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朋友说话有话语权吗,律师与律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时间:2022-12-28 20:18:31来源:法律常识

01.

大家好!我是亚哲。

前段时间,我写的一篇题为《律师是否应该像公司职员一样被管理?》的文章,引发了身边不少律师朋友的议论。这些年来,在律师行业里,关于这类话题的讨论,可谓此起彼伏,喋喋不休。

往往既没有结论,也没有对错。真正的价值在于,问题在过程中会变得明确、清晰。

以下是来自律所主任群针对【公司制与合伙制】的讨论情况:

律师与律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其中一个思考非常扎心,“ 我和律所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XX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在我眼里,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律师。这个触及“灵魂”的拷问,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

“应该是合伙关系,但没有哪个行业是律师这种合伙,更像拼凑在一起的个体工商户。”

按照这句话往下想就是,律所更像一个大的“农贸市场”,里边各个商户是“各个律师”或是“律师团队”,大家卖着各自的商品,少有配合,多是竞争。顾客到市场里去买东西,也得看经验和运气,只要没有严重违规或是质量问题,市场也管不了什么事儿。

律师朋友继续开玩笑说道:“商户和市场的关系,就像律师和律所的关系一样。”

为了维系这种关系,农贸市场会给“卖货比较好的商户”某些头衔,比如,星级店铺;并且,还能让星级商户享有市场上的优质展位,当再次引进其他商户时,也会征求这些星级商户的意见。

如果是在律所场景下,这类“星级商户”会被叫做“合伙人”,再好一些的叫做“高级合伙人”。这个比喻,俗是俗气了点,但确是当前大多数“合伙制”律所的真实情况。

当然,这也引发了我对“合伙制”本身的思考,今天,斗胆先亮出我的观点:律所的合伙制很难长久。

02.

为什么合伙制很难长久?

我认识的两位“大牌”主任律师,在2013年左右,由两家规模不大的小所,合并成了一个中型所。他们兴趣相投、认知一致、关系亲密,属于强强联合型。

A所主任擅长市场品牌,既有律协背景身份,在当地也有着不错的人脉资源,B所主任更喜欢专研业务,办理过不少当地有名的案件。

两个人合并的想法很是简单,就是希望1+1>2,尽快把新所的品牌和业务做起来,取得更高收益,吸引更多优秀律师的加盟。

头三年,他们的合作十分顺畅,彼此之间相当满意。矛盾出现在2017年,两人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在律所未来的发展上,两个人分歧越来越大。

比如,是不是推进所内一体化建设,进行公司化改革,成立大客户中心来统一案源?是不是要扩张,进行规模化发展?每一个改变,都涉及到对应人员的利益问题,双方都不肯让步。

② 在议事机制上,两个人到底听谁的?也是问题。

虽然成立了管委会,一个任命为管委会主任,一个却在大事上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甚至,在律所关键岗位上的人员任用问题,两个人意见不一致,都会被搁置。

③ 在内外事务上,两个人也存在小摩擦。

比如,B主任参与了更多管理工作,A长期不在办公室,很少过问或是操心内部事宜。A觉得自己更辛苦,经常在外联络资源,对律所贡献更大。B却认为,所有工作压力,都积压在自己这里,A整天喝茶吃饭,不管不顾。

总之,双方心里都不痛快。后来,正如很多合并的律所一样,2018年B主任带着团队人员离开了XX所,独自成立了新所。

B主任和我很熟,没把我当外人,非常坦诚地和我聊了当初的故事,让我得以知道一些背后的微妙。

我问B主任,如果时间倒退回2013年,您还会和A主任合并吗?

他认真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会。他讲到,虽然早期自己团队业务能力强,市场能力弱,可是如果能下定决心在品牌上多做一些投入,效果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换句话说,B主任认为,A主任团队擅长的事儿,自己当初也是有机会做好的。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组建市场团队专注做好前端,这样或许更好。

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所里的议事机制。很多重大决策时,两人认知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就会被搁置,耽误发展机会,错失不少良机。迟早要分家,皆是注定。

所幸这个行业,分分合合相当正常,他们没有完全撕破脸。分开的本质是,彼此的资源没有互补性,合作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03.

所有“合伙制”,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集合”

所有的合作者,提供彼此资源,获得相应报酬。如果没有资源的土壤,自然也就没有合伙根基。

曾接触过这样一家公司,三个股东,一个股东占股70%,另外两个分别是15%。大股东承担了所有的经营管理职责,一心要把公司做上市。过程中,不断用公司利润来扩大投资。但是,两个小股东只是希望能分点红,不愿意参与其他事情。

后来这家公司做大,开始筹备IPO。大股东觉得,今天的成果,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小股东们只想着躺着挣钱。所以,他想了各种办法让小股东们退出。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类似这样的企业不少,都属于资源合作。什么时候,没有了资源互补性,什么时候就面临散伙。

我们再进一步想,律师这类完全「“产供销”一肩挑」的群体,怎么能和组织产生资源互补性呢?

硬件条件上,除了律所的“章子”外,其他事情都没有刚性需求。软件条件上,大家都学过法律,具备基础的专业能力,简单的案件,无论什么类型,大家都可以代理。

正因如此,决定了律所的合伙制比任何行业都难。在律师行业里,每个个体都太“能”了!想要形成真正的组织,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律所/团队,简直凤毛麟角。

04.

丧失了资源互补,大家离散伙也就不远了

所以,如果律所看重的资源是“律师管理费”,这个资源根基就会十分弱。因为,可交纳管理费的律师很多很多。同样,如果律师看重的资源,仅仅是一个“用章”,则任何一个律所都可以选择,也就没有什么资源互补可言。

正因如此,曾经那些“包干制”的律所命运何去?答案不言而喻。

于律所管理者而言,为律师提供其他律所无法提供的资源,便是加固律所与律师互赖关系的根基,比如:独特的品牌,优质的资源,先进的管理,高效的协作,完备的知识管理,等等。

于律师而言,在律所有着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性,自然就与律所可以紧紧捆绑。比如:办案子的独特能力、细分市场的专业能力、高粘性的客户能力,等等。

律师与律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

律师和律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认为,是一种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

如果,大家想要交换的资源,是劳动和报酬,那彼此就是劳动关系;如果,想要交换的资源,是股东所投入的人力资本,那就是合伙关系。

如果,关系里丧失了资源互补性,大家离散伙也就不远了。

律师与律所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最后,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1. 律所的合伙制很难长久,原因在于,彼此的资源没有互补性,合作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2. 所有“合伙制”,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集合”;

3. 律师和律所之间,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是一种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打官司 刑事案件 甲方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找律师可靠吗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