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9:29:3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 庭前独角兽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第四季·PLUS演说会
如何提升法检人
的工作能力
如何成为检察版“狼人杀”资深玩家?法官是否需要学些“读心术”?如何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新媒体时代下的法院人又应掌握什么工作技能?……从法律到心理学,从实务技能到思维方式,本期PLUS演说会,来自闵行检察院的李颖、苏州中院的李诚、虎丘法院的艾罗伟等pluser便要与你聊聊——如何提升法检人的工作能力。
PLUSER 说
(本文演说内容仅代表讲者个人观点)
李 颖
上海闵行检察院
检察版‘狼人杀’的进阶之路
核心观点
“狼人杀”游戏与检察办案有许多相通之处,一旦成为手握证据、律赋神职的检察版“狼人杀”玩家,便注定要走上一条只能前进,不能退后的进阶之路。
“狼人杀”游戏与我们的检察办案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在行使检察办案职能时找出隐藏于好人中间的犯罪嫌疑人,确认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捕与不捕,诉与不诉,以何种罪名起诉,便是我们在白天行使的投票权利。
如何查找狼人——嫌疑人?在证据完备性不够理想,尤其是证明嫌疑人主观明知的证据查证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利用逻辑推理找出嫌疑人的“爆狼式发言”往往会成为我们寻找犯罪突破口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有几种发言套路:1、无理由站边式爆狼发言。嫌疑人一再为他人辩解,但进一步追问,却无法给出合理理由,无法提供具体证据论证结论,则可以推断其与站边一方必然存在某些利益关联,从而为案件提供查证方便。2、自我矛盾式爆狼发言。嫌疑人拼命想为自己推脱,但往往把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说漏嘴了,或者本来想掩盖一些事,说着说着,就出现前后矛盾。3、开天眼式爆狼发言。嫌疑人往往自己说出了只有嫌疑人自己才知道的信息,或者在慌乱中无意说出了一些犯罪细节。这也会为案件证据补强提供思路与方向。
若要实现进阶,就需要引入“神职人员”,跳出过于依赖言辞证据的思维误区,获得更多犯罪信息。如何成为“预言家”?答案是:证据为王。当证据材料摆在检察办案人员面前时,如何将证据梳理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如何用好法律赋予我们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补充侦查等重要职能,才是能否在这场检察“狼人杀”中掌握预言家技能的关键所在。又如“女巫”身份,检察人员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时,使用我们手中的“解药”去实行“不予不诉”“不批准逮捕”等女巫技能,切实做到在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同时,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再如“守卫”角色,用好检察建议、一类问题通报、以案释法等犯罪预防和综合治理这类守卫职能,才能去更好的守护一方安宁。
李 诚
苏州中院
创领未来——让司法创新成为法官的工作习惯
核心观点
法院需要司法创新,不仅需要思维创新、理念更新,还需要融入干警个人的法律智慧乃至生活智慧。
第一,法院需不需要创新?例如司法公开,其本身可极大的提升司法相对人的用户体验,但司法公开给法院工作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司法公开的需求与案件爆发式增长的矛盾如何解决?卷宗数字化工作量大,所以我们引入服务外包;庭审直播不连贯,我们尝试研发了一款适合现代审判方式的语音智能转化系统;审判流程不方便展示,就研发一套集电子卷宗、语音唤醒、证据同步展示于一体的智慧法庭系统,让证据可视化。这些看上去是科技进步推动司法方式的革新,但实质上是思维创新、理念的变化引领审判流程的日臻完善。
第二,当我们在制度和技术上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法官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我平时爱好广泛,比如装修房子,一定要自己参与设计,刚开始我觉得这就是兴趣,但后来两个案件改变了我的看法。一个案件是材料商为一栋大楼供应玻璃幕墙,后来因为玻璃有许多偏大导致无法装进不锈钢框架里,材料商说是因为业主方给的尺寸不对,玻璃大了可以现场切割。我想到自己的装修师傅讲过,钢化玻璃必须定制,每一块都需要现场实量,一点点破损会使整块都碎裂,根本不能切割。我立刻意识到材料商的说法很可能没有依据。另一个案件是乙方为甲方供应一套景观水过滤系统,要求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的过滤水量,而乙方供货后甲方主张过滤水量不足。到现场看后发现,过滤装置一头是抽水泵,一头是无动力出水口。我说这不就是放大了的鱼缸过滤器么,只需要把水放干净,关上出水口,打开进水口就可以测量了。结果一试,打开水泵不到五分钟过滤器就满了。甲方看到这个结果,当场就同意付款。
司法创新需要全体法院人的共同努力,而法院作为司法活动的中心,其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不仅对法院本身,也能使律师、检察官等全体法律人、法律共同体范围都能够获得收益,提高全社会的司法效率和效益。
鲍燕娇
苏州虎丘法院
法官的‘读心术’
核心观点
法官学点读心术,能帮助其了解当事人的真实诉求,从而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向案结、事了、人和的方向前行。
法官为什么要懂读心术?我自己尝试去学习心理学知识,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困惑,再理想点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由此及彼,才能帮当事人答疑解惑。
在我看来,读心术就是有效沟通。法官如何运用读心术?结合我个人办理家事案件的经验来谈:第一,婚姻案件,调和也调离?心理学上对婚姻有一种划分,好的婚姻,坏的婚姻,好的离婚,坏的离婚。如果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好的婚姻,而其次的是好的离婚,再者是坏的婚姻,最后是坏的离婚。当我们想通了这个排序,作为法官就有可能去调解离婚,而不是一味劝和,能让当事人明白好的离婚在某种程度上是好过坏的婚姻时,对他而言被提出离婚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第二,真正去听当事人在说什么?当事人很多时候说的话是经过加工修饰,真正的诉求是包裹在大量的语言外衣下的。遇到当事人情绪崩溃、歇斯底里,法官也很苦恼,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我们平时总说法官办案要案结、事了,我还要加一句人和,做法官,办案件,我们要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为了这个前进的方向,你我都需要学点读心术。
卜 雪
苏州张家港法院
去伪存真,定纷止争,你还可以修炼读心术
核心观点
把复杂、高深的法律术语、法律准则用浅显的话表述出来,让当事人听得懂并接受你的观点,而非被迫、强压式接受判决结果,才是中国法律奉行不二的法门。
我要说的读心术,是以专业的法学知识为基础,糅合了心理学方法,用来与形形色色当事人打交道的一种方法,作用在于直击当事人内心,分辨事实与谎言,便于化解矛盾,定纷止争。
每天的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案件、不同性格的当事人,如何通过庭审迅速有效的读取当事人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内心想法,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进行沟通调解,是法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读心术解决案件、定纷止争的关键节点。
同样的一句话,能说到别人跳,也能说到别人笑。让当事人能接受你的前提,也必须是他能听你讲。中国法律的现状,除了专门研习法律的法官、律师、检察官之外,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就是镜中花、水中月。面对一脸懵的当事人小白,你只有把复杂、高深的法律术语、法律准则深埋心底,用浅显的白话表述出来,让当事人听得懂并接受你的观点,而非被迫、强压式接受判决结果,才是我们法律奉行、遵守的不二法门。
黄玲玲
苏州吴中法院
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核心观点
解决执行难,不仅需要依靠法官和大数据的火眼金睛,还需当事人自己通过一些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执行法官的火眼金睛就是来自于无数实践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能够识真伪、辨“老赖”。同时,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和实名制的创新性的结合,让“老赖”无处藏身,我们能够以信息化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破解工作障碍难题。全国法院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
但要解决执行难,光依靠法官的火眼金睛和大数据的火眼金睛是远远不够的。“执行难”和“执行不能”的本质区别在于,“执行难”有财产可供执行,无法执行到位;“执行不能”是由于客观原因案件根本无法按照执行依据执行到位。为了避免执行不能,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是诉前、诉中及时申请法院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明确财产进行保全,可以大大降低可能存在的执行不能风险,二是可以提供法院无法查控到的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被执行人下落,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当事人应当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在法律行为成立前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风险,减少执行不能出现的可能性。
我们法官的火眼金睛普通群众也可以练就。群众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普及,通过人法网和失信网查询借款人及企业是否有违法案件,是否为失信人;针对于企业来讲,可以通过企业信用网查看工作单位是否有经营异常。
陈 素
杭州拱墅区检察院
情与法的平衡——一个精分检察官的自我修养
核心观点
身为一名检察官,应使用好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合法、合情、合理的对一个刑事案件作出独立决定并且平衡朴素道德观与理性法律精神,实现情与法的平衡。
自由是一个主观认知的东西,而裁量必须是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在检察院表现为是否起诉,量刑建议等等;在法院表现为如何裁判。
我们常说自由裁量权,百度告诉我是酌情做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公平、公正、合理的。百度又告诉我从性质上看,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的有限的司法选择权。自由裁量权究竟该如何使用呢?我有三点想法和大家探讨。
第一,自由裁量是客观之于主观、情法两尽的过程。自由裁量的本质不仅由主观决定,也是主观对客观结果的反映。我们对法律条文、事实证据的选择都是主观决定,而影响主观决定的是我们自身的法律意识、观点、态度都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公平公正、谨慎的原则。
第二,自由裁量不是司法专横。自由裁量不是执法者可以任意妄为,那是司法专横。随着判决书、起诉书的互联网公开化,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我们所要倡导是强化释法说理。如果我们可以在每一份法律决定书上把我们行使自由裁量的过程表达得更清楚些,那些白纸黑字是不是就成了情法相融的智慧结晶了呢?
第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自由裁量权。刚刚修订的新刑诉法也规定了检察官必须作出确定的、具体的量刑建议,给了自由裁量权以法律支撑。法律是冰冷的,但执法者是灵活变通的,这就需要执法者在法与情之间挑战难题、敢于碰撞,探寻法与情的融合点。当执法者敢于用悲悯之心演绎出法律的情味,冰冷的法律就有了温度,法律就会更有权威,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