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3:49:49来源:法律常识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中国老龄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趋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这意味着30年后,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在这种背景下,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期应对与远期战略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相结合、社会发展规律与国家管理模式相结合、国际经验与现实国情相结合的角度,在学术研究、社会政策、产业发展、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讨论,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国方案,寻找适合中国老人需要的养老模式,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康养之路。
1、居家养老
和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我国将以居家养老为主。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优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习惯和观念,成本低。
问题:随着中国家庭人口模式的变化,子女少老人多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居家养老越来越困难。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式社区养老,由社区服务人员,而不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居家养老的服务。提供“三助”“两托”“两咨询”服务:助餐、助理、助医;日托及全托服务;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等。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优点:符合政府养老产业政策,鼓励各种形式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符合大部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思想。
问题:资金和人员缺口大。投资回报率较低,后续支撑难度大;服务受众广,因而对服务品质和人员要求高,服务人员难以满足要求;社区养老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不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乡村养老
乡村养老既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也是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在能够提供舒适田园生活的乡村,以乡村民宅、专设养老院或度假区等为基地,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照料、护理、娱乐等养老服务。老人不仅可以获得集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生活,还可以参与体验式农业项目。
优点: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乡村养老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问题:医疗制度不完善、人文关怀不足。
适合人群:一些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希望换个地方换个活法的老年人。
4、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
优点:合法避税,增强生活保障和自信心,有效补偿老年生活。
问题:相关体制不健全,产权年限悬而未决。
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5、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
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人,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名胜景点购买住宅,一年四季作观光游览式的养老。
优点:益于身体健康,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能够结识新的朋友。
问题:服务对象有限制,应为自理老人,身体条件不好者不可行;成本较高。另外还有异地养老金领取问题。离退休老年人在异地养老医疗保险问题。职工退休后,需要单位来办的事情很多,与原单位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些都是离退休人员异地养老的阻力。
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意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老人。
6、合居养老(抱团式养老)
一些老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一起,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养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虚感。
优点:自由灵活,身边有认识的朋友,可以互相照顾。
问题:容易产生纠纷,需要提前安排好个人事务,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健康老人参加“抱团养老”,困难的是那些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家住在一起,难免会面临日常家务负担、金钱支出的分担、彼此人际关系等等问题。另外,国家没有相关规范和要求。
适合人群: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新思路”、“新想法”,并且在这些思路和想法的基础上,探索了全新的养老模式,并开始在局部地区试点先行。
7、消费养老
在不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商业习惯下,通过日常消费,由国家授权单位,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
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2016年,北京市的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试点“失能补贴”,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进行补贴,每月不低于300元,帮助他们提高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广西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城镇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超过15张,健康养老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建成15个左右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等。
此外,把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模式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日前,《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炉,方案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昆明市政协委员谷欣分析说,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医养结合,有其现实的背景和迫切性。老年人群体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到大医院看病并非最佳选择。把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就成为了必然。
8、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
“村级主办”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互助服务”就是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群众参与”就是由村集体组织、动员和鼓励村民、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特别是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回报乡亲,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服务。“政府支持”就是由各级政府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
这些养老模式的提出给予了制度设计者以全新的思路,也许制度设计者们能够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并将之推广开来。这些养老模式也开拓了老年人的视野,让他们在辛勤工作半生后开始享受生活之时,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适合自己经济和生活状况的合适的养老模式,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减轻了年轻人赡养老人的经济和精力成本,变相降低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