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婚姻家庭咨询电话,江苏90后离婚率

时间:2022-09-30 13:37:10来源:法律常识

1990年出生的人,去年30岁了。相关数据统计显示,90后有成为离婚人群主力的趋势。

是因为年轻人更喜欢张扬个性还是“长不大”?是由于这一人群更喜欢自由、不愿受委屈,还是家庭责任感缺失?是鼓励尽量维持婚姻关系还是追求建立更高质量的小家庭?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对“三十而离”现象,社会上存在各种看法。

离婚人群趋于年轻化

从2020年江苏省结婚登记数据看,大部分青年人进入婚姻时已属于晚婚。登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25-29周岁,男性登记量占比34.37%,女性登记量占比31.52%。2020年全省共办理离婚登记235466对,其中结婚1年以内就离婚的共2339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的9.93%;结婚6年内离婚的共8838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的37.5%。

郑州市民政局也曾有过统计,90后离婚人数已占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离婚的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离婚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常熟市人民法院尚湖人民法庭副庭长唐海山看来,离婚人群年轻化,这个现象并不新鲜。“从法院的数据看,从2010年开始,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这两年90后渐渐多了起来。”溧阳市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民政局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周伟群也注意到,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年轻,作出离婚决定也越来越草率,她曾遇见结婚半个月、一周甚至才一天就离婚的,有个27岁的女孩,离婚后不久就和一个再婚男士结婚,不到半个月又来离婚,“结婚、离婚都很冲动”。

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的杨丽军,去年9月曾接手一个调解案例,丈夫28岁,妻子27岁,这对小夫妻在2013年结婚后,7年间反复结婚离婚达10次,最近这次闹离婚是因为女方不同意男方养狗,之前几次也是琐事引起,“一吵架就离婚,过了气头又复婚,将婚姻视为儿戏,毫不顾及父母和两个孩子的感受。”

小家庭解体有不少新“导火索”

导致年轻人选择离婚的,既有老问题,也有新“导火索”。

1990年出生的王东(化名)是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2013年大专毕业后就跟同龄女友“扯了证”,但“七年之痒”没能迈过去,离婚直接诱因是买房,后来两人从“假离婚”变成“真离婚”。“两个人有了时间冷静思考彼此关系,加上都比较忙,没怎么关心对方的生活。以前吵架,大不了冷战,心想‘还能离咋的’;离婚之后再吵架,真就变成‘爱过不过’了。”王东说。

而过度的关心,有时也会导致婚姻破裂。今年1月杨丽军曾为一对小夫妻进行调解,23岁的丈夫不停流泪。比他大3岁的妻子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优渥,在两人相处中较为强势,他在不停迁就妻子各种要求后,忍无可忍之下要求结束婚姻。妻子则把这种密不透风的控制归结为“我太爱他了”。

今年30岁的南通人小严从小就独立,因为觉得比自己大的男人“靠谱”,于是在2018年与比她大7岁的男子结了婚,但于去年初离了婚。小严说是她主动提的,“既没有出轨,也没有闹得不可开交,就是觉得从家庭到性格其实两人都不太合适。”

在溧阳市雨蓝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姜玉兰看来,当前一些年轻人婚姻失败缘于不能照顾彼此的感情。她调解过的一个案例中,年轻丈夫下班回家后说“饿了”,妻子也说饿,结果他下楼买了包方便面回来自己吃,妻子觉得被忽视而大怒。姜玉兰发现,很多年轻夫妻在职场上是“精英”,却不能很好地经营婚姻,谁干家务、谁干多少都会引发矛盾,进而成为离婚的导火索。

导致离婚的“第三方”更加多元

在“一包方便面导致离婚”这个案例中,姜玉兰调解时发现两人并无原则性矛盾,正努力劝和时双方家长却加入“混战”,女方称“没有安全感”,男方抱怨“回家吃不到一口热饭”,间接推动小夫妻以离婚收场。

而这并非个例。父母长辈的“深度参与”,让年轻人离婚有了新“第三方”。唐海山也注意到,90后离婚原因更加五花八门,而促使婚姻破裂的,可能就包括双方父母。

每年接待300多件调解案例当事人的周伟群认为,自主意识缺失,是当前年轻人婚姻危机中常见的共性问题,夫妻来调解时常把“我妈说”挂在嘴边。家里老人大包大揽,导致年轻人缺乏独立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无锡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旺庄人民法庭员额法官顾玫对此亦有同感:“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依赖心重,而其父母也没打算从孩子婚后的生活中退出,‘妈宝男’和‘妈宝女’的婚姻里往往有太多父母的影子。”

唐海山坦言,从已审理案件看,不少90后夫妻其实感情还不错,自己并不想离婚,但老人的介入往往导致矛盾产生甚至激化。例如一对90后相恋后结婚生子,男方父母与他们共同生活,经常与女方争吵甚至动手,女方家人也带人到男方家吵闹,最终双方只能离婚。姜玉兰认为,90后的父母普遍更具经济实力,在子女结婚时买车、买房表示支持,甚至在子女面对离婚时声称“吃喝不愁”“孩子我们来带”,“父母在子女婚姻中投入多了,参与的当然也多。”

不少年轻人结婚后沉迷游戏、消费、美容等,对家里大小事情责任心不够,往往也会导致离婚。这其中,网络社交的影响力不小。在唐海山经手的一个案例中,一对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的小夫妻,男方接触网络直播后沉迷其中,对家务不管不顾,而后竟因网络游戏、直播打赏欠下近20万元债务,女方无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社会包容,获取幸福路径不止一条

眼下不少年轻人离婚时,会在离婚登记大厅拍视频、发社交媒体、晒离婚证,周伟群向记者描述时直言“太夸张了”,而这在过去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这个社会对离婚行为似乎表现得更加理智。“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反映出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观察到,以前人们离婚,会害怕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单位同事议论,而现在更多以平常心对待,并不会因为某某离婚而另眼相看。

如今,不少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离婚经历。而从社交媒体诸多评论也能看出,人们已不再视离婚为“丢人”之事。唐海山感慨道,现在很多人认为,获取幸福的方式不止结婚这一个途径。

在许多受访者眼中,年轻人离婚率上升,某种角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从江苏省10多年来的婚姻登记数据看,2011年-2019年全省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64‰上升到2019年的3.24‰。2011年全省离婚登记办理了12.91万对,2020年则为23.55万对,登记量增长了82.44%。

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年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进步完善,是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婚的“底气”所在。“过去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体现出家庭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现在女性就业经济独立带来了精神独立,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离婚给女性带来的后顾之忧。”陈友华说,等级关系有助于秩序和稳定,平等关系则会导致矛盾和冲突,年轻人离婚率渐高也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陈友华认为,婚姻就是一种个人选择,选择对了就在一块儿,选择错了也可以及时“止损”,大众需要坦然面对。

用“爱与责任”提升婚姻质量

离婚当然不是“不好的”“丢人的”,而维持稳定、高质量的婚姻关系,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有重要意义。

据《半月谈》消息,目前全国已有54.3%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江苏省102个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覆盖,离婚调解成功率约为30%。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各级民政部门正努力解决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问题,保障婚姻登记机关有能力、有精力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推进婚姻婚俗改革,拓展婚姻服务内涵。

去年底,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内的全省首家婚姻文化展示馆开馆,系统展示古今婚姻文化演变历程。这里也是省内最大的结婚颁证大厅,该区邀请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作为特邀颁证员,让新人从领证开始就感受到婚姻的神圣,从而进一步端正婚姻家庭观,更慎重地对待婚姻。

民政部门开发的婚姻辅导“云课堂”也已上线。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去年5月开展辅导以来,已为19个家庭提供线上线下辅导91次,为21对离婚夫妇提供调解服务,其中13对离婚夫妻调解成功,成功率61.9%。

各职能部门也针对初次来法院申请离婚案例的调解加大工作力度。唐海山和顾玫都表示,有时来离婚的年轻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矛盾,可能只是一时冲动,这种情况下调解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

陈友华也认为,部分离婚是可以避免的,“社会应加强婚前辅导,让恋爱双方正确认识彼此,不要过高认识自己、过度贬低他人,把握好对其他异性的情感和交往尺度。同时要让年轻人学会理性处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婚姻需要理性,离婚成本其实很高,对孩子抚养、老人赡养、再婚适应、单亲家庭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仔细考量。”姜玉兰表示,婚姻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有关爱与责任的教育要尽可能普及,引导年轻人学会在婚姻中追求共同成长。(唐悦 陈月飞 蒋明睿 付奇 陈珺璐 胡安静 沈佳暄)

来源: 新华日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