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只要票,不要货,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结果可能出乎你意料

时间:2022-09-27 11:38:11来源:法律常识


只要票,不要货,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结果可能出乎你意料

作者:王如僧律师,税务诉讼律师,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


在石化(柴油、汽油)、煤炭等行业中,有时会出这种情况:

A公司需要进销发票,但不需要产品,同时,又有一些终端消费者,只需要产品,不需要发票,怎么处理呢。

有人就会从中看到了商机,假设这个人是B,B通常会操作如下:

第一步,从中协商,让A公司与国营石化公司或者煤矿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签订购销合同。

第二步,通过A公司的公帐把货款打到C公司的公帐上,C公司开具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A公司,但货没有发给A公司,而是直接发给了B。

第三步,B拿到货后,再以稍微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卖给那些不需要发票的客户(散户)。

第四步,B收到散户的钱,扣掉相应的手续费后,把钱转回给A公司。

举个例子。

假设产品的价格是100万,增值税率是13%,价税合计就是113万,开票费是10个点,企业所得税率是25%。

操作的时候,A给C转帐113万元,C把专票开给A,把货交给B,接着B以108万元的价格卖给散户,B收到这108万元后,转103万元给A,还剩下5万元,就是B的利润,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积小成多,长期以下,也是很可观的。

这样的话,四方共赢:

A公司以低于增值税法定税率的方式,拿到了相应的进项发票,既可以用来抵扣进项,还可以列入成本,冲减企业所得税,这笔生意做得过。

即A只花了10万元,就可以在税务机关那里抵扣13万元,赚了3万元,同时这100万列入成本时,又可以赚2.5万元,{假设当年,A的收入是X元,真实成本、应交其他税费等是Y元,那么真实的所得税T=(X-Y)*25%元;有了这100万元的专票后,申报的所得税S=【X-(Y+100)】*25%元;T-S=2.5万元},总共可以赚5.5万元。

散户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买到柴油、汽油或者煤炭。即正常购买的话,至少要113万元,现在只要108万元就可以拿到货了,省了7万元。

C增加了销售额,收入也水涨船高了。

B从散户那里收了108万元,打103万元回给A{开票费是10%,【113-(100*10%)=103】},还有5万元。

问题来了,这种情况下,A、B、C、散户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吗?


一、法律分析

对于C来说,没什么风险,c与A签订了合同,收了钱后才把货发出去,也按照实际交易情况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很难说C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散户就是纯粹的购买产品,不要发票不可能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可以思考,很多人买手机或者去下馆子,都是不开票的,见过谁被抓了吗?

那么A、B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呢?

笔者认为,这要看究竟是A从C那里买货,还是B是从C那里买货。

第一,如果认为是A从C那里买货,那么A及B就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包含着两个交易:

第一个交易是C把货卖给A,即A打了113万元给C,C出了100万元货给A,收了13万元的税款。

第二个交易是A委托B把货卖给散户,即B把货给了散户,收到了108万元,打了105万元给A。

从税法角度来看,这两个交易的实质就是A从C那里买货时,要求C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以不开票的方式把货卖给散户。

既然A与C的交易是真实的,那么A就有权利拿到进项发票,并进行申报,抵扣相关税款。

同时,A不开票卖货给散户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申报收入的逃税行为,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另外,由于A与B之间是委托关系,B的行为就是一种协助A逃税的行为,也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第二,如果认为B从C那里买货,那么A及B都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如果认为B从C那里买货,性质就完全变了,变成了A与B合伙欺骗C,让C误认为是A在购买产品,然而实际上是B在购买产品。

这样的话,就变成了C卖产品给B,却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给A。

A的行为是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中“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B的行为就是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中的“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为什么是A从C那里买货

那么,究竟是A还是B从C那里买货呢?笔者认为是A。理由如下:

第一,根据民法典合同编关于买卖合同关系的规定,可以认定A。

假设C没有发货,或者货的质量有问题,那么起诉C的主体是A还是B呢,笔者认为应该是A,B起诉的话,肯定会被法院认为主体不适格。

假设C发货了,没有收到钱,那么究竟是起诉A还是B呢,肯定是A,因为合同是与A签订的,发票是开具给A的,起诉B肯定也会被法院认为主体不适格。

第二,三流不一致,不是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充分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结构是各种各样的,没有法律规定,甲销售货物给乙时,货物就一定要从甲的仓库运输到乙仓库。假设甲在山东青岛,乙在广东佛山,乙的下家也山东青岛,把货物从青岛运输到佛山,然后再从佛山运回青岛,岂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第三,资金回流,也不是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充分条件。

这个案件中,资金不能从C公司的相关账户打回到A公司的相关账户那里,这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的资金回流不大一样。

另外,本案中,回流的资金,本质上A公司的不开票收入,属于一种账外收入,或者说小金库收入。

第四,认定是B在购买货物,有违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处罚,涉及到当事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对当事人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家破人亡,倾家荡产。如此严厉,要求通过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让当事人受到足够的教训时,就没有必要动用刑法。

本案中,认定A是买主,A承担的行政责任,也可以让A元气大伤了。

其一,A要补交增值税款108÷(1+13%)×13%=12.42万元。

其二,A要补交企业所得税108×25%=27万元{期末时候,假设A账内收入是X元,成本丶应交其他税费等是Y元,那么A实际要补交的企业所得税【(X+108)-Y】×25% - (X-Y)x25%=(X+108 - Y - X+Y)×25%=108×25%=27万元}。两税相加,共计39.42万元。

其三,A还要缴纳0.5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假设罚金T万元,39.42x0.5=19.41,39.42x5=194.1,即罚金幅度为:

19.41万元≤T≤194.1万元。

以上加起来,估计A会元伤大伤。

对于B来说,责令其退出违法所得5万元,然后按0.5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罚金幅度与A一样的,估计也够B喝一壶的了。

因此,追究A、B的行政责任,就足以对其产生足够的威慑了,没有必要动用刑法。


综上,笔者认为A丶B的行为仅是涉税行政违法,不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