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答辩摘要,交通事故答辩摘要怎么写

时间:2022-09-27 08:43:11来源:法律常识

二审答辩状张三

答辩人张三,男,汉族,1965年8月1日生,住河南省山水市河洛镇村大路沟5号,公民身份号码:4100811。

关于李稳、李飞、李廷不服山水市人民法院(01)豫0181民初5836号一审判决,因精神损害抚慰金而提出上诉,答辩人认为其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主张不应被支持,一审法院对此判决所适用法律正确,理由简要如下:

一、一审判决作出不予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主张,所适用的法律规定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款已明确规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一审法院在认定张三涉嫌刑事犯罪被取保候审的情况下,作出不予支持精神损失的判决,显然适用该条法律规定正确。

二、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系基于刑诉法解释第19条规定的错误理解。

据刊登于《人民司法》01年第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所载明的观点:刑诉法解释第19条系沿用《01年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

其一,根据法律、法理以及我国的法文化传统,对刑事所附带产生民事诉讼不应适用与单纯民事诉讼相同的标准,系基于:单纯民事案件,责令被告人作出相应赔偿,是对被害方进行抚慰、救济的唯一手段,故有理由要求被告人承担相应更重的赔偿责任;由于无需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往往也有意愿、有能力作出相应赔偿。而所附带的民事诉讼则不同,被告人不仅要在民事方面承担赔偿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判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既是对犯罪的惩处、重新犯罪的预防,也是对被害方抚慰、救济的主要方式。以故意杀人案件为例,如判处被告人死刑,实已让其“以命抵命”,显然不应再要求其作出与单纯民事案件相同的精神损害赔偿,否则势必存在双重处罚的问题。传统上“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观念、做法,正是根源于此。

  其二,对《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应当正确理解。《民法典》第十一条规定:“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吸收了《侵权责任法》第五条“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的内容并作了扩充)犯罪是严重的、特殊的侵权行为,《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专门规定这种侵权行为的基本法。显然,处理犯罪行为的赔偿问题,应当优先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而不应当适用主要规定民事侵权的《民法典》规定,否则,势必还要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其三,鉴于《01年解释》不判赔“两金”的规定经过八年施行,总体效果是好的,有关规定在促进附带民事达成调解、保障被害方能实际得到赔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还没有发现重大、突出问题。而且,此次征求意见过程中,绝大多数意见建议维持和强化不判赔“两金”的现行规定。在此背景下,政策转向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附带民事调解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导致判赔数额虚高,进一步加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空判”和“执行难”问题。基于此,维持现有规定,不作修改,是务实选择。

三、李稳、李飞、李廷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系民法典第1183条规定的错误理解。

其一,一审法院已判决张三对李稳、李飞、李廷所主张的医疗费、丧葬费、交通费、死亡赔偿金承担赔偿责任,并非仅对所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进行的赔偿;

其二,张三和李四的共同行为的结合造成了王五的死亡,则王五系被侵权人,而李稳、李飞、李廷并非为被侵权人;

其三,民法典第1183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即被侵权人才有权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01)苏09民初539号民事

判决、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01)苏03民终840号民事判决、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01)浙1004民初5559号民事判决等生效判决均认定因侵权人涉嫌刑事犯罪,而未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主张。

五、答辩人张三认为一审法院直接依据事故认定书的事故责任划分,却未严格审查张三的侵权行为对死亡后果的发生所起作用力的大小,从而认定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故而依法提交上诉状。

故,恳请法院查明事实,依法驳回李稳、李飞、李廷的上诉请求,并依法支持张三的上诉请求。

答辩人:

交通事故受伤而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被一审驳回,上诉后二审答辩状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