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14:31:58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法律与投资公众文章
笔者是一名律师,坐标魔都。摸爬滚打多年,体会过做律师的“好”,也尝过做律师的“苦”。
律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业?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话题。笔者抛转引玉,在此分享下自己执业多年的一点点感悟,供读者参考。
01 这是一个易被误解的职业
普通人一提到律师,往往就会将其与“打官司”的场景联系起来;也会以为,律师的口才一定非常好,能在法庭上滔滔不绝。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很多律师主要从事各种非诉讼业务,律师的价值也远不止“打官司”。
接触过律师的人,会误以为律师记住了所有法律条文;指望律师能立即解答任何法律问题。或许,律师也应该反思:究竟该给朋友或客户展现自己“万金油”的一面;还是该表明,律师也讲究“术业有专攻”?
有些人认为,律师赚的通常是当事人的“黑心钱”;还有些人说,律师喜欢“吃完原告吃被告”。听到这些说法,作为一名律师,有理由为律师这个职业“正名”,也应该用行动为自己的职业“正名”……
换个角度想,外界对律师职业的浅薄了解和片面认知,或许也应该让律师们感到庆幸,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仍然算是“朝阳”行业。确实,与国外律师业百年发展史相比,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仍然巨大。
02 这是一个应该保持敬畏的职业
律师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某些客户硬要律师发表确定性、结论性意见;或者要求律师明确告知案件的“胜诉率”。
可是,在律师眼里,哪能轻言结论?律师本该遵循“审慎”的原则,得经常多留一个心眼。比如,有没有例外情形?前提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地方性文件是否有特殊规定?等等。如果没有经过细致研究和论证,有可能就是致命的错误。
诉讼律师,有可能就因为疏忽了某个细节问题,最终败诉;也可能因为未及时申请法院“续保”,对方当事人成功转移财产,从而导致客户利益严重受损……
做企业IPO的律师,因为某个细节问题漏查,律师就可能被认定“未尽职”,从而面临巨额处罚和赔偿风险……
律师在某个协议条款中使用的措辞、律师对某个法律条文的理解,一字之别、一字之差,或许就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律师的执业路上,可以说处处都有潜在的“雷”。
但,为什么我们很多律师似乎感受不到风险的存在?这是因为,“爆雷”大多数时候依然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即便律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客户没有察觉或没有在意,律师也就能平稳无事,犯的错也可能永远埋藏在过去……可一旦发生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伤筋动骨”的后果!
所以,作为律师,其实我们真的需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如履薄冰。
03 这是一个应构建标准化的职业
笔者的女朋友是名影像学医生,每天可能要写几百份报告,其何以应付那么多的病例呢?笔者发现,她自己以及所在的科室都形成了一套关于撰写同类诊断意见的格式文库。
这让笔者马上联想到,律师开展法律尽调工作,同样会面对各种类型的项目;而对尽调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其实也可形成标准化的思路和表述。
再有,不论是做诉讼业务,还是做非诉讼业务,律师在案件或项目的不同阶段都可以有流程化的基本程序和关注事项。不论是诉讼文书,还是非诉讼文本,律师需要从执业之初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模板文库。
确实,律师这个职业和医生很像,需要不断在案例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正是在最大化地在利用和发挥所积累成果的价值。
标准化、流程化不仅能提高律师工作效率,而且也是律师风险控制、服务质量控制的一个过程,帮助律师能最大程度避免重蹈前人犯过的错、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点的遗漏。
当然,标准化的建立,并不是要磨灭律师的创新力和能动性;相反,标准建起来后,仍然有赖于律师不断地迭代和完善,这也是优秀律师的价值所在。
04 这是一个机会相对平等的职业
笔者为什么坚持做律师至今?
撇开其他不说,对大部分律师而言,成功的机会还是相对平等的。
想想看:在法庭上,法律和证据就是律师最强大的“武器”;在为客户出具意见时,法律和事实就是律师最重要的“武器”——对每个律师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应无本质差异。
固然,一开始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家庭优势能帮助一名律师能更快“起飞”,但对大多数律师而言,未来能走多远,关键还得看律师自己的“本事”。笔者相信,不管是从“小所”开始执业,还是起点在所谓的“大所”,律师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华,也能赢得老板、客户、法官的认可,并在律师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所以,这是一个可以靠自己本事“吃饭”的职业。法律这个市场很大,不管是做哪个领域的律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看看身边的励志案例,应该不少。
正因如此,律师可以选择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具体的律师业务上。
与体系内的公务员不同,律师不需要整天想着如何巴结领导、如何攀附关系,进而争夺有限的晋升名额;与企业员工也不同,律师不需要应付太多的人际关系,也不需要为了争夺有限的领导职位而勾心斗角。
既然选择了律师业,那么我们就努力找到自己的才华所在,天高任鸟飞!
05 这是一个讲究点天赋和悟性的职业
律师的门槛似乎不算很高,机会也是相对平等的(如前所述)。但结合切身感受,笔者认为,不论是市场型的律师,还是业务型律师,其实都需要点“天赋”和“悟性”。这并非指律师需要天赋异禀。而是指客观而言,每个人身上其实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能否恰好适合用在律师这个职业上则是未必的。
笔者曾有一些前同事,工作思维、方式和成果长期无法达到团队和老板的基本要求;试错改进的机会也反复给足了,但始终没有起色。最终,前同事只能黯然选择离开了团队。
或许,笔者的前同事能在其他更适合他们的行业和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如果不适合做律师(或者说还没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华所在),那就真的可能需要花费数倍于别人的时间和努力。与其如此,倒不如发现自己真正擅长之领域,并投身于适合自己的职业。
06 这是一个适合在大城市施展的职业
律师业在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发展初期。对于很多人说甚至很多企业来说,律师服务仍然算是“奢侈品”。而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而言,律师服务需求更大,客户付费能力也更强。因此,大城市的竞争虽然看似激烈,但其实机会更多,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大。
虽说今日中国的律师执业环境还有不少问题,但是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而言,应该更能施展律师的才华和实现自我志向。
笔者也曾领教过外地法院的裁判“尺度”之大;更曾听闻过小城市的法院对外地律师的不公平待遇……
律师,如果要想追求心中的公平正义,如果想大展拳脚,那就尽量来大城市吧!
07 这是一个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职业
在律师整个职业生涯中,可以说是一个不断量变、质变和蜕变的过程。
不论是律师的专业知识,还是律师的经验、思维、人脉、资源等,相信都会随着时间的发酵而不断地沉淀和累积。
律师亲身经办过的案件、深入参与过的项目,不会平白浪费;律师曾经服务过的客户,帮助过的同事或朋友,也可能在未来帮助到自己。
不过,律师也不能急于求成、急于独立;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和节奏,都是不尽相同的。
律师的厚积薄发,往往,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08 这是一个需要学会取舍和平衡的职业
律师经常会被客户催要文件;其实,律师手上可能同时还有其他好多客户(甚至VIP客户)的文件要处理。笔者认为,律师应该在工作中学会抓大放小,切勿因小失大;在每一份合同、每个案件、每个客户上花费同等的精力和时间是完全不现实的。(but,客户给的钱够,老板给的钱够,经办的律师就会打足鸡血干!)
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律师应该将重点放在优质客户、性价比更高的案件和项目上;涉及专业性更强的领域,最好能与其他律师团队合作。
还有,律师如果要追求更高创收、更高薪水,就要相应牺牲其他的一些东西。很多时候,笔者觉得,律师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健康、生活甚至生命,在换收入和金钱。
所以,追求更高,代价越多。很多人因此在律师生涯的中途选择下车,尤其是女律师,可能会转到企业法务岗位。如果坚持律师这条路,那么最好在财富、工作、生活、健康、家庭等各方面做好权衡和取舍。
09 最后,这是一个绝对不容易的职业
律师挣钱究竟多不多?笔者说,因人而异吧。但,这个职业绝对不容易。
平心而论,律师的工作要做到尽职尽责,并没有当事人和客户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不论是一个小案子,还是一个大项目。(当然,“划水”律师另当别论)
律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律师需要保持终生的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在律师这个职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律师做到合伙人,其实都不太能清闲(“躺平”的律师另当别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律师这个职业并不“自由”。客户是律师的衣食父母,律师多以客户为导向,时间安排常常围着客户转。
律师猝死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发人深思。的确,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苦;但,律师这个职业,也绝对不容易。共勉之。
以上观点,均为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批评和指正,也欢迎与笔者进一步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