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08:02:03来源:法律常识
6月18日下午,宜昌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现场图
●发布人
向 丽宜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叶爱华宜昌市委政法委委员、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秀华宜昌市委政法委委员、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伍学文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张士勇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主持人
杜玉婷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宜昌市政法队伍
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宜昌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积极推动全市政法系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期盼、收集意见建议,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积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顽瘴痼疾整治,教育整顿成效初显。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负责、高效部署、高位推动,确保教育整顿各项工作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要求全市政法各家以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市直政法各家带头,市县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干警主动作为,掀起教育整顿新热潮。始终坚持开门搞整顿,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市委领导2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基层一线、企业家等方面意见建议。政法各家采取书面问卷、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满意度评测,及时汇总掌握群众评价。
二、精准施策整改到位。
突出问题导向。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干警对照岗位职责、顽瘴痼疾整治要求、谈心谈话和个人自查事项填报等主动说明的问题,开好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有针对性制定个人整改措施。
突出精准发力。聚焦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多发性、顽固性、典型性问题,明确整治目标,制定整治方案,对症下药,整治一个销号一个。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打造最强反诈专业队伍,加快构建全民、全警反诈格局,开展“雷火2021”、“断卡”专项行动,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94起,最大限度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突出群众关切。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公开曝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顽疾,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困难问题。全市累计征求意见建议1500多条,出台便民措施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806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困难、小问题3200多个。
三、推动整改常治长效。
及时“堵漏洞”。坚持把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结合,切实解决制度针对性不强和执行不力等问题。截至6月17日,市直政法各家共修订完善制度机制66条,其中,新制定55条,修订完善11条。
注重“优管理”。紧盯“关键少数”、“顽瘴痼疾”和“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管理质效。市中级法院聚焦“执行难”,开展涉黑恶财产刑案件、非法集资案件、涉民营企业案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等专项执行行动,对涉民生案件中困难申请执行人开展司法救助。市检察院推出“家门口的检察院”微信公众平台,所有推送线索限期办结,做到既有痕迹更要有结果。
持续“转作风”。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标准,统筹开展顽瘴痼疾整治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市司法局上线“宜律帮”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千名律师进千企”专项法律服务。市交警支队积极整改逐利性执法问题,实行“九个小一点”柔性执法举措,划定特定区域,在不影响正常通行、不堵塞应急通道、非群众举报情况下☞“三不拖”。五峰“背篓法庭”群众认可度高,在中国长安网日点击量超85.5万次。
教育整顿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在月底即将结束,当前政法各家顽瘴痼疾整治仍在继续进行,推动政法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始终不会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和监督。
下一步,将继续:
狠抓“关键少数”
坚持刀刃向内
做好工作统筹
宜昌市司法局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第五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周密部署、聚焦重点、强力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聚焦重点,深化顽瘴痼疾整治。
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四大清查”,即聚焦社区矫正违规违法、社区矫正对象纸面服刑、社区矫正重点案件智能化数据清查和减、假、暂等“四大清查”。全市共清查2013年以来社区矫正对象档案13869份、社会调查卷宗3608件、检察机关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和检察建议书486份。对排查出来的3大类37个顽瘴痼疾,逐一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成立专班,明确整改措施,扎实推进整改。目前已整改28个,整改率76%。
二、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深化司法为民办实事。
一是全力打造“宜律帮”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可在线查询全市161家法律服务机构和1218名法律服务人员信息,收录现行法律800余部、行政法规1100余部、地方性法规2.2万余部,汇集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及法律问题637万个,构建全天候免费法律服务体系。截止目前,解答法律类热线咨询1.3万余人次,留言咨询2168人次,智能咨询1385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85份,法律援助案件分析4214件,企业直通车点击740次,提交企业自助法治体检报告107份。
二是深化法律服务“四进”活动。即法律服务进企业、进村(居)、进学校、进联系点。共进企业开展法律体检1295家,法律咨询讲座1277场次,审查经营合同2869份,排查金融风险456个,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195个;进村(居)开展法律讲座105场、2592人,法律咨询1877人次,律师化解矛盾纠纷1208件;进学校开展法治讲座130场、13242人,法律咨询1127人次;进联系点开展疫苗接种、反诈骗APP宣传等工作,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厘米。
三是开展“百千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聚焦四大重点,组织百家司法所、千名人民调解员、集中排查化解万件矛盾纠纷的“百千万”专项行动。到目前共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山林土界、物业管理矛盾纠纷6959件,调解成功率98%,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329件、邻里纠纷3402件、山林土地纠纷1543件、物业管理纠纷6959件。
三、强化服务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制度供给更加规范。出台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21条措施,大力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清理规范性文件2000余件,提请市政府印发《宜昌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公布取消市级证明事项53项,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负担。
二是行政执法监督更加有力。深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截止目前,督促全市涉企行政执法部门查摆突出问题97个,已解决88个,剩余9个问题均已明确整改主体、措施、时限。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全市共评查案卷2383件,市司法局重点抽查评查154件,合格率100%、优秀率95%以上。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更优化。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和“千名律师进千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覆盖全市144家园区6512家企业,为市场主体举办讲座243场,出具法律意见书562份,排查金融风险456个,审查经营合同2687份。
下一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化教育整顿总结提升,深入开展“强基提能转作风”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将队伍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安全维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宜昌市公安局
教育整顿以来,市公安局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严厉打击了一批突出违法犯罪分子,推出了一批便民利企措施,主动领办了一批民生实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一、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教育整顿以来,市公安局将反电诈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号工程”,抽调55名精干警力,充实市局“反诈中心”,打造反诈专业战队,全力侦破了一批电诈案件。3月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雷火2021”、“断卡”专项行动,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94起,同比上升155%;抓获犯罪嫌疑人462人,同比上升174%;打掉犯罪团伙53个,同比上升130%;端掉犯罪窝点45个,同比上升165%。精准拦截劝阻21万人次,止付涉案资金3.65亿元,冻结涉案资金6086万元,最大限度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二、全力规范交通执法。
今年4月,在开门纳谏中,人民群众对交通规范执法、人性化执法的意见比较集中。为此,专题部署开展了规范交通执法行为专项整治,实施了“九个一点”柔性执勤执法举措,即“声音小一点、态度好一点、动作柔一点、拖车灵活一点、抓拍科学一点、录入宽容一点、调查深入一点、沟通到位一点、处置谨慎一点”,努力实现执法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拖车问题,☞从6月1日起,交警部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对城区隆康路、北门外正街、樵湖一路等10条道路实行“三不拖”,即22:00至次日6:00违停,不影响其它车辆或行人正常通行的,未堵塞应急通道的,非群众举报的,不拖;经公安部门电话告知后15分钟内驶离的,不拖;拖曳车辆时驾驶人赶到现场的,不拖。
三、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难题。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教育整顿以来共办理涉企案件53起,慎用行政强制措施12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13万余元。为实现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办结、答复、评价闭环管理,我们设立了营商环境投诉和“店小二”服务专线,畅通了反映问题渠道,规范了问题办理程序。同时,建立了“一企一警、一企一策、一园一室”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千警进千企”活动,主动深入669家企业走访调研,走访服务企业1327次。
下一步,将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效果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忠诚担当作为,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宜昌市人民检察院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切实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整治“顽瘴痼疾”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检察活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市场主体法治需求,认真查摆和整治司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法律监督,持续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针对查纠整改环节中排查出的9类问题,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案件办案质量专项检查,集中对全市检察机关在2019年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办结的捕后判缓刑、免刑的涉市场主体案件,以及部分涉市场主体刑事、民事、行政检察案件,组织了专项倒查,共评查各类涉市场主体案件470件,发现未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理念的问题案件6件,发现其他常规性质量瑕疵问题案件211件、问题312个,并及时督促整改。
在此基础上,紧紧扭住“七个小专项”活动,推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慎捕慎诉专项监督,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推进公开听证,今年3至5月全市检察机关审结审查逮捕涉营商案件50件75人,其中不捕6件13人,不诉17件28人。
二是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专项监督,对未将查封扣押冻结审查意见写入审查报告的16件案件,及时督促整改,促进依法审慎适用财产强制措施。
三是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立案监督及市场主体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立案专项监督,今年以来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涉营商案件2件2人。
四是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清理,对2020年全市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2人、监督撤案18人的办理情况进行了核实检查,并督促公安机关对1件犯罪嫌疑人为民营企业人员的刑事“挂案”开展后续侦查工作。
五是开展涉市场主体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立案涉市场主体虚假诉讼案件12件,查实11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件,法院全部采纳。
六是开展涉市场主体行政检察监督,向省检察院报送相关案件18件,其中涉及私营经济13件、个体经济2件、股份制经济2件,并加强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七是开展涉市场主体的控告申诉案件清理监督,受理涉市场主体信访108件,均在检察办案系统予以标注,并按规定给予了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答复办理进展或办理结果,清查并化解涉市场主体重复访案件和信访积案2件。
如在办理一因不服法院作出的冻结企业银行账户执行裁定的民事申诉案件中,长阳检察院做好为民护企“后半篇文章”,通过释法说理促该企业法人交纳了全部执行款70万元,并帮助企业协调贷款560万元。
在今年5月回访涉案企业时,该企业法人左某表示“检察机关既依法依规,又展现司法温情,作风扎实,我十分满意!”该案办理对“症”发力,既解了“法结”,又解了“心结”,妥善化解了七年执行风波。
宜昌市中级法院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一手抓队伍教育整顿,一手抓审判执行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今年1至5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8291件,同比上升80.16%;审结19324件,同比上升173.13%。其中,中院受理各类案件3422件,同比上升59.02%;审结2169件,同比上升154.28%。
一、助推平安宜昌建设。
围绕构建大安全格局,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挑战。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896件,审结1362件。中院公开审判潘某等20人特大贩毒案,并通过媒体开展宣传,营造打击毒品犯罪强大声势。依法对115名罪犯裁定减刑、假释。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案件审理、黑财清缴等制度机制,排查涉黑重点案件54件,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二、倾力为民办实事。
全市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单位和干警“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单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月底中国长安网在官网、快手、新浪微博以“背篓法庭温暖大山”为主题,同步全程直播宜昌五峰法院在农家院坝开庭的一起案件,吸引当地100余名乡邻旁听,在线上观看直播的网友79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市法院领导干部“一对一”走访联系企业100多家,15个基层法院与联系社区签订共建协议,1400余名干警职工下沉社区,参与志愿服务,领办实事3000余件。“湖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中,湖北高院发布了两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其中,宜昌法院审理的“被告人李某九等8人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
三、大力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中院制定《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构建“五个四”工作体系,打通影响司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各环节,审结公司、股权等商事纠纷及合同类案件7668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为了给“病企”纾困解难,制定《关于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的意见》,并加以贯彻实施。
远安法院引进资金“活源”助力濒临倒闭的重点企业——湖北马得盈陶瓷有限公司重获“新生”。秭归法院助力帝元食品罐头股份有限公司走好破产重整之路。该案的审理工作也获得了省指导组肯定。
下一步,将继续切实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后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持续强化法院队伍的政治业务建设。
更多现场解答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法院发布人介绍了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法院善意执行的案例,执行工作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今年来,法院在执行工作方面有哪些成效?
答:全市法院在“切实解决执行难”方面强势出击,强化胜诉权益兑现,开展了系列专项执行行动,着力提升执行质效。
一是开展涉黑恶案件财产刑执行,全市法院289件涉黑恶财产刑案件,执结288件,结案率99.7%,立案标的2.9亿元,执行到位2.86亿元,到位率达到98.8%。
二是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宜昌市生效并已进入执行程序的非法集资案件有60件,已兑付金额2亿元。
三是开展涉民营企业积案集中攻坚行动,今年以来执结涉民营企业案件297件,执行到位金额2.77亿元。
四是开展 “涉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活动”,累计执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51件,执行到位金额1.16亿元,对涉民生案件中困难申请执行人开展司法救助,发放救助款92.43万元。
荆楚网记者提问:
请问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宜昌检察机关以“家门口的检察院”为载体,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答:作为检察机关接受举报、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自2020年11月市检察院推出“家门口的检察院”服务平台以来,尤其是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1年6月,共接收群众反映线索65人次、53件次,直接答复42件次,分流各基层检察院处置11件次,2件正在调查中,9件已经处理完毕。
其中,案号为20210129-2号线索,经当事人反映登记、领导签批转枝江市检察院,枝江市检察院用13天时间,重新调查询问当事人,发现信访人法律知识淡薄,诉求不合理,经过耐心释法说理与法治宣传,成功化解信访人不满。
案号为20210129-6号线索,经长阳检察院组织专班实地调查核实,发现信访人反映事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通过联系协调当地政府、林业部门、村委会和自然资源规划局,畅通了沟通渠道,推进了矛盾实质性化解。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宜昌警方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方面有哪些做法?
答:宜昌市公安局不断探索反诈防骗宣传新方式、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通过开通96110反诈专线、110、被骗群众三方通话,日均预警劝阻达2000余人次。
二是大力推广安装国家反诈APP,全市注册用户逾92万人,万人注册率居全省第一。
三是调动各级各部门职能优势,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力量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七进”活动,形成宣传合力。
四是加强与媒体、企业合作,通过拍摄《反诈童谣》《楠管说唱》微视频、动漫等方式,依托抖音、微信等多种载体,扩大宣传效应。今年5月,全市电诈案件警情数同比下降42.7%,环比下降46.7%。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律师行业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答:一是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全市律师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史的参学率、知晓率、执行率100%。一是广大律师认同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的意识显著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显著提高,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成为行业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服务法治建设和服务民生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律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大律师投身法治建设的主力军、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摒弃“拜金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执业,规范办案的意识和自觉明显增强。
二是律师违法违规问题得到处理。全市70个律所,903名律师,实现了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谈心谈话全覆盖。通过律师自查、组织排查、线索核查,涉案律师和问题律师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分类得到了处理。特别是少数涉嫌违法犯罪典型案件的查处。在律师行业得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律师行业违法违规执业问题得到了遏制。
二是抓落实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一是坚持优化律师执业环境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重。推动律师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二是划出了底线红线。联合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宜昌仲裁委出台《关于规范离任法官检察官从事律师职业、禁止律师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行为和离任司法人员充当司法掮客的规定》,斩断利益链、设立“防火墙”。三是律师行业和律所管理。各律师事务所新建和修订规章制度201件,废止148件。从统一受案收费、重大案件讨论报告、案件办理过程监管到案件办结归档实现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