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5:46:33来源:法律常识
(本文由崔杰供稿)
通常说的电信网络诈骗(标准名称:通信网络诈骗)分为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
按诈骗手法又可以细分出刷单诈骗、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裸聊诈骗、投资诈骗等。随着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的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形式,转变成复杂的多种方式组合进行诈骗。
一、近期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
1.裸聊和刷单组合方式诈骗,嫌疑人会发送带有性暗示包括招嫖、“约炮”等短信,短信中会附带apk下载链接,待受害人下载apk并注册账户后,就会有诈骗团伙中的“键盘手”来和受害人聊天,通过告诉受害人通过做任务、刷单、买大小等方式提升等级,就可以“约同城美女”等方式诱骗受害人,开始会让受害人充值比较小的金额,然后慢慢诱骗受害人充值更多金额。
2.冒充京东客服取消校园贷诈骗,一般会采用电话引流的方式,这类属于精准诈骗,受害人多为毕业1-5年的大学生,嫌疑人通过某些方式取得得到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然后冒充京东客服,告诉受害人国家要强制取消大学时期助学贷款、关停京东学生账号等,并且会提供各类证件和国家相关文件,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通过验证账户安全、测试账户流通性等说辞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因为嫌疑人掌握了受害人的各种信息,很容易获取受寒人的信任。
3.冒充国家社保局、ETC官网等方式进行诈骗,这是一种广撒网式的诈骗,嫌疑人会群发短信,内容多为医保卡更新、ETC账户更新等,并在短信中附上钓鱼链接,诱骗受害人访问钓鱼链接,这类网站和官方网站相似度极高,迷惑性极强,骗取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并输入密码和验证码,等受害人全部输入以后,就会收到消费的扣款信息。
4.冒充公检法诈骗,传统的方式是打电话冒充公安机关或者法院等,以受害人涉嫌洗钱、售卖公民信息、帮助犯罪等方式要对受害人进行传唤,这种诈骗一般会伴随恐吓、精神压迫等方式,等受害人害怕并相信了以后,嫌疑人会让受害人自证清白,将钱转移到嫌疑人提供的“安全账户”。
除了以上发案率较高的诈骗,还有一些比如冒充在线课堂退款,这种也属于精准诈骗,嫌疑人掌握了受害人报课的信息;还有冒充快递客服;冒充网店客服等等。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范
1.一看电话和短信等号码:
由于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现在嫌疑人多使用境外号码打电话和发短信诈骗,如果接到00或者+号开头的电话(0086和+86除外,0086是中国的国际号段),只要你没有国际业务,一律挂断不要相信,大概率是诈骗电话,短信也是同样的道理。
2.二看网站网址:
除了已知正规的银行、购物等官方平台网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涉及金钱的网站,尤其是网址很长、网址字符没有规律的网站,(例如:fr***dutc**hcams.com这种一长串没有规律的网址,官方的网站肯定是简洁明了、见文知意的)
3.三陌生app不要下载:
对于短信链接或者网上别人发的下载链接不要轻易相信,只从正规的app商城下载。只要你提供访问权限,陌生的app不仅会获取你的通讯录、GPS信息,还会控制打开你的摄像头。
4.四遇到公检法诈骗不要慌:
首先看号码,如果是境外号码直接挂断,其次在电话里让你转账的直接挂断。
5.五学会分辨收款方:
当你转账的时候一定要看收款方账号,无论投资、贷款、缴费等,一定是转到对公账户,如果对方给你的事个人账户,那么一定要小心了。
6.六保护好个人信息:
层出不穷的诈骗方式也带动着各种黑灰产业的发展,在境外,特别是缅北、菲律宾等国家,售卖电话卡、银行卡、身份证、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庞大的产业,对于网络来说,你是没有任何隐私的,也许你的个人隐私就挂在缅北某笔信息贩卖交易里。对于个人信息,我们要做到,少用不正规的网站或者app,少填写个人信息,也许你今天在某个app上为了兑换五元优惠券填写一次个人信息,明天你就的信息就被卖到了诈骗分子手里。
三、被骗后如何补救
如果我们没能预防,最终还是被骗了,如何补救呢?
两个字:报警,而且一定要快,第一时间报警,向接警员清楚准确地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对方银行卡号。各地公安机关反诈中心针对电信诈骗有专门的处置团队,在你报警的第一时间会对涉案账户进行处置,如果嫌疑人还未将骗的钱转走,就有机会挽回损失,这也是保护公民个人财产不被骗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