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16:47:51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我的律师朋友突然跟我说:“我在抖音投了一个广告推广,是抖音团队帮我做一个推广视频,然后发布在抖音上。”
说完他问我这么做会不会有效果,我顿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太笼统了。而后,我了解了事情的具体信息后,终于明白该怎样评判,并且给他中肯的建议了。
律师想打造个人品牌、实现转化,在抖音投放广告有用吗?
如果没有限定,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意义。想要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最终目的,简单一点,可能是扩大自己的客户群或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更直接一点,就是尽快找到客户,完成转化(接下客户提供的案件)。
基于这些目的诉求,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这推广费用花的“值不值”。
首先,抖音平台为我的律师朋友提供了如下服务:
第一,拍摄视频,并根据他的要求修改,在以法律专业为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视频传播度;
第二,在视频完成后的3至5天,不计成本的推广该视频,超出推广费用预计触达人群也不额外收费;
第三,如果效果不好,他可能退款。
从一个法律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这个事儿就可以试试,但从新媒体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只是平台的说辞,具体效果还是要看转化。
根据抖音平台提供的转化率,大概每30块钱会形成一个找他咨询的客户,而能否形成转化,就不是抖音平台的管辖范围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每300个人中有一个形成转化,律师基本上就不会赔钱,并且还做了自身品牌的推广,可以说这对律师而言非常有“诱惑力”了。
回到我这位律师朋友的诉求,他能够完成转化吗?
在我看来,律师就好比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傅一样,每个用户都习惯去同一理发店,并且找同一位师傅理发。原因在于,第一次找这位师傅理发的时候有了好的体感,并且出于一些其他原因,如师傅讲话幽默风趣,师傅长得帅等,用户对理发师傅产生了好感,才会一直找这一个人。
律师也是同理,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即找自己办案或者有找自己办案这种潜在需求的人。一旦律师依靠自己的业务能力,解决了客户需求,那今后他一定只找你。
重点来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这个客户第一次找你办案。
这里我想借用之前提到的大火的名词“私域流量”,私域流量其实就是律师的客户群,这些人不一定找律师办过案,但一定是可以通过如微信、微博、QQ等平台直接触达到的。
当律师在自己“私域流量”不反感的前提下,尽可能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性格特点触达私域流量里的客户,与客户形成性格、价值观上的趋同,或是以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征服客户。私域流量实现转化的机会就会不断提升,最终形成转化。
小张老师认为,投放广告这件事本身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花钱了、付出了,付出总会有回报,只不过是回报大小以及回报的周期长短而已。
我给律师朋友的回复是:这件事有没有意义,主要看你如何对待因推广而给你打电话的人。
如上文所说,如果我的律师朋友将对待每一位给他打电话的用户都细心解答问题,最终交了几百个朋友,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实际上,他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力做这件事。
所以我给他的建议,也是我强烈谴责他的点,就是应该先开一个抖音号,或者微信公众号,再去投放广告。
以律师个人微信聚集用户当然粘合效果最好,但个人很难有精力实现一对多的法律知识解答或案件咨询,因此需要借助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功能,或是用抖音账号,使其联系律所,将个人问题分化给团队,让团队以个人名义接待、解决问题。
并且,抖音、微信公众号可以作为内容出口,不断触达律师的私域流量,提升客户粘合度并使客户群扩大,如此才能获得良性循环的效果,并且使每一次推广费用都有效果沉淀,沉淀的则是律师个人的“私域流量”。
总之,我对于朋友这次“无脑”投放广告还是持悲观态度的,重点在于他想到了如何做推广,但没有把推广与运营相结合,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常会犯的错误。
如今已经不是投入1块钱收回1块5的时代了,而是投1块,只能收回1毛钱甚至1毛钱都没有,通过投放和运营的结合,才能使1块变为100块甚至100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