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14:20:09来源:法律常识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美称
应城盐化工产业集聚区。代纯 李文勇 郑毅 刘振宇 摄
截至今年上半年,应城以精细化工、盐化工、石膏建材为主要产品的规上企业超过100家,总产值超过240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百亿产业集群之一。
由简单的盐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到串起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应城盐化工产业经历了历史性转变。
应城华能。匡文杰 摄
一个深烙的盐化工印记
统计显示,应城市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岩盐、芒硝、锶、石英、高岭土等,尤以石膏、岩盐的储量最为丰富,其中岩盐储量达280亿吨。
应城“靠盐吃盐”,先后兴建制盐厂、化肥厂、磷肥厂、化工厂等盐化企业。盐业开发,奠定了应城工业文明的基础。
应城市益盐堂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分装商品盐。吴垠 郑毅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体制、机制不活,应城盐工业曾出现急速衰退,市属盐化工企业大都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处于“守着富矿没饭吃”的窘境。
应城市委、市政府招商盘活存量资产:
2005年以后,应城市盐化工业轻装上阵,技改扩能势头强劲,规模迅速扩大,效益明显好转。
该市建成以制盐为基础、以两碱为主体的全省最大盐化工业基地,年产原盐占到湖北全省盐产量的八成。
2007年,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支持产业集群之一。
一段盐化工业的生态“阵痛”
盐化工对应城工业化进程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烙印也很深: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路径以资源消耗为主、基本模式以先污染后治理为主。
这曾带给当地人并不美好的记忆
开采过程使用卤水
易污染土地
使用燃煤锅炉
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深加工过程中又产生
废气、污水和粉尘……
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过程,让应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遭受挑战。
2016年4月至5月,省环保厅在对应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检查督办时发现,4家盐化工企业未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烟气超标排放;长江埠赛孚工业园未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老府河水质超标,水质为劣Ⅴ类等。
29家盐化工企业被停业整顿,赛孚工业园内所有新、扩、改建项目,一律实行环评限批。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支柱产业的困局如何突破?
“要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切实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应城市经信局局长李少楠说。
应城决定加快盐化工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意志和决心,迎难而上推动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一条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按照“盐化为基、多元发展”的路径,应城市将全市划分为东部循环经济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西部旅游经济区,将自然资源与旅游开发高度融合,着力打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7月3日,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正通过供热管网向应城市的部分企业进行集中供热。徐文 摄
7月3日,华能热电工作人员在集中控制室对机组供热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徐文 摄
以环保倒逼转型,应城市整改了一批环保不达标企业,着力改善生态发展环境。投入近10亿元,对全市三个工业园及所属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5家,目前园区企业全部实现在线监测、达标排放;新建1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华能热电供热工程,拆除关闭双环科技、久大制盐、久大盐矿等企业锅炉10台5.25万千瓦、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99台。
“
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成为应城市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
2018年,应城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与国内3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共建产业研平台,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新建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富邦)、建成省级创新实践基地11个,省级技术中心5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家,11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隐形冠军”培育企业。
产业转型升级撬动了高质量发展:
“盐海”踏上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新起点,逐步从低端加工向高附加值迈进,且步履行稳致远。
在改造升级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同时,应城还大力发展高端调味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多极支撑。
这些新兴产业,代表应城走向未来的实力。
盐化工产业凤凰涅槃的同时,应城产业格局也悄然变化,并正在持续释放生态效应。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探索中,应城加快新旧产能转换,因地制宜地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向世界递出一张绿色发展的城市名片。
来源:孝感日报 刘艳 刘振宇 方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