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彩礼纠纷律师哪里找,基层调解工作

时间:2022-12-30 14:07:52来源:法律常识

主播君的话

34岁的他,有15年都在坚持干同一件事,被质疑时,他不气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被赞扬时,他不骄傲,持续努力前行,他是谁?又做了什么事?

基层青年调解员:顶着质疑和委屈,前进

视频加载中...

累计调解纠纷3800余件,

义务普法宣讲800余场,

受益群众30万余人。

这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法律服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其欣,一名34岁的基层人民调解员,从事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15年的成绩。

在这些成绩背后,

他曾有过找不到合适工作方法的无力感;

有过委屈、不被理解;

有过觉得艰难的时刻。

被质疑是不是和对方一伙的

刚开始干的时候满腔热情,接到案例,王其欣尝试上来就分析相关法律怎么规定的,但是事与愿违,不但没调解好,还让矛盾激化,会被质疑“他就觉得你不但不帮我,还可能和对方是一伙的。”

碰壁次数多了,王其欣意识到,调解纠纷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当事人的倾诉,“实际上就是发泄情绪的过程,稳定了他们的情绪,就成功了一半。”

从业15年,王其欣觉得,调解工作最难的就是群众的信任度。如果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不能得到群众信任,调解工作就无从谈起。

基层青年调解员:顶着质疑和委屈,前进

怎么让老百姓信任?

王其欣的秘诀是,用心用情当成自己的事干。“要让老百姓看到你是真心给他办事。每调解一起案件就赢得一次民心,每调解一起纠纷,就赢得一份信任。”

调解中,王其欣也常常遇到两头不落好的时候,往往花费一两个月,双方不但不认可,甚至还可能产生误解。“这时候就感觉很难,觉得出力不讨好,也是比较消极的。”

自己的好心被拒绝

“一个20多岁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给我们调解矛盾?”“不行不行,这么年轻,他自己都还没什么社会经验呢。”刚到高庄街道时,村民们对他不认可,王其欣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不气馁,“每起纠纷都有因由,如果你不尊重事实深入调查,不能合情合理为民解忧,怎么可能赢得群众信任?”

即便如今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他依然觉得自己在这份工作时如履薄冰。“每天都面临不一样的情况,容不得骄傲自满。”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有时,花了好大功夫调解到一半,对方拒绝继续接受调解。遇到双方诉求差距比较大又都不愿意退让的时候,调解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但王其欣坦言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如果我放弃,这个问题还在这,总得有人处理。”

多年来,王其欣调解纠纷的成功率高达98%,他把这一切归功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信任。

说起来,关于王其欣想要当一名人民调解员的初衷和执着,最早来自他的父亲。

“接父亲的班,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王其欣出生在莱芜区牛泉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他儿时记忆中,父亲是村里的“香饽饽”,经常被上门求助的村民叫走;上街赶集时,也总有陌生人握住父亲的手,表示感谢。父亲的言传身教,在王其欣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立志要“接父亲的班,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2007年,王其欣从山东省法律学校毕业,传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能帮咱老百姓解决问题”

高庄街道辖两个社区和90个行政村,人口超10万人。王其欣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法规,征求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调解工作。渐渐地,村民对这个小伙子开始认可,“能帮咱老百姓解决问题”。

基层青年调解员:顶着质疑和委屈,前进

2021年10月,高庄街道大北冶村、小北冶村等3个村的支部书记一起找到王其欣,请求帮忙调解一起涉及300多名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纠纷。3个村的200多亩土地通过办事处流转给承包方,但由于效益不佳,5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费一直被拖欠,村民们着急上火,村支部书记到厂里催了10次,都无功而返。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损失。”王其欣当即接手了这个调解工作,他隔三差五就去找工厂老板谈心讲理,算“违约后果”,算“社会效益”,他算出的一笔笔经济账,让工厂老板“认了账”。

一周后,55.8万元的承包费终于要回来了。村民代表特意制作3面锦旗,表达全村人对王其欣的谢意。

“有纠纷,找其欣”

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10余年来,别人“躲着走”的难事、愁事,王其欣主动靠上去,积极参与信访案件的化解。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有9大本工作日记,每天接待了哪些群众、解决了哪些问题,小到一棵树、一块地、几百元工资,大到矛盾纠纷案件,王其欣都一一记录其中。

如今,在济南市莱芜区莲花山下,提到王其欣,村民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调解专家”。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着一句话:“有纠纷,找其欣”。

2018年年底,高庄街道:

一村民因工伤事故不幸离世,家属向村委会寻求帮助,向企业讨说法。起初,村里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与企业协商,但跑了20多趟始终谈不妥。家属急了,直接跑到企业去闹,让本就棘手的问题陷入僵局。

村委会找到王其欣,希望他能出面调解,王其欣应了下来。他找出相关法律规定和几个相似的工伤赔偿案例,向家属逐条逐项列明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历时一个多月,经过10多次沟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问题圆满解决。

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更加坚定了王其欣干好人民调解员的信心,也为他更好地开展工作增添了满满的动力。

“这是一份大事业”

“我干的都是小事情,但这是一份大事业。”王其欣说,干基层工作是“小事大业”。在他看来,为群众化解好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理顺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党群关系,构建的是社会和谐。

作为市党代表、区政协委员,王其欣充分发挥熟悉民情、知悉法律的优势,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他与莱芜区高庄街道信访办建立“信访办化解+王其欣调解”联动处理信访案件新模式,累计调处重大信访案件31件,有力维护了基层和谐的第一道防线。

2016年9月,高庄街道:

开始对农村经济合同和项目竞标进行规范化管理。走访调研中,王其欣发现不少村民在签订村级经济合同、处置村集体资产、重大项目发包等经济事务中,有些无书面合同,有合同的也因程序不合法、内容过于简单、权利义务不明确等产生各种纠纷,一度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摸清状况后,王其欣着力规范“三资”清理、村级合同,探索建立事前防范监管机制,帮助起草、审查、备案合同,保障村级项目实现依法运作、阳光运作,使村级各类经济活动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减少了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

为群众“量身定制”法律学习内容

要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为此,王其欣做起义务普法工作,并为群众“量身定制”法律学习内容。

“白天没时间就晚上去,工作日没时间就周末去。”根据村民需求,王其欣创新探索了普法调解“678”工作服务模式,开展定制式上门普法,将法律知识送到村民身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街边巷道,都成了王其欣的普法宣传场所。

基层青年调解员:顶着质疑和委屈,前进

大北冶村党支部书记亓中平说,王其欣的普法小课堂讲的都是村民普遍关注的土地流转、民间借贷、彩礼返还等身边事,以案释法,“村民们爱听得很”。

量身定制

1针对老年群体,王其欣联合庄户剧团编排“法治小戏”,将赡养、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融入其中,深入浅出。

2为方便年轻人学法用法,王其欣开通公众号“其欣说法”,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线上解答法律咨询7400余次。

3他还带领团队积极践行社会公益,累计为弱势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探索出多种工作“宝典”

为了尽可能让每一个找上门的群众都能达成调解意愿,王其欣不断摸索,总结出面对不同情况的不同调解方法。

“有的需要快速调解,有的需要冷处理,给双方降降温,让双方再冷静。”他举了个例子,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双方诉求差距比较大时,他会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采取背靠背谈话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谈话,但又不急于让他们表态,让双方都有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

但有时候调解一些死亡纠纷等案件,则适用于快速处理。

“哪个村的什么情况,和你差不多……”也有时候,王其欣会用“案例指导法”,通过身边事件来引导矛盾双方。

很多时候,即便调解,也不可能让双方所有的需求都满足。这个时候,王其欣就开启“利弊取舍法”,引导双方。

处理赡养纠纷、邻里纠纷时,“亲情感化法”“换位思考法”更能派上用场,必要时,他还会邀请矛盾双方家族有威望的长者参与,一起开展调解工作。

基层青年调解员:顶着质疑和委屈,前进

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但却找不到头绪,到成功率98%,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信任,王其欣觉得,能够成功化解矛盾就是自己最大的价值收获。“虽然平时调解的大都是家长里短,但是真正化解好每一个矛盾,都是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和谐、巩固党的群众根基的点滴积累。”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打官司 合同 刑事案件 甲方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找律师可靠吗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兵法 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