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2:13:08来源:法律常识
大家好,我是小田。
前两天,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布了一则朋友圈,宣布新版微信视频号日活超过两亿,消息一出,朋友圈又有许多律师朋友开通了视频号,内容五花八门,给人的感觉是「先别管做成什么样,这是风口,上车再说」。
最近几年,每次和律师交流,几乎都会被问到下面这些问题——
1. 感觉现在短视频很火,我要不要也去做短视频?
2. 我觉得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看公众号文章了,做公众号真的还有用吗?
3. 听说XXX团队每年靠讲课能签100多家常法,我们团队讲课怎么没效果?
4. XX平台的业务都是靠销售卖出去的,我们要不也组建一支销售推广团队?
如何「推广」,一直是摆在律师团队业务增长面前的头等问题。而事实上,上述的每一种推广方式,在行业里都能找到取得积极成效的例子。
对于律师团队而言,一种推广方式能不能做,需要投入多大精力做,能不能取得效果,并不是一个能用简单的「是」或者「否」回答的问题。
今天,我希望能从业务的原点出发,分享我们针对「法律服务推广」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几年以前,我们就一直有一个确信的观点——作为一种信任门槛高,服务周期长,相对低频偶发的专业服务,除了简单咨询,绝大部分法律服务需求,很难脱离线下,完全在线上成交。
道理很简单,普通人一辈子可能也不会有几次和律师打交道的机会,不当面聊,信任基础难以建立。
这就意味着,对于法律服务来说,线上只是流量来源,要实现转化,主要还是依靠线下接触。而投入多大的资源和精力去获取线上流量,取决于你究竟希望影响什么类型的客户,获取何种业务,规律通常如下图所示——
客户越偏向个人,如婚姻家事、劳动纠纷业务,越需要保持在普罗大众面前的曝光,不断获取新的流量,快速完成转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互联网广告、抖音短视频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式;
而如果客户偏向机构,则不必追求线上流量的量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抓住一群精准受众并持续教育,再通过线下活动建立信任,以持续的跟进完成转化。
对于机构业务来说,大规模的曝光,更多提供的是能力背书,而非业务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做的是机构的投融资、并购、企业常年法律顾问之类的业务,与其费尽心思把自己变成一个抖音网红,远不如针对本地渠道做线下活动或者有针对性的拜访,效果来得更快更直接。
对于法律这种专业服务来说,常见的推广方式有以下几种——
线上推广
线下推广
当我们思考自己的业务,究竟采取哪种,或者哪几种推广方式时,除了业务类型,还要考虑渠道的特性,以及自己能够投入的资源。这里的资源不止是钱,还包括时间和精力。
1. 线上推广
① 纯流量型:互联网广告
适合人群:主做C端业务
优势: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要点:明码标价,获得点击的成本较高,需要持续优化转化路径提升投入产出比,否则花钱且无效。
如上文所说,个人类业务,在前端获取流量非常重要。而个人业务最大的流量入口,就是搜索引擎,所以主做婚姻家事类业务的团队,如北京的家理律师事务所,会选择投放百度关键词广告来获取流量。
搜索引擎来的流量是明码标价的,关键词不同,价格也不同,它只解决一个问题——当用户可能产生了相关需求,在百度上检索的时候,可以看到你投放的页面。而页面转化率的高低,关键在于页面本身的设计,在线回复的引导,电话咨询的话术等等。
所以对于在线广告投放来说,能约到线下见面的越多,投入产出比就越高。如果想在搜索引擎广告商取得效果,除了花钱,还需要不断优化页面和约见的转化路径。
② 流量+轻内容型:微博、抖音短视频
适合人群:主做C端业务
优势:潜在流量大,如果内容精准,有可能吸引流量
要点:对内容的要求高,对于大部分B端业务来说,内容受众与决策者不统一,转化路径太长,不能作为流量入口,但可以作为身份背书。
微博和抖音,分别以较短的文字内容和视频内容吸引流量,投入的金钱成本虽然没有广告多,但想获得效果也更不容易。
律师在微博获取关注,主要靠评论社会热点事件,吸引的是普罗大众,这需要律师在热点事件,尤其是自己领域内的热点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站出来,给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而抖音的要求更高,想让一条短视频从内容、情节、画面、音效上都吸引人,这对于绝大部分律师来说,考验的是全新的能力。而绝大部分机构业务,基于业务本身的特性,就不具备编排这样内容的基础。
此外,微博和抖音的受众,通常不是机构业务真正的决策者。你很难想象一个创业者,会选择每天在抖音上学习如何做股权,对于大多数机构负责人来说,日常工作已经够忙了,即便观看这类渠道上的内容,目的也还是以休闲娱乐居多。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B端业务,又乐于发表时事观点,或者本身有戏精潜质,可以把微博和抖音,作为自己的身份背书,而非用于主要业务机会的转化。
例如当身边同行都知道你是一个微博大V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选择与你合作业务。大V或者网红的身份,也有利于你参与其他线下活动。
③ 流量+中度内容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知乎
适合人群:主做B端业务
优势:针对专业领域持续输出内容,可以持续教育用户
要点:明确目标受众,保证内容品质,保持稳定输出,积累流量池进行持续教育
对于绝大部分做B端业务,需要在线上建立影响力的律师来说,公众号都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无论大家如何唱衰公众号,看好视频,当一个热点事件产生的时候,刷屏的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而一个公众号,建立的是你自己的流量池,你可以通过热点内容不断地往自己的池子里拉新,再通过专业内容对流量进行持续教育。
知乎同理,在知乎上回答相应领域的专业问题,积累的也是你在某个业务领域清晰的品牌形象。
而如何做好一个公众号,或者说如何写好一篇针对潜在客户的专业内容,我们此前已经有多篇文章做过相关分享,在此不再做赘述。
但是正如我开篇所说,对于所有做B端业务的律师团队来说,做线上运营主要是为了提升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有持续有质量的输出,才有可能产生业务机会。所以如果你选择了公众号,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这个方式,短期很难直接带来业务。它的意义更多在于当你在线下见到潜在客户,对方发现你还在公众号上持续输出专业内容时,更快地建立信任。
④ 重度内容型:喜马拉雅、B站等平台开设专栏课程
适合人群:主做B端业务
优势:能够接受重度内容教育的用户,需求更强烈,更容易转化
要点:内容本身不具备传播能力,还需要用其他方式运营,在有余力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从传播的规律上来说,越短、越直接的内容,越容易产生传播。越长、越深度的内容,本身就对受众的要求很高——人们很少会坚持专门去学习某个非刚需专业领域的知识。因此,耗时耗力的音视频系列课,可以在公众号运营到一定阶段后,作为进一步教育用户的手段和对自己专家身份的背书。专业视频课本身,很难带来新的流量。
总而言之,线上获取业务机会,除了对于C端业务有直接的效果,对于绝大部分B端业务来说,起到的更多的是影响力和背书作用。明确目的,摆正心态,有助于你更合理地评估在线上运营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
2. 线下推广
① 由自己或渠道针对潜在客户组织培训、沙龙、交流活动
适合人群:主做B端业务
优势:直接面对潜在客户,可以快速树立形象,建立信任
要点:打通渠道,扩大参会人员规模;分享击中痛点,注意会后跟进
参会、聚会、组会,是我推荐给大部分律师团队的首选推广方式。如果你已经拥有一定的渠道资源,准备好一套针对目标客户痛点设计的线下课程内容,定期组织培训、讲座、沙龙活动,再对现场反馈积极的听众进行会后跟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转化路径。
如果你组织的线下活动效果不好,通常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如果你选择线下讲座作为你的主要客户来源,投入资源开拓渠道、打磨课程、持续跟进,才能提高转化。
事实上,即使短期内无法持续组织大量潜在客户聚集的课程,哪怕能针对重点渠道做有针对性的拜访,甚至定期组织饭局,也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广效果。
② 培养销售团队,销售发现业务机会并完成成交
适合人群:主做标准化业务
优势:范围大,较为精准,短期能辐射区域内几乎所有潜在企业客户
要点:业务标准化程度高,专业人士管理销售团队,控制服务成本
近几年,如「找大状」这样的法律服务机构,给律师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能不能通过非法律人士的销售人员,直接完成法律服务的成交工作。
我此前所在的公司,也曾经尝试过类似的模式,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对于绝大部分业务标准化程度不够高,成本无法降低,团队管理者没有销售方面经验的人来说,这种模式无法适用。
当我们明确了每一种推广方式的适用人群和要点,就可以结合团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组合推广方案。通常有以下几种路径——
个人业务,扩大线上流量,优化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化路径;
机构业务,如果是资历浅的年轻律师,资源不足,先选择一个线上平台做专业内容输出,积攒一定的影响力和专业内容之后,用此作为能力背书,接触客户所在渠道,再向线下转化;
如果是资深律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源,就针对渠道研发课程,撰写手册,定期组织活动,进行后续跟进和转化。如果有余力,选择一个线上平台做内容输出,提升知名度。
策略的关键不在策划,在于执行和调整;
品牌的关键不在创新,在于稳定和持续。
推广有没有效,关键不在方式是否足够新,在于是否想清楚了目的和路径,肯不肯投入,肯不肯坚持。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