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5:27:13来源:法律常识
宁德中院诉讼服务中心
古田法院立案人员为群众讲解网上立案流程
柘荣法院干警进村入户了解案件情况
寿宁法院法官送法入村镇
2019年8月29日,宁德中院通过移动微法院开庭审理案件
福安法院干警到畲区开展普法宣传
宁德网(郑雨桐 通讯员 戴玲玲)
移动微法院,让远在两地的当事人和法官通过手机端就能完成庭审;
领取案款“不见面发放”,让当事人不用再多次奔波法院,苦恼于繁琐的流程;
法官工作室,让法官成为群众信赖的身边人,为其送上最贴心的法律服务……
服务“跑”出加速度,打通“最后一公里”。这些温暖而细致的举措,是宁德法院推行司法便民服务的精心之作。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坚守司法为民初心尤为重要。近年来,全市法院依托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司法资源、改善服务环境、前移服务平台、再造诉讼流程,不断创新诉讼服务模式、拓展诉讼服务范围,让当事人“最多跑一趟”,或者“一趟不用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影响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痛点堵点问题着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不断提升司法服务群众的水平。”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元祥说。
温情的司法服务,正在闽东大地上书写出一个个动人的篇章……
让信息“跑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法院如何主动拥抱现代科技,打通管理“肠梗阻”,这是各地法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全市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法院”,让信息“跑腿”,极大方便了群众和工作人员,不断实现信息技术与司法工作的有机融合。
2019年8月29日上午,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与以往不同,此次开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双方均未到庭审现场。身处厦门的上诉人代理律师与在宁德的被上诉人代理律师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里,通过“移动微法院”参与了庭审。
通过手机微信,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完成了庭前调查、法庭答辩等程序。由于双方对本案基础事实争议不大,且二审没有提供新证据,不到30分钟,诉讼双方就达成了调解意向。而这场跨越时空的庭审,正是福建移动微法院上线以来的首个实战运用成果。
据市中级法院行装处负责人李晓锋介绍,2019年8月正式上线的“福建移动微法院”是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法院全流程移动办案平台。该平台以现有的智慧法院系统为依托,将法院审判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
作为全省首个移动微法院试点单位,市中级法院还立足当事人诉讼服务需求,在微法院上提供司法辅助计算工具、智能问答、法律法规查询、法院导航等诉讼便民服务。自移动微法院上线以来,宁德法院通过该平台立案、开庭审理、调解案件412件。
随遇接入、即时服务的办案模式,使得群众足不出户、轻动指尖,就可在手机端参与全流程诉讼,实现了老百姓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移动微法院的出现让我们坐在家中就能办妥繁冗的诉讼程序,大大节约了诉讼参与人的时间、人力、物力,是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在移动诉讼端的又一次有力体现。”作为移动微法院上线后的首个参与者,福建观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洪棋连叹“想不到”。
“智慧”引领,高效便捷,为群众诉讼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这样的信息化便民举措,在全市法院工作中并不难见到——
在全省率先成立执行服务中心,不仅可为案件当事人提供案件查询、司法拍卖、失信曝光等“阳光”服务,还建成了“执行天眼”系统与“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解决了过去“人难找、财难寻”的执行“痛点”问题;
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设立话务室,由专人接听,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推出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区,开通诉讼材料自助收转、自助立案、案件查询、文书打印等功能,实现“互联网+司法服务”的无缝对接,为当事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诉讼服务……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全市法院不断完善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推动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智能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不仅如此,全市法院还注重“内”“外”兼修,协同并进,在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服务案件当事人的同时,聚焦服务法官办公办案。如市中级法院自主创新开发建设了智慧法院微云办公系统,实现了法院组织、建设、运行的全方位智能管理。
“我们用信息化手段简化了办公流程,使办案、办公、办会等应用在移动端得以实现,提高了法院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快捷性和便利性,提升了服务的效率。”李晓锋告诉记者,目前智慧法院微云办公平台已全面覆盖法院工作各个方面。
让流程“跑腿”
“没想到现在诉讼费退费这么方便,不用再多跑一趟了。”近日,案件当事人张某高兴地告诉记者,市中级法院诉讼费退费的举措实在太便民了。
2019年,张某在一起案件中申请退诉讼费。放在过去,他得先找法官审批,再拿着退费通知书找法院财务退费。如今程序简化了,他在立案时直接提交《收取案款银行账户确认书》,申请退费便无需再跑法院,法院直接通过转账的方式将诉讼费退回他所提交的账户,十分方便。
2018年6月,市中级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诉讼费退费与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流程的通知》,通过流程再造,提前为符合条件的案件办好相关手续,并将办理诉讼费退费与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工作集约到诉讼服务中心窗口。
2019年5月,在诉讼费退费举措的基础上,市中级法院又进一步推出《关于当事人领取案款“最多跑一次”的若干规定(试行)》,诉讼服务再升级。
“过去,当事人必须到法院签字,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收据后才可领取案款,如果身处外地或工作繁忙时,就可能产生较大不便。若是当事人多达几十上百名的案件,还必须等所有人都签字后,才能推进案款发放流程,容易延误案款发放时间。”市中级法院执行局负责人郑江毅说。
而如今,在立案阶段,收款人通过提交《收取案款银行账户确认书》等方式确认收款银行账户,并承诺案款到账视为支付完毕的,该银行转账凭证可视为合法有效的收款凭证。在此过程中,当事人无需再到法院,便可直接走完领取案款流程。
从让群众跑腿到让流程“跑腿”,体现着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近年来,全市法院找准影响办事效率的根源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让司法服务再加速、再升温。
这样的人性化服务在全市法院并不少见。2019年8月,市中级法院推出《关于执行立案时取消由申请执行人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的通知》。全市法院执行案件立案时,申请执行人无需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由执行法院负责核查有关法律文书是否生效。
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申请执行人来回奔波、四处找法官的尴尬处境。案件承办人或承办人授权的书记员在案件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在审判管理系统中录入生效日期。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时,由负责执行立案人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审判案号信息查询案件是否已生效。
一组数据,生动地反映了全市法院司法为民、简化流程的坚定决心——
2018年6月将开具生效证明工作前移到诉讼服务中心后,两级法院为当事人开具相关证明10367份;而在申请执行人无需提供生效证明后,全市法院已为6863件案件省去了生效证明的办理;2019年5月以来,共为当事人“不见面”发放案款2438.45万元。
一个个流程不断优化升级,一项项举措温暖人心,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许多当事人纷纷表示,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在全市法院工作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让法官“跑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仅仅“坐堂办案”已不足以让法院全面充分地了解案件情况,严肃的法庭气氛也不易让群众打开心扉。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法官多“跑腿”,在田间地头广搭“朋友圈”,当群众的知心人。
挂好国徽、摆上桌椅、拉起横幅……2019年12月16日晚,蕉城法院将巡回法庭“搬”进蕉城区霍童镇大石村。
2014年12月1日,被告吴某学向原告宁德农商银行申领福万通普惠金融人民币IC贷记卡,被告吴某春、吴某喜自愿为吴某学的借款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同年12月24日,原告向被告吴某学发放了信用额度为3万元、年利率为10.8%的福万通普惠金融卡。放款后,被告吴某学未能按期还款。
承办法官获悉,原告曾多次催讨,被告均表示收入不稳定,没有偿还能力而拒不还款,借款保证人吴某春、吴某喜亦未履行连带清偿责任。由于三名被告均是霍童镇人,且此类案件在霍童镇多发,蕉城法院决定在霍童巡回审理这起案件。
起初,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承办法官便从法理、情理等角度出发,向被告方进行分析,并与原告协商沟通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在法庭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当晚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对在场旁听的村民进行普法,并呼吁村民们要有合约意识,要履行承诺。
霍童法庭庭长王鑫介绍,近年来,蕉城法院因地制宜,针对山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霍童法庭持续推行“夜调纠纷、 夜访民声、夜谈普法”三项为民举措。
“很接地气,很有亲和力,而且充满人情味。”这是福建省人大代表缪亚扬对“三夜”工作机制的评价。她认为,这些工作深深扎根山村基层,起到了“解群众难题、促百姓民生”的积极作用。
用真心贴近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这是如今宁德法官共同的心声。
古田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法官兰惠琴扎根基层审判一线30年,始终用自己那颗初心,为基层群众提供最温暖的司法服务。2014年,以兰惠琴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成立,20多名干警自愿报名加入。
“我们通过巡回审理、就地调解的方式深入山区、乡村,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诉讼服务,让法官常驻‘家门口’。”兰惠琴介绍,他们还成立了平湖法官工作室、环大白溪环境保护工作室等,因地制宜开展司法服务。
有一次,兰惠琴法官工作室组织了一个“司法助力扶贫乡村行”活动,前往平湖镇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并为村民讲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那里的留守儿童拉着工作室志愿者的手说:“姐姐,下次你们什么时候来,我好喜欢听你们讲的法制小故事。”
看到这一幕,兰惠琴越发明白,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找到自己的初心。全市法官,也都是在这一次次的基层走访、审判中,找到自己的那份司法为民的初心——
柘荣法院加大司法服务力度,依托全县10个巡回审判点,推出上门立案、实地调解、案后回访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坚持走好“乡土路”,到群众身边,帮助解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周宁法院选派业务骨干挂点帮扶指导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任命7名社区法官,挂点周宁县所有社区,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司法建议等工作;
寿宁法院积极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联合,将化解纠纷能力强、群众信赖度高的18名人民调解员聘请为化讼联络员,与法官共同深入一线化解纠纷……
海岛山村、田间地头、街头巷弄……法官的身影忙碌奔波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他们的心愿就是用自己多跑腿换来群众的少跑腿;用自己的真心换来群众的交心。
□ 郑雨桐/文
(本版图片由市中级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