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6:21:38来源:法律常识
经过了辽东争夺战后,辽东地区基本被后金占据。此后,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开始指挥后金的大军进一步向南扩张,向辽西发起了进攻。然而,辽西之战成为了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死伤惨重,努尔哈赤到死也未能攻占辽西。明朝方面,一次次自毁长城,杀忠良猛将,真是千古罕见。
辽东沦陷之后,朝廷震动,“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明朝文武百官将辽西视为最后的防线,广宁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堡垒。广宁,就是现在的锦州,是通往东北的要塞。在明代,广宁就是辽东仅次于辽阳的大城市,设有重兵驻防。但是辽东沦陷后,广宁的军民大量逃亡,这里变成了一座空城。
现在明朝到了生死关头,朝廷大臣和皇帝又重新启用熊廷弼。在辽东争夺战中,熊廷弼曾担任辽东经略,将危如累卵的辽东形势扭转。但是明朝党争严重,熊廷弼因为没有趋炎附势而被撤职。现在,明熹宗不得不请熊廷弼出山。然而,让熊廷弼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没有得到尺寸之功,反而成为了替罪羊。
在熊廷弼出山之前,王化贞已经担任辽东巡抚,坐镇广宁,掌握了抗击后金的所有军队。在战略方针上,熊廷弼主张以防守为主,另派海军渡过渤海偷袭辽东。而王化贞则主张以进攻为主,他主张联合蒙古、朝鲜和辽东的明朝降将,迅速发动反攻。当时,明朝辽西十万军队都掌握在王化贞的手中,他不听熊廷弼的节制,熊廷弼沦为虚职。
1621年五月,王化贞派遣部将毛文龙带领197人渡海偷袭辽东半岛,以联络明朝降将。毛文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从小不喜读书,游手好闲。1605年,被母舅沈光祚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当时辽东进行武举考试,毛文龙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毛文龙到了镇江(丹东),大量揽流民入军,军队规模达到了2万人,给后金带来了严重的危机。然而,王化贞因为此事没有通知熊廷弼,两人的关系就宣告破裂。
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听说明朝将帅失和,就立即带领大军进攻广宁,王化贞仓促迎战。后金大军先包围了西平堡,西平堡的参将黑云鹤没有选择死守,而是出城迎战,结果战死沙场。熊廷弼听说西平堡被围困,就催促总兵刘渠救援。努尔哈赤则兵分两路,一路堵截援军,一路继续攻城。西平堡的副总兵罗一贵誓死坚守城池,打得金兵三进三退,但无奈孤立无援,西平堡还是陷落,罗一贵自刎殉职。
此时,明朝军队中又有一位大将暗中投降了后金,他就是孙德功。他首先劝王化贞集合部队,舍弃守城用大炮的优势,和金兵选择野战。随后,王化贞让孙德功为先锋,联合刘渠的部队,一共3万人去解西平堡之围。孙德功无心战斗,遇到金兵就选择了逃走,于是大军溃败,刘渠战死。孙德功进入广宁城后,立即下令捉拿王化贞,王化贞被迫向关内方向逃走,遇到了熊廷弼的部队,只得痛哭流涕。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到达广宁,孙德功出城出城迎接,广宁附近的40多座城堡也不战而降。三月,努尔哈赤撤离广宁,将广宁烧毁。广宁沦陷,熊廷弼沦为了替罪羊,于1625年八月被处死,其家被魏忠贤所抄,成为了千古冤案。而王化贞却得到了大臣的包庇,拖延了五年才被处决。
攻下了广宁之后,努尔哈赤回到了辽东,随后的四年时间,后金没有对辽西发动进攻?原因是忙着镇压汉人的暴动。攻占辽东之后,努尔哈赤圈占土地,强令汉人迁徙,让大部分汉民沦为了奴隶。在风俗上,强制汉人剃发,如果不剃发就会被残杀。
辽东汉民大多选择逃亡。根据文献记载,当时逃亡到关内的百姓大约百万,涌入朝鲜的也多达几十万,还有几十万逃到沿海的岛屿上,从辽东渡海到了山东的也有数万之多。没有逃亡的自然也就成为了农奴,走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也就只能拼命抵抗。他们选择据守城池、山林,向水井投毒,消极生产。当时辽东的生产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后金出现了粮食危机。1624年,努尔哈赤推行屠杀,将不耕种土地的汉民杀害。
许多辽东的百姓加入了毛文龙的阵营,逃到辽东附近的岛屿上,扰乱后金的大后方。毛文龙的军队在海上进行游击战,曾袭击镇江(丹东),史称“镇江大捷”。镇江大捷后,辽东许多地区都归降于毛文龙,“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1621年12月,后金击败了毛文龙,毛文龙逃到了朝鲜。此后,他以皮岛为基地,开创了东江镇,以此抗衡后金。
但是毛文龙逐渐从一位抗金斗士转为了割据势力,他谎报战功、杀良冒功,又在岛上大搞贸易中转,获利颇多。但是,他对抗金的热情逐渐消散,逐渐和后金取得联系。这样,辽东地区很快也被努尔哈赤平定。
此时的辽东汉民是多么希望明朝派遣“王师”来救援。然而,辽东百姓只能失望了,最后是绝望了。
广宁失陷后,明朝派遣王在晋为辽东经略。此人贪生怕死,主张应该将辽西的土地全部放弃,退守山海关。内阁大臣孙承宗亲自到辽西进行了考察,认为应该坚守辽西。最终,明朝让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当时还非常高兴,他说:“自从辽东战乱以来,守边的将领大多战死沙场,活着回来的也被问罪处死,我现在终于逃过一劫了”。
孙承宗认为,辽东之所以陷落,是因为辽东缺乏可靠的将领和军队。于是,他慧眼识珠,重用了有胆识的袁崇焕。随后,孙承宗镇守宁远城,大规模建造防御工事,安抚流民,训练军队。到1625年,孙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辽西不仅拥有了坚守的条件,还可以转守为攻。
然而,孙承宗这时候在塞外拥有精兵10万,成为了明朝君臣的心腹之患,尤其是魏忠贤,他想将孙承宗置之死地而后快。1625年下半年,孙承宗进入关内,准备向皇帝报告关外的局势。然而魏忠贤非常忌惮,诬告孙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挟兵震主”。昏庸的皇帝也不让孙承宗进京了。
1625年九月,辽东的汉民逃到辽西,告诉总兵马世龙,说皇太极正在耀州城,统兵不足300人。于是马世龙还没有报告孙承宗,直接分兵两路袭击耀州。明朝两路大军也有贪功之念,互不配合。最终,一路军队被全歼,死亡400人,另一路军队却俘虏了500人而归来。朝廷借此事件大加发挥,说“辽之精锐十万尽矣”,其目的就是为了单核孙承宗。十一月,孙承宗被撤职。
新到任的辽东经略高第曾经被孙承宗批评,他选择全面否定孙承宗的措施。他将辽西的据点大量放弃,撤走了几万军队,抛弃的粮食多达十万石。当时,难民哭声震天,军无斗志,士气低落。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到底有多么地昏庸,一次次地自毁长城,还恬不知耻。这样的明朝,还能挺多久?
明朝军队撤退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坚决不走,他就是袁崇焕。他带着自己不足两万的兵马死守宁远城,他说“当死此,我必不去”。宁远城,也就是现在的葫芦岛,这已经是明朝关外的最后一座要塞了。如今明朝将关外的军队全部撤走,宁远就成为了一座孤城。不过这座孤城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努尔哈赤得知明朝撤军,就带领6万军队对宁远发动了进攻。袁崇焕得知,将城内的粮食转移到海边的觉华岛,以此作长久坚守之计。后金大军到达了宁远,努尔哈赤对袁崇焕进行招降,袁崇焕意志坚定,回绝了努尔哈赤。随后,就是宁远围攻战。袁崇焕临危不乱,他让将士们死守,并利用火铳、大炮等一次次打退了金兵的冲击。努尔哈赤进攻了两天,后金军损失1.7万人,不得不下令撤退。
为了泄恨,努尔哈赤让军队攻克了觉华岛,杀了这里的几千军民,焚烧了明军的粮草。此时,努尔哈赤才算出了一口气,带着大军返回了辽东。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失败,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而明朝得知宁远之战胜利了,举朝欢庆。而当时的蒙古林丹汗误以为后金大军全军覆没,于是带着蒙古军队进攻后金。朝鲜方面,也开始公开支持明朝。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金必须先解决后方的威胁。
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队远征蒙古,目的自然为了报蒙古趁火打劫之仇。此战,蒙古的炒花、巴林两部被攻破,科尔沁部投降于后金。不久,努尔哈赤病重,不得不前往清河温泉疗养。不久,努尔哈赤去世,他的事业只能交给皇太极去继承了,他的弊政也只能由皇太极去改革。到这里,努尔哈赤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的确成为了是一代雄主。
宁远之战后,后金意识到了火炮的威力。他们通过明朝降将获得了大量的火炮,还仿制了威力更大的红衣大炮。此后,明朝的武器优势丧失,还能拿什么和后金抗衡呢?
皇太极上台后,其重点就放在了内政改革,改善汉人的地位,缓解辽东的矛盾,恢复经济。在军事上,不是急着进攻明朝,而是先征服朝鲜、蒙古,统一东北。这些,为后来的入关奠定了基础。因此,努尔哈赤的去世,也标志着辽西拉锯战的结束,明朝得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但是,明朝会改掉自毁长城的习惯吗?非也,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了。此后,谁还敢给明朝卖命呢?吴三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