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应该说哪些客气话,找律师应该说哪些客气话呢

时间:2023-01-01 00:54:54来源:法律常识

【聊点职场事儿】

一年又一年,这些天好多公司都在开总结表彰大会。有的人收获满满,奖状、奖杯拿到手软,身上的光芒掩都掩不住。可是有的人却两手空空,心里蛮不是滋味。虽然大家嘴上都是“祝贺”“加油”的客气话儿,可谁不想评个“优秀员工”“先进人物”呢。

朋友小钟是名建筑设计师,到公司三年了,前两年都没评上先进,今年又落选了,很是郁闷。他觉得自己平时工作很卖力,这些年也努力学习知识,一直在向优秀同事看齐,自我感觉进步了不少,看来差距仍然在,想优秀一下怎么那么难?

其实,小钟的现象在职场很普遍,同在一个部门,表面看起来大家干的工作都差不多,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根本,还是各自的思维模型不同。我们不仅要能看到“被安排的任务”或者“工作指导手册”中的显性知识,还要努力挖掘优秀同事身上的“隐性知识”。把隐性知识变成可以学习的显性思维模型,加深思考,是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步骤。那么使用什么方法可以挖掘出工作中的隐性知识,构建自我的深度思考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一、学习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社会》中说过,思维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些步骤,不仅是需要获得新的知识,还需要获得新的管理方式来运用已有的知识。

职场人都有明显的感觉,开始工作时,进入陌生的领域,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成长和进步都很明显,但几年之后就会进入瓶颈期。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即能以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等符号形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类是未被表述的隐性知识,如我们在做事情中积累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

职场的头几年我们一直把知识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更加关注显性知识,而忽略了隐性知识,更没有去探究知识背后相通的道理,而这个底层逻辑才是支撑我们理性思考、具备长周期视角、可以终身学习的力量。

最近《奇葩说》第六季收官了,哈佛学霸、网红律师詹青云PK傅首尔获得了BBKing,应该说是众望所归。其实傅首尔也不差,她风格犀利、金句频出,而且超级努力。

但是相比之下,詹青云更像一个知识仓库,她的信息密度非常之大。她总是能通过理性的表达,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多元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向观众传达一份向上的正能量。

我赞赏詹青云,就是因为喜欢她这份凭借庞大的隐性知识反映出的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构建出这一切的,是一种被称为多元思维模型的复式逻辑框架。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多元思维模型是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一生智慧的核心,他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他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职场人使用多元思维模型,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在具体问题答案的基础上,提炼出有效的方法,指导解决未来的类似问题。

所以,当我们再对标优秀同事的时候,可以多想想:他们是如何安排工作的?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最关键的是,你要思考他们这样做背后的多元思维模型是什么。

二、为什么多元思维模型能够构建深度思考力?

多元思维模型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不学习思维模型就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成功吗?当然可以,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概率将会越来越低。而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学习力、具备深度思考力的人,在未来职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1、多元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可以分类指导工作

成甲在《好好思考》这本书里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由浅显到深刻的四个层次: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

这四个层次分别对应了职场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员工处理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拿《精英律师》里的人物来说,像戴曦这样的基层员工,日常实操性工作比较多,而且在学习提高的阶段,掌握的就是经验技巧型和方法流程型的思维模型

比如,戴曦替林嘉应打离婚案争夺财产,但是商铺资产均为男方婚前财产,戴曦不知该如何争取财产分割。罗槟提示她,虽然房产是婚前财产,但是租金却属于婚后共同财产,一语点破戴曦。这就是多年从业的经验。

而对于罗槟这样的高管来说,他在学科原理型和哲学视角型思维模型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让他在大局面前能明辨是非并看到全新的解决思路。

比如,在杜飞代购外国抗癌药的官司里,罗槟被封印说服替杜飞做无罪辩护时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与暴风雪”。他从孔子思想里悟出了该如何面对正义,并想方设法为杜飞成功辩护无罪。

多元思维模型使学习和思考能力逐步由初级阶段的关注“具体答案”成长为关注“思考答案的过程”的高级阶段,逐步丰富和完善思维方式。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2、多元思维模型的“多样性红利”让思路更全面和具有突破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斯科特·佩奇说,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思维模型的多样性,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多元思维模型的“多样性红利”。

职场中遇到的问题,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松化解,但是复杂性的问题就很难只用一个角度去理解,需要综合参考多种方向。

以我在房地产营销的前期定位工作为例,有一个项目属于产城结合项目,我们开发商除了要做住宅还要引入产业,这其中就要牵扯到自持物业和销售物业的面积比例问题。总经理让营销部出一套方案,下属小静来找我决策。

她提出的建议比例是4:6,但是依据呢?她说是参考了已经完成的其他项目来确定的这个比例。显然这个依据太草率和死板了。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完全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营销学的知识,判断客群及售价,以此算得收入;需要医疗产业、养老产业、酒店产业的知识,算得投入及运营支出;要结合规划设计的知识,计算用来建造房屋的可建面积;要懂得财务知识,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结合前几个因素共同来推算出这两种物业的面积比例。

正是用这种多元跨学科的思维模型来思考这个问题,才能给领导提供一个完美的决策依据,也是体现我们工作能力的机会。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3、多元思维模型的“结构化思维”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多元思维模型有一副支撑跨学科知识体系的骨架——结构化思维。成甲老师说,结构化思维和我们一般习惯的在解决问题时从细节入手不同,它是全局视角,重视问题的核心与结构,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去理解细节。

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别人看到的这是一头牛,而庖丁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副骨架,所以他在挥刀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看电影也是这个道理,假如你向朋友讲述一部新电影时,是不是会先说这是个什么故事,开始、后来、最终的剧情是什么,而不会提到非常细节性的场面,因为对方没有看过,细节性的他也听不懂。

职场有很多管理者,本来自身能力很强,但是他总是要不断地处理各个问题,好比救火队员一样无法分身。这就说明了他不会把问题分类,所以只会处理单个问题,而不是某类问题。

用结构化思维来思考,就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大脑自动实行分类,明确了思路会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任何问题都不是只有“点”那么简单,它总能够找到各种“线”连接成“面”,让我们在更高的视野下进行解决。这里的“线”就是结构化的思维工具,如果是营销领域的问题,我们可以用4P理论来思考;如果是组织管理领域的问题,可以用平衡理论来思考等等。

我们的目的就是形成多学科知识的体系,遇到哪类问题就调取哪类解决办法,这样的工作状态才是“优秀员工”应当具备的。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三、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的实战方法,让职场问题变得再简单一点

1、“五星笔记法”,用笔记挖掘隐性知识

成甲在《好好思考》里讲到,想要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核心方法就是做笔记。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职场里很多人都在做笔记,只是一千个职场人有一千本笔记,却不见得每本都是有效的。

如果让笔记发挥它本应该有的作用呢?成甲提出了“五星笔记法”

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只有对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举个例子,年终总结表彰大会,领导安排小钟记录下总经理最后的总结发言,第二天部门会议的时候把精华内容发给大家学习。

总经理每次发言时间基本在2-3个小时,信息量很大,而且领导思路很跳跃,想要捕捉到精华点,还要理清逻辑关系,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小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将“五星笔记法”用起来。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总经理在年会上的发言,一般会包括两项内容:上一年的总结和下一年的计划,这都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比如,总经理在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时,会按照公司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经济形势及市场情况、公司运营体系运转情况、团队建设及人才发展情况、管理实践中的各类问题来展开发言。

小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找到各个关键词,把总经理的逻辑记清楚,在整理笔记时思路会更清楚。

(3)总经理的发言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小钟在总经理发言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发问,是否赞同他讲的内容,哪些观点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总经理讲到了和竞争对手抢夺大客户成交的艰难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要么我赢要么他赢,虽然最后险胜,但是过程中差点失败。小钟听到这里会想,这样的风险很大,有没有可以降低风险的办法呢?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根据小钟受到的启发,他会想是不是可以将“零和博弈”的思维发展成“双赢”的思维呢?虽然利益可能不是最大的,但是风险降低,而且成功的次数更多。

(5)这次发言给我的启发,是否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双赢”思维不仅运用在企业发展里,对个人的为人处世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思想。下次遇到类似“与同事方案撞车”的事情时就可以尝试应用。

小钟按照“五星笔记法”做的会议笔记在第二天的部门会议上受到领导的高度赞赏,他深刻体会到了多元思维模型的威力。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2、“不读书法”,思考有价值的解决策略

小钟不仅开始应用多元思维模型思考工作,读书时也会注意思考知识与思维模型的联系点,他使用的就是“不读书法”

所谓不读书法,其实是指当我们读了一段内容之后,要合上书本停止阅读,去回忆和重复刚才读到的内容,同时进行思考和链接。

  •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自己受启发?它在解决什么问题?”
  • “这个启发点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吗?”

比如,小钟有次看书看到一个词语“商圈理论”, 案例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总是挨着开店,如果这条商街再加上汉堡王,那么就形成了一个快餐商圈,不但不会产生竞争,还会带来更多的客流。

他觉得这一点很受启发,这种商圈理论他完全可以运用在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在做商场规划时可以划分各个“商圈”——餐饮、教育、零售等,为不同的商圈设置不同的配置,比如餐饮商圈就要加重烟道、上下水、化油池这些设施,而其他就可以不必考虑,成本也能有所侧重。

如果小钟在今后的方案汇报中能将这种思维模型应用到位,相信领导一定会给予他高度认可。

3、“模式识别法”,将知识内化为直觉

小钟通过前面两种方法找到了读书和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但是只找到还不够,还要把思维模型内化掌握,才能看透复杂事情背后的简单道理。

电影《中国机长》中,刘长健之所以能在极端险情下知道该怎么做,正是他把大量理性思考和经验判断内化成了模式识别的直觉判断力,才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钟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清本质的本领不是天生的,是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才获得的,如何掌握内化的核心方法呢?

(1)用“熟悉”理解“陌生”

这个方法是使用类比或对比理解,寻找事物之间相似或反差的“模式”,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

小钟在研究古罗马建筑的时候,书翻了好多遍都摸不到那根串起来的线索,觉得逻辑感很差,所以更是记不住。

于是他想起来,可以通过对比中国建筑,比如就建筑材料而言,古罗马以狩猎方式的原始经济偏好于重物,所以喜欢用石材,而中国是以原始农业为经济方式,更倾向于木材来建筑。

通过灵活掌握用熟悉事物理解陌生事物,内化新知识的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2)用“重复”提升“速度”

古代人练武,所谓的无招胜有招,不过是日复一日练习而达到的境界。对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写反思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种内化的训练。

小钟在平时观察到了优秀同事的思维模型,就把它们都记入反思日记,每周进行一次自我推演实验,哪些思维模型可以帮助自己处理哪些事情,当这样的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再复盘总结,看当初的设想与实际执行之间有哪些差别。

长此以往,能够不断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将知识内化成直觉。

四、结语

未来,我们面对的职场问题会越来越复杂,该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呢?

将来的职场,只有高认知能力的人才能占据核心的优势,而多元思维模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过思维训练,透过知识本身挖掘更深次的智慧认知,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就能实现职场的升级与跃迁。

向优秀同事看齐,我该怎么学?挖掘隐性知识、构建深度思考力

苹姐说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打官司 合同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找律师可靠吗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期限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兵法 标准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