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电信诈骗刑事律师电话,菏泽电信诈骗刑事律师电话号码

时间:2022-09-30 05:05:1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防骗大数据

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日,电信除了连接信息网络等方面以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法分子利用着电信网络通信的便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进行各种诈骗。

(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正文共: 3521 字

阅读时间: 11 分钟

#净网2019#电信诈骗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净网2019#电信诈骗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题图:资料图


电信诈骗到底是什么?如何发展呢?

起初,电信通信是用电报、电话、传真、无线电、互联网络等手段进行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络广泛应用,电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电信诈骗的起源地

电信诈骗,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出现。当时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王八卡”电话(冒名申请的电话卡)的方式,声称受骗人中刮刮乐和赌马等大奖,但在领奖前必须先寄出一定额度的税金。

在被骗人汇出第一笔钱后,诈骗集团再以律师费、手续费、公证费等名目,一次又一次要求被骗人汇钱,直到被骗人醒悟或钱财被榨干为止。由于电信诈骗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劳而获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很快就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犯罪形式之一。大批不良分子、甚至是曾经拥有良好工作的人都纷纷加入。

内地诈骗势力“崛起”

内地最早的电信诈骗团伙开始出现,手法完全翻版台湾。很快电信诈骗的手段像病毒一样扩散至全国,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湖南娄底、福建安溪、广东电白等等,且每个地区的诈骗手法又各有特色。

内地诈骗集团则多是原始操作,呈现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因此往往抓到一个就能端掉一个犯罪集团。在内地电信诈骗崛起期间,各种欺诈剧本轮番上演:

2002年前后“脑溢血”“车祸”骗术蔓延


这一时期诈骗分子主要操作的是“脑溢血”诈骗案。诈骗人员通常在各大车站收集旅客手机信息,然后冒充医务人员,打电话谎称外出人员在异地患脑溢血等重病或遭遇车祸,哄骗其家属将所谓“手术费”“医疗费”汇入指定账号,少则几千、多则十余万元。

在广州做玉器生意的郑女士突然接到福建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其父亲在火车上突患脑溢血,急需救治。她按照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与自称是“主治医师”和“院长”的人取得了联系。对方说其父急需手术,要求先汇3万元到医院的账号上。郑女士立即汇出3.9万元。期间,她一直试图与父亲联系,但由于手机关机,始终没有联系上。

10多分钟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她父亲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爆裂,急需使用进口药,需再次汇款。于是,她又汇去10万元。当天13时许,郑女士再次接到索款电话,要求再付10万元。已有所察觉的她当即致电吉安市医院查询,获悉并没有类似病人,才确知受骗。(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2010年前 “中奖”、“重金求子”利诱


2002年到2010年间,电信诈骗猖獗,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最寻常的诈骗方式还是画饼利诱,作案人巧妙地利用人对利欲的渴求实施诈骗。

偃师市居民王某接到一通自称是香港25岁富婆的电话,电话中对方称自己老公丧失生育能力,而公婆又急需后代继承家族财产,若王某能成功使其怀孕,将补偿200万元,王某听后怦然心动,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对方怀孕。该女子声称“重金求子”需要签订协议并需律师公证,需王某先汇款1000元公证费,王某随后向该女子汇款1000元。

次日,该女子称已经乘机到达偃师某酒店,要求王某到酒店与其见面。王某到酒店门口后,该女子来电称需要公婆同意为由,让王某再汇款3万元表诚意,王某见状不假思索又向该女子汇款3万元。后该女子又以需丈夫同意并将补偿款追加到250万元,继续诱骗王某不断向其汇款。汇完款,该女子以种种理由不与王某见面,王某才知被骗。

2010年起假冒“公检法”行骗


2010年以后,电信诈骗案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最初,犯罪分子以电话或银行卡欠费、法院传票、车辆违章、异地电话卡欠费等为由头,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且涉嫌洗钱、涉黑和诈骗等犯罪,要求对事主的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从而对事主进行诈骗。之后,还有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编造银行卡透支要还款、有社保金领取等虚假信息行骗。

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人员,称刘女士名下有一张北京联通电话卡,被举报发送不良信息,还称可能有人利用刘女士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后对方将电话转入北京东城公安分局,称刘女士涉嫌洗钱,让刘女士拨打“‘*720”电话,并让刘女士在对方引导下查看了写有自己名字的拘捕令、通缉令。

自称“检察官”人员询问刘女士名下有几张银行卡、多少余额,并让刘女士将所有资金都转移到一张银行卡上,将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告知自己。对方称这事要保密,不能向任何人说,待处理结束后再联系刘女士。事后刘女士登录手机银行,发现自己账户内存款不翼而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83600元。

2012年后网络诈骗频发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伪基站等方式进行诈骗。

溧阳市民陈某接到电话,对方冒充客服,称其在网上购买衣服甲醛超标可退款,陈某根据对方提示操作,通过网络转账和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转账,一共被骗现金85000余元。

2015年起借大数据精准诈骗


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骗子可精准地找到被骗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对其进行“定制化”场景设定的诈骗。

山东菏泽一公司财务人员接到一个匿名手机短信,冒充其公司领导称急需一笔钱,要求受骗人向指定账户汇款30万元。受骗人一看是公司老板,便按照短信要求汇款,后发现自己被骗。

2017年后借势社会热点进行诈骗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每当出现一个重大社会热点新闻之后,骗子也紧跟热点,以捐助、求助、打款等各种理由进行诈骗。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粗略统计,从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0%以上。诈骗金额平均每年都在百亿人民币,2015年更是暴增至两百亿人民币以上,足见诈骗业之繁盛。

升级蔓延乃至全球扩散

近年来,各地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多个国家的电信诈骗案件也频繁发生,诈骗分子开始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建立新的诈骗基地,触角遍及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西班牙、印尼等国。就是利用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壁垒,来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诈骗集团一般包括电话组和资金组,前者是根据事先策划好的骗局,专门负责通过短信、电话等手段迷惑受骗者。后者专门负责资金拆分和街头提现,可以在最短几分钟内把骗到的钱掠走。

那么这些电信又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犯罪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不断升级


电信诈骗最早起源于台湾,到2000年,才蔓延至台湾的周边地区,像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中国的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到近两年,电信诈骗已遍布全球,特别是在中国,已成泛滥之势。并呈现出由沿海到内地,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由中心城市到中、小型城市蔓延的趋势。

作案手段不断更新,花样不断变化


在90年代初期,诈骗分子一般采取诸如抛贵重物品、易拉罐中奖等方式进行诈骗,此种形态的诈骗呈现涉及范围小,打击处理相对容易,危害性不大。但近几年,犯罪分子利用境外服务器开设诈骗网站,多重代理,使用CDMA、VOIP等技术,使公安机关打击难度增大,人民群众防不胜防。

犯罪更加趋向职业化、组织化、集团化


犯罪分子多以集团自居,以团伙为结构,以公司为管理模式,分工明确,从搜集受骗人信息、预选目标、实施诈骗、提取现金、转移赃款,诈骗团伙内部都进行严格分工,且主要的犯罪人员大都以诈骗为生。

反侦查意识及技术趋于成熟,作案人员会将作案用的手机和生活用的手机严格的分离开来,诈骗成功用过一次的银行卡和电话卡不会再用第二次,团伙居住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策略,且规模不断扩大。

地域性特征突出


电信诈骗作案人员按作案的手段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分类,或以家庭为单位,有的甚至以村庄为单位。

犯罪呈非接触性,越来越隐蔽


电信诈骗不同于传统中的其它犯罪,有着固定的作案时间、地点,作案人员大都会与受骗人或者与受骗人相关联的人或物有直接的接触。电信诈骗利用手机、互联网等作为工具,具有远程操作性、作案区域随机性与作案人员隐蔽性。

违法所得资金转移快、群众损失难挽回


大多数的电信案件被侦破后,犯罪嫌疑人都不能按数返还原物。被骗群众一旦把钱汇入其指定账户中,作案人员会迅速将钱以现金的方式提取或以其他手段转移到境外,让公安机关查无所查,追无所追。(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信作为连接人与人通信的桥梁,给用户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衍生了诸多风险。面对花样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内容来源: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转载于青岛网警巡查执法,特此鸣谢!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