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22:35:31来源:法律常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
短期内连续有朋友咨询所谓的“重启贷款”问题,经过了解,这些咨询的朋友应该都遭遇了贷款诈骗,笔者作为律师,特以本文向朋友们作出防诈骗提示。
这通常是套路的第一步,近期咨询的朋友都被告知,申请贷款时输错了接收贷款的银行卡卡号,存在过错。如果想恢复正常贷款流程、能够收到贷款,那么要么需要支付所谓的解冻费,解除冻结;要么需要支付所谓的置卡费,重新置卡。
需要说明的是,受接触所限,这可能仅是一类套路,不排除还有其他的诈骗套路,希望朋友们都能引起警惕。
这一步是与前面环环相扣的套路,如果受害人不想继续贷款流程了,所谓的客服人员会告诉你:如果不处理,虽然没有收到贷款但还是需要还款的,而且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贷款机构会起诉受害人要求还款。告诉受害人很快会收到法院传票,然后……,然后受害人可能很快会收到载有受害人信息、盖着萝卜章的所谓“法院传票”。
如果套路二还是没起作用,骗子会继续对受害人施加心理压力,告诉受害人如果不积极处理则会联系受害人的家人、朋友来协助处理。套路二和套路三的心理胁迫往往会让受害人扩大损失。
从受害人的情况来看,只要付过第一笔款,让骗子觉得受害人是有利可图的,骗子们就会不断的继续设置陷阱、继续实施心理胁迫来让受害人不停的付款,受害人会陷的越来越深、损失越来越大。
已经付款的,不要再继续付款。
继续和骗子沟通就存在被其影响心理决策的可能,这与智商无关,完全利用的是人性弱点。因为骗子设计的套路全部是精心挑选的受害人“痛点”,每句话都会说在受害人的心坎里,往往让受害人希望(还能收款)与绝望(承担责任)并存。
意识到落入骗局之后,争取以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形式留存沟通证据。如果能确定对方的电话、地址,则对后续维权更为有利。
根据笔者接到的咨询,目前这类贷款诈骗暂时还没有发生在线下的,均停留在线上阶段。线上诈骗往往存在地域跨度大、时效性强、取证难等棘手问题,这种情况下自力救济和普通的法律救济难以发挥作用,受害人觉察被骗甚至已经受损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
此外,这类贷款诈骗也属于国家重点打击的电信诈骗范畴,如果有96110的来电不要拒绝接听,可能是反诈中心侦测到了骗子电话,在向受害人发出防诈骗提醒。
通常来讲,普通借款人能触达到的具备贷款资质的机构只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上述这些机构都是受到监管机关严格监管的,违规成本较高,金融消费者遭遇诈骗的风险较小。
有识别能力的朋友贷款前建议提前查清贷款机构是否具备贷款资质,再决定是否申请贷款。欠缺识别能力的朋友至少要牢记两点:一是不要从诱惑力惊人、来路不明的信息源申请贷款;二是没有收到贷款不要支付任何款项。
(1)不看征信、金额大、放款快、利率极低。大数据已经常态化使用的背景下,几乎没有贷款机构会不看征信放款,贷款机构也要防范风险啊,利率极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其他的成本,通常出现这些让人“产生希望”的广告语时就要小心了。
(2)没收到贷款却要提前付款。填写完申请贷款信息以后,没有收到贷款却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提前付款,尤其是按贷款比例付款的,要引起警惕。
(3)感受到不间断的心理胁迫。通过种种套路话术设计,不断的让借款人产生“还有贷款希望、是我的错、我要承担法律责任、很害怕、让别人知道很羞耻”等心理状态,来达到骗子的诈骗目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一定要引起警惕,这与智商、情商都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落入诈骗陷阱,要勇于向他人求助。
遭遇贷款诈骗后,单独一个人往往会陷入思维误区,产生了上面说的那些受到胁迫的心理状态后要勇于向他人求助。无论是身边生活阅历丰富的亲友,还是国家司法行政机关,都能把你从贷款诈骗的泥潭里拉出来。
不要付款!不要付款!不要付款!这句话在本文里已经重复好多次了,切记有第一笔付款就会有第二笔,骗子的话术和心理陷阱会层出不穷。
本文仅做防诈骗提示,文中内容可能存在片面或主观认识,笔者谨希望对有借款需求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