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12:06:28来源:法律常识
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它终将不负努力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金句,鼓舞了无数人。
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三星组距离城区近100公里,世代生活在这平静的山沟沟里的人们,从没敢想有一天会有人从这里考进北京大学。就像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居然会有火车从头上驶过一样。
实际上,即使在看到高考分数的第一眼,凌湘宇本人也不敢相信,“还以为查错了。”昨天下午,北大录取通知书投递到位,几天后,这个妹子将从山村出发,去往梦寐以求的未名湖畔。
不敢信,不代表不敢想,更不代表没梦想。实践证明: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它终将不负努力,不负追梦的青春。
“凌家的女儿会读书。”从小,凌湘宇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8月25日,记者前往田溪村采访。在国道边问路时,一说“考了北大的”,村民们都热情指路。
本报8月27日报道的新晋北大学生罗宇轩有个北大的博士老爸,还有个尽心尽力教育、陪伴他的老妈,而凌湘宇不同,她纯粹是“放养”。
这种放养,并非父母有意的培养方式,而是无奈无暇之举。
“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奶奶管我们多一些。”在姐姐凌贵娇的印象中,即使没有父母严加管束,妹妹依然很听话,“性格跟我不一样,我比较爱玩,她不同。”
凌贵娇记得,小时候她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妹妹则静静地呆在家里,她有着丰富的安排:看电视、看书、画画。这种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很自律,做事有计划,也有她自己的想法。”这是姐姐视角中的妹妹。
从村小到张坊中学,凌湘宇“会读书”的特点日渐突出,但她并没有觉得多吃力,“拿全A压力并不大”。
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她也从未上过培训班。但她也顺顺当当地进入了浏阳一中。在她看来,进高中后,大家的起跑线差不多,享受到的资源也相差无几。
正是在各个阶段的淡然处之,这个看上去颇有灵气的女孩被同学们贴上“佛系”标签。
2017年,凌湘宇进入浏阳一中学习,这一年从一中毕业的雷咏荃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个同样是放养长大的女孩,长相甜美,被称为“萌妹子”。
新生军训时,湮没在一堆迷彩服里的凌湘宇通过学校播放的宣传片,对这位学姐印象深刻。
“当时大家都在讲学姐的故事,她就像一颗遥远的星星。”巧合的是,分班后,凌湘宇在教室中所坐的1组1号,刚好是雷咏荃曾经的座位。
“知道这个信息时,觉得好幸福,有种小确幸。”这种隐隐约约的缘分,在凌湘宇心里泛起了小小的涟漪,觉得说不定自己也能考上北大呢?“但理智又告诉自己:不要飘、不要飘。”如今回想起来,她还忍俊不禁。
在这种“理智”的提醒下,制定大学目标时,凌湘宇选定了另一所大学,“毕竟心里没底。”
当时的她看来,雷咏荃和北大触不可及。不过,北大,在她整个高中阶段,或虚,或实,似远,似近。
高考倒计时17天,凌湘宇因为学习状态不对劲,心头有些烦闷。自习课上,她提笔给好朋友写了一封信——虽然一直未正式提起,但她心中还是对未名湖、对燕园有一分向往,或者说是执念——想去北大,要去北大。
这封信却一如既往地不曾寄出。在信里絮絮叨叨,然后收起来,这是凌湘宇独特的减压方式。
如今看来,她这是在考前坚定自己的目标,给自己打气鼓劲。
同样巧合的是,在中考前17天,她也在日记本上写下了“抛却一切杂念,朝浏阳一中前进”来激励自己。
实际上,越到后期,她的目标越坚定。凌贵娇说,在考前填报强基计划申请的最后一天,妹妹还是推翻了之前的想法,坚定地填了北大。
高考分数公布的那天中午,妈妈突然手舞足蹈地跑下楼。凌湘宇一把夺过手机:669分。
“没搞错吧?”她怀疑妈妈查分时填错了考号,因为分数不仅大大超过她的估分,还比她的以前最好成绩高26分。直至第二天接到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她才确定自己的小目标实现了。
到北大读什么专业?“在别人的眼里,我一直是个软软的、老实的女孩。”但凌湘宇内心是另外一个自己,“我想打破这种人设。”
她填报了北大法学院,理由是“招生指南上那些学院里,法学院比较顺眼……也觉得法学院在召唤我。”
“以后当律师?”父母第一个表示不赞同。
因为多种原因,2015年,凌湘宇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担心孩子当律师以后会很辛苦。但实际上,凌湘宇从小就有当律师的梦,尤其是上高中后,她对法律更感兴趣。
读了柴静的《看见》,她发现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张扣扣案辩护词及由此引发的法治价值的讨论、电视剧里律政精英的形象、网络上接触到的法律课……无不令她着迷。
而且凌湘宇认为,从小到大家庭带给她的都是正向影响,她并不怕苦、怕累。“爸爸不管压力多大,都是轻装上阵,妈妈计划性强,奶奶特别乐呵,家里给我性格上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快乐’。”
于是,她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爸拿到录取通知书了。”昨天下午4时26分,凌湘宇给记者发来微信。她有事在外,提出要爸爸拆封并全程录像,不善言辞的爸爸发来一句:等你亲自开,这是你十几年换来的成绩。
祝贺这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女孩,北大是她新的梦的起点;祝福这个自律、理性、平和的女孩,她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最多时一个月读了7本阅读的力量
拓展了知识边界,调剂生活与心灵
旁人看来,凌湘宇是个一直比较顺利的学霸。然而,没有谁可以毫不费力。
她从小爱看书,看到有文字的东西都习惯性地去认真阅读。不管是路边的广告还是身边的自然现象,她都喜欢琢磨。而记忆就像一个抽屉,积累的东西越多,要用到时,就能立刻拿出来用。
“看的东西越多,越觉得生活处处是考点、处处有学问,什么都值得去思考、去关注。”文理分班后,有一次她捧着一本化学书看得津津有味,令同学感到意外。她发现聚合类物质的英文名称都以Poly开头,不久后一次英语试卷里出现这样的词汇,她灵感闪现,于是做对了。
今年高考后,一中一位老师在朋友圈晒出了“一个学霸的阅读书单”,直呼“震撼”。书单清楚地记载着主人翁高二、高三两年里每个月所读过的书,最多时一个月读了7本。这个学霸,就是凌湘宇。
“高一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确实在疯狂阅读。”凌湘宇说,最多一年读了40本书。
“阅读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人眼界更宽、心态更好,更开放、更理性、更平和。”平时遇到小挫折,阅读也能帮她抛却杂念,成为一种很好的调剂方式。
甚至在高考前一周,她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生活周刊》,这是她高中发现的宝藏杂志,很多有关社会话题的专题拓展了她的知识边界。读时评,则教会她从更多方面思考问题。
书读得杂,尤其关注现实类题材,而非沉迷于纯文学的遣词造句,让凌湘宇更有社会责任感,也是她坚定要成为一名律师的重要原因。
(浏阳日报 记者 罗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