汉奸组织;第三步是发展人民武装;第四步是废除一切苛捐杂税;第五步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三姓祠堂往东100米左右,即为中共河南一地委党校旧址(1945年2月,豫西地委改称为一地委,党校是一地委创办的),往东北方向几百米处,则为巩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记者走进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这里还保存着当时使用的菜窖、石碾等物品。
经过近一年浴血奋战,皮定均率领部队进行了200多场战斗,歼敌3500余人。先遣支队由15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建立了嵩山和箕山2个专署和巩县、伊川、临汝、登封、广武等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及伊洛等2个办事处,巩固和扩大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沟通了华北老根据地和中原解放区的联系,为抗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庄村有一处开阔的场地,村里人都叫“大场儿”。据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介绍,当时作为巩县、密县、登封县三县官道的必经之地,此处是供过路行人休息的场所。而皮定均当年率领部队南下离开上庄村时,这里是集合地。虽然八路军告别了上庄村的父老乡亲,但严明的军风军纪让广大群众认知了共产党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初心,他们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上庄村人奋勇向前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