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2:56:19来源:法律常识
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作中广泛使用的词语“全系统全寿命”的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王宏济。他是原北坎镇人,他将军械维修这门学科引入中国,主编的《装备维修工程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装备维修工程学通用教材。
4月3日下午两点,
在县档案馆会议室举办一次
简短而隆重的名人档案捐赠仪式。
王宏济教授的二女儿王纯代表姐弟四人,
将父亲王宏济所有
奖状、证书、译著、聘书、照片、代表证、学术论文等
272件资料捐赠给县档案馆永久保存。
县档案馆馆长 曹晓丽
今天王纯女士把她父亲王宏济教授的大约272件档案全部捐赠给我们档案馆,这个是她们家族人对我们档案馆的一种信任。
如东是王宏济的家乡,他父亲王开疆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律师,著名作家王火(本名王洪溥)是他的胞弟。王宏济是国防科技、教育战线的著名学者,是我国维修性工程与维修理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兵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新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为我军装备研制与维修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编的《装备维修工程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装备维修工程学通用教材。
王宏济
1921年,王宏济出生于上海。他从小兴趣广泛,读书勤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他和小他三岁的弟弟还是青少年,正当孜孜求学之时,家庭却遭到了灭顶的灾难。1940年正月初二,父亲王开疆为反抗日伪政府,蹈海明志。兄弟二人极度悲愤,从此王宏济更加刻苦学习,成为重庆兵工大学的高材生,弟弟王洪溥也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兄弟俩一武一文,继承父亲的志向,爱国报民。
1949年8月,王宏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新中国的兵工事业。可是由于父亲王开疆曾在国民党政府内任过高官,岳父凌铁庵是国民党元老(同盟会秘密成员)大陆解放后又在台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宏济的人生道路布满荆棘。但王宏济始终没有失去对祖国的热爱,他在给堂兄王洪江的信中说:“父亲一生刚直清正,忠于祖国,已献身明志。弟等受父亲生前教诲,不敢懈怠,虽未成器,但爱国报民之心一日不敢忘也……”
1979年,历经坎坷的王宏济重新走上军队院校教学岗位,他马上进入角色,开始了艰苦努力的工作。那时,王宏济已经年近花甲,体力、精力都不如从前,但他说:“尸位素餐不是咱弟兄的性格,只能鞠躬尽瘁……”
从那时起,到1997年他76岁时离休,王宏济在18年的时间里,以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发奋工作,为国家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95岁的王宏济去世后,二女儿王纯在整理他遗物时看到很多获奖证书、奖状、立功证书,以及大量的聘书和译著论文,还有他作为军队人大代表对我国军事发展所做的建设性的发言,王纯觉得这些资料是他父亲生前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丢失破损会让她非常心痛,而放进档案馆是最好的选择,也方便后人查询、了解。
....
王宏济教授二女儿 王纯
如果是一两件东西的话,我们就保存下去了,因为父亲的这些东西还是挺多的,我一整理整理出来那么一大堆,我想如果是我自己保存的话,肯定保存不好,我觉得档案馆是最好的地方,最后跟我们几个姐姐妹妹弟弟一商量,他们也觉得特别好。
在王纯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把毕生献给国防军事事业的知识分子,76岁离休前还经常出差工作。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一直翻译编辑本叫作《维修工程技术》的书,那几年中王纯看到父亲因为忙于工作,废寝忘食,头发白的特别快,但父亲工作究竟有何意义,有哪些成就,他们并不很清楚。父亲走后,在整理他老人家留下的东西时,她才真正了解了父亲所致力奉献的事业。
王宏济教授二女儿 王纯
我父亲可以说是一个工作很严谨,工作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做事的人,而且他对国家,对党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王纯告诉记者,父亲不仅是他们全家人的骄傲,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当年祖父王开疆律师,就是从如东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抗战英雄,家乡人民尊敬他,怀念他。如今他们把父亲的遗物也捐赠回故里,父亲和祖父,他们都是为中国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是值得永远怀念的,他们的爱国精神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王宏济教授二女儿 王纯
父亲是家乡人,而且我的爷爷也是家乡的。我父亲生前经常提起如东,提起家乡,提起家乡的亲人们,十分挂念家乡。
目前我县馆藏档案将近50多万卷册,名人档案大约有30多位,近期档案馆给名人发函发信,加大资料的征集力度。
县档案馆馆长曹晓丽表示,这些档案移交入库后,档案馆将进行科学管理,使名人档案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档案馆将有效发挥名人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县档案馆馆长 曹晓丽
扩大和宣传社会的档案意识,更好的发挥我们档案部门的作用,也发挥档案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也保存档案,把我们的历史永远的保存下去。
全媒体记者:黄莉莉、姜宁惠
编辑、制作:奚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