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5:34:03来源:法律常识
优酷头部大剧《女心理师》热闹开播,刷屏热搜,甚至出现#女心理师评价女心理师#的热搜话题,主演杨紫的表现还被称赞了一番。不可否认,这部剧里一些情节和鸡汤台词隐约透出一丝专业度,但是否能达到行业剧应有的硬核标准还有待观望。比如爱情线对行业剧的稀释,再次引发热议。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前不久收官的《星辰大海》,尽管这部剧打着广漂打工妹勇闯外贸行业的励志旗号,但观众对剧中行业跨时代发展的关注度远不及男女主令人揪心的“中年偶像剧”。
实际上,近年来国产行业剧的失焦早已屡见不鲜,观众对挂羊头卖狗肉的怪象难免产生抵触心理。吊诡的是,虽然行业剧炮灰比例逐年增大,但顽疾依旧存在。问题究竟出在哪?又该如何破局呢?
行业剧“正反”面面观
纵观近年来国产行业剧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涉猎的行业领域愈发广泛,从医疗、律政、警察等常规职业发散到快递员、服装设计师、金融投行、建筑师、房地产中介、飞行员、电竞选手、特效化妆师、旅行体验师、娱乐圈经纪人、基建工程师、特种兵、心理师等职业,甚至不乏对冷门职业的展现。
表面看,这理应是行业剧积极发展的信号,因为随着影视剧的受众群体年轻化,揭开多元的行业领域的神秘面纱,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题竞争的白热化。
但遗憾的是,这些喊着要做不一样烟火口号的行业剧,几乎都不约而同陷入了以行业为背景、终极目标是谈恋爱的怪圈。
号称中国版《太阳的后裔》的《爱上特种兵》,硬生生把铁血硬汉变成了偶像剧里的霸总。《你好,火焰蓝》里消防员和医生两种职业的碰撞,也沦为老套的英雄救美故事。《老男孩》里担任民航飞机机长的男主角,则变成了与孩子老师谈恋爱的中年离婚男士。《创业时代》里的软件工程师男主,没有理工男的职场特质,而是沦为跟女主谈情说爱的工具人。
除了内核的基因突变,行业剧发展至今,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的另一个表现,是主角身上缺乏现实中职场人的真实面貌。不管披着何种职业外套,呈现的荧屏形象大都是“画皮不画骨”的悬浮,有的更是违背了剧中人物所在行业的常识,以至于角色的行为逻辑漏洞百出、满是槽点。
《完美关系》里的公关高手卫哲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搞定客户,无视了公关行业是团队协作解决危机的运作模式,而且还误把公关人变成了私家侦探。《幕后之王》则把金牌节目制作人和菜鸟实习生简单刻画成职场上“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扁平符号。
行业剧里的人物一旦逻辑立不住,围绕其发展的剧情就会容易坍塌,遑论借助行业背景挖掘人性深度。这也让行业剧在职场和人性层面的共情力大打折扣,让剧作传递的价值观变得单薄乏味。
有意思的是,一些行业剧把职场变成人物与主题的陪衬品,主次篇幅颠倒。比如《好好生活》把直播行业作为凸显女性情谊的背景板,为贴合女性群像的热门标签而忽略了对这一新兴行业在横纵层面的挖掘。
另一些行业剧为了刷在感,则采取“内容不够、营销来凑”的策略,结果因为宣传方向与观众期待的错位,掉进口碑泥淖。比如《青春创世纪》未开播前因聚焦电商行业吸引年轻人关注,没想到播出后依然回归到男女主欢喜冤家的偶像剧本质,剧中的商战情节变为恋爱的催化剂。
当然,国产行业剧并非一文不值,曾经的确出现过一些好作品。《心术》《离婚律师》《危机先生》《怪你过分美丽》《平凡的荣耀》《理想之城》都为产生于不同创作时代、聚焦不同行业的代表作。
它们要么升华了医疗行业“医者仁心”的正向价值观,要么以律师的理性与感性视角审视了婚姻关系,要么高度还原了公关行业人士和娱乐圈经纪人的工作状态,要么真实折射出投行和建筑业的职场生存法则。
这些正面案例说明决定行业剧成败最关键的,不在于选择的行业领域是热门冷门、不在于主角的职业标签为何,而在于到底有没有扎根到特定行业中,以行业人的视角呈现社会议题、人类议题和传递普世价值,并搭建人性温度的桥梁、实现与观众的共情。
如何破局,医治乱象?
行业剧的创作宗旨,应是以某个行业为切口,通过身处其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发生的各种故事构建的微缩景观来与大众同频共振。所以,人、故事、价值观的真实度十分重要。
在一定意义而言,做得好的行业剧有着类似纪录片的功能,于是创作者们在艺术加工时对“度”的把控非常关键。轻了,隔靴搔痒;重了,过犹不及。
国产行业剧繁杂乱象滋生的背后暴露出创作瓶颈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创作者“顶层设计”的意识出现偏差,误以为爱情元素对女性吸睛,误以为专业度过高会产生观剧门槛,但忽略了行业剧包含的普世价值是能打破行业壁垒的;
另一方面在于创作者的经验匮乏,要么闭门造车,要么采风后放飞想象,以至于误入行业剧专业度不够和事业爱情“两层皮”悬浮的歧途。归根结底,是对影视作品中注入现实主义的认知度不够全面深刻。
其实,行业剧的表达核心就是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剧作在各类题材中都有出类拔萃者。换个角度而言,行业剧或许可套用那些成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创作的底层逻辑,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刻画好人物、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升华主题,然后把这些打包进某个行业的外壳里,让其与特定行业产生紧密关联,凸显出行业职场属性。这样就能挽回行业剧中人、故事、价值观的“失真”。
另一个发力的重点,是要保证专业性,解决方向在于以专业调研为前提下遵循行业的逻辑性。无论是身处其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还是故事发生的因果联系,包括涉及到的制作层面的细节,都一定要在行业规则里运转。这也是为何《壹号法庭》等经典香港行业剧里即便主角谈恋爱,却不会被诟病的原因——Ta们的工作、感情都很真实,都贴合所处的行业。
在行业剧里融入悬疑、轻喜等其他元素,也是打破同质化桎梏的一个破题点。除了能在剧作试听语言方面给观众感官带来新鲜感,还开拓出行业剧的细分赛道,或能满足行业剧核心圈层之外的其他圈层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而获得增量市场。不过操作核心仍要紧扣“行业”二字,不可偏离主轨道。
此外,行业剧想走出差异化道路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为锁定一些剧集市场目前空白的边缘化行业,挖掘职业亮点满足观众好奇;二为对同类题材行业剧做创新,比如针对医疗剧,可以从医疗体系、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等不同切面设置相应主题,避免影像表达的重复化,降低炮灰几率。
根据文化语境适当调整行业剧的叙事方式,也能为行业剧注入活力。比如被嵌入不同时代背景的行业剧,可以以时代变迁中某个行业的发展轨迹为主轴,把小人物和故事作为“关键点”插入其中,映射特定时代的职场生态与人生百态,升华“小大正”的主题价值。比如年代创业剧《启航:当风起时》就获得了高口碑。
说到底,一部优秀的行业剧不仅人物、故事、价值观要扎实,还要能从时代背景、社会阶层、行业属性来窥探人性、解决困境,打造职场生存教科书和人类进化生存指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刻意美化职场人光环、粉饰行业残酷性和为营造戏剧冲突堆砌强情节,否则会误导观众。有时用生活流的方式铺陈行业剧,反倒更能突出人性温度,与职场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直抵观众的心。
其实,行业剧的创作并非想象那么难,只要找准方法论、有的放矢,多加磨练就能打造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