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姑田交通事故死亡,福建连城姑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时间:2022-10-03 11:11:1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永安身边事



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曾经的梦溪不断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翻开梦溪近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世事多艰。虽经历数次大的建置变革,但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未因变革而不前,在无数次民族融和与嬗变后,梦溪已被岁月的长河洗练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如今的梦溪,宛如待嫁的新娘,等待着世人来揭开神秘的婚纱,共同走进充满着纯朴丽质的世外桃源。


一、历史沿革繁杂、建置归属多变


1、拥金藏宝


罗坊乡史称"梦溪",位于永安市西南部,在群山环抱之中,集镇所在地海拔415米。毗邻清流、连城两县,距永安市区92公里,面积227.9平方公里,现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6568 人。境内峰峦叠嶂,山脉纵横,水秀山奇,大丰山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棋盘峰是三明第一高峰,海拔1705米,登上棋盘峰可观赏到日出、彩雾及千亩绿草带等,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山上蕴藏着辉绿岩、钾长石等矿产资源。罗坊乡旅游、珍稀动物资源丰富。大雾缭绕的大山中有32万亩山林,近7万亩竹海, 6000多亩水果,这里的山拥金藏宝,乃为一片末开发的处女地。


永安梦溪: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2、沧海桑田


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提刑王祖道巡视郡县,憩于宁化麻仓里清流驿,爱其山明水秀,认为宁化地界广远,难于管理,呈文上奏朝庭,划宁化6团里、长汀2团里,以"溪流回环清澈"故名,设清流县。罗坊乡历史上归属清流县管辖,史称梦溪。18团里,设折桂,龙山两乡。元代从属沙县称浮流司,归延平路。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划沙县新岺以南,尤溪宝山以西等地,属延平府。明朝(公元1471年)清流县设7个里,梦溪里管辖28个村(其中内梦11个村:吴坊、溪源、张地、岳地、坪坑、半村、龟洋领、左拔、掩双、隔口、车上。外梦17个村:洞口、下头、灌尾、秋口、旧场、荷坊、余朋、芹溪、吴地、泰山、包地、九林、桐坑、攀龙研、马坑、东溪、东山下)。


清朝承明代沿制,仍属延平府。但在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梦溪管辖有36个村,增加:罗坊、铁石、龙源、东坑、邻源等。明、清年代,梦溪区域内相继有坊、乡、里、甲、郡、图等区划。至民国三年(1914年)属建安道。


民国16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3年(1934年)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梦溪推行保甲制,25年改里为区,属清流第三区。民国27年5月,省政府迁永安为战时省会,直至民国34年9月(1945年)。民国35年(1946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3、归属多变


1950年1月27日永安解放。梦溪归属永安专区清流县沙芜区,1950年3月清流县下设6个区,12个乡。3月梦溪乡临时政府成立。1951年6月梦溪乡分割为罗坊、左拔二乡。1955年秋,二乡分别成立20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永安专区撤消,永安归属龙岩专区。1957年罗坊与左拔两个乡合并为罗坊乡。1958年9月罗坊乡更名设立长青人民公社,后又改名为罗坊人民公社,下设罗坊、吴坊、桥头、掩双、左拔、坪岳、溪源、盘兰等8个管理区44个生产队。1959年,清流县与宁化县合并为清宁县,同年3月罗坊人民公社与赖坊人民公社合并,取名:大丰山公社。同年4月又分开恢复原来罗坊、赖坊两个人民公社。1959年5月,经龙岩地区和省政府批准,罗坊人民公社划给永安县管辖。5月20日,永安县与清宁县政府办理移接手续,建置名称为:永安县罗坊人民公社。


4、二度认娘


1960年清宁县撤消,又重新恢复清流县,当年清流请求把罗坊划归管辖,经省民政厅复准于1961年10月18日,罗坊公社从永安县又拔回清流县。由于行政区域管辖带来交通、生活等诸多不便,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到省政府,并引起省里关注。派龙岩专区刘副专员和清流县陆副县长等一行六人于当年11月1日抵达罗坊公社,为归属问题深入调查民意。1962年1月25日省政府批复决定罗坊公社仍归属永安县管辖。此事件头尾计99天。罗坊公社划归清流接管实际仅20天。从此罗坊归属永安建置沿革至今。


5、归心不移


1960年4月,永安县将罗坊并入小陶人民公社,罗坊人民公社改为罗坊管理区。第二年6月永安县又重新恢复罗坊人民公社。1968年10月,撤消罗坊人民公社,更名为:罗坊公社革命委员会,下属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由‘’革命领导小组‘’替代。1984年成立罗坊乡人民政府至今,下设:罗坊、盘兰、吴坊、桥头、左拔、半村、掩双、坪坑、岳地、桂仁、溪源11个村委会。至此,罗坊真正投入永安怀抱归心不移。


永安梦溪: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二、民系迁徙与繁衍概况


罗坊是永安、清流、连城三县间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四面高耸天然屏障,风景优美。村村盆地星罗棋布,均为沃土良田或茂林修竹,历来农耕发达,物产丰富。境内山清水秀,素称世外桃源,因而众多客家人慕名而来,到此处肇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开山造田繁衍生息。


1、客家之乡


追宗溯源,罗坊是客家之乡。清流在唐代以前并没有多少的文献记载,后晋时为化化麻仓里清流驿,隋代属邵武县,唐乾封二年(667),设黄连镇,镇将巫罗俊在这里垦荒辟土,唐以后“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在这里繁衍生息。当地人群的繁衍生息一直被遮蔽,被忽略不计,一直到唐代,他们仍然被侮称为“蛮僚”和“峒蛮”。大部分的罗坊客家祖先为避乱、逃荒或谋生于明朝中叶入迁于此,小部分在南宋末年及清初时期入迁。入迁先民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演进,慢慢形成了客家民系。


全乡44个姓氏中,罗、吴、马、陈、钟、江六姓占全乡总人口的70%以上。以上大姓,特点是聚族而居,一般一个村庄居住一至二个大姓氏,有祖祠、家庙,供同宗谒祖祭拜。其礼仪民俗、民间文艺、民间语言、民俗信仰、道德规范、祭祀活动等,蕴涵着一种深邃的共同文化内涵。


2、 姓氏源流


罗姓也为永安第二大姓。罗氏出自豫章(今江西南昌),入闽始祖罗周文,在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授沙邑县尉,居城西罗家巷。永安罗姓几乎为罗周文之后裔。罗坊乡左拔罗姓人于唐朝中叶迁入。罗坊村罗氏始祖罗六郎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从虎头山下(今三明梅列)迁居坪山(今吴坊村)而繁衍。罗姓也是望族。


吴姓郡望延陵,入闽始祖宥承顺是宋进士,他于后梁年间(公元907年)自江苏迁徙宁化县石壁。据罗坊《吴氏族谱》载:其先祖吴衍二居住沙芫铁石灌尾村,生二子,长子名天秦、次子名天泰,于元末(公元1353年)分别迁居梦溪左拔、吴坊而聚衍生息。到第五世吴绍三后裔迁小陶石丰等地。小陶、洪田及燕西街道大炼村吴姓均为吴坊吴氏开基祖天泰后裔。为永安第五大姓。这些姓氏在数百载中虽然有较大迁入迁出的变化,但多数仍是当年入迁罗坊姓氏的繁衍和发展。左拔村历史悠久。左拔村最早是由罗姓人于唐朝中叶迁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罗坊乡最早迁入定居的村,宋朝间人口达千余人。


据传,左拔先人南宋年间早居西山下,建祖祠坐东朝西,其地势自南向北缓缓降低,风水择地术之说有嫌左低之不足,为此措拔地以补不足,故名左拔村。清朝前曾非常鼎盛,街道上有茶坊、酒家、绸缎、果商等10余家商铺。1951年清流县有过建制左拔乡。吴坊村最早先民有杨姓,居住牛母墘与杨坊屋,后吴姓迁居后,杨姓日趋没落,吴族一揽乾坤,故以吴姓定为地名。吴姓为望族,据史料记载,清朝前期人口最旺盛时达1400多人。该村虽有10多个姓氏,但吴姓人口约占半。


3、人文丰厚


大丰山是道家圣地。相传南宋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有个刘道士率徒弟五人到山顶探险,发现有人住过的痕迹。后得知此处曾是欧阳真仙修炼得道升仙的地方,当地信徒就在他修炼处盖了顺真道观。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任广西知事的欧阳贤和海州训导欧阳杰,拜求当时的状元张显宗撰写《丰山仙源堂碑记》,叙载欧阳真仙事迹及道观基址,欧阳仙踪亦几百年盛荣于此,每日朝拜者络绎不绝。大丰山为游人所迷恋向往、魂牵梦绕,成为民众道教信仰朝圣膜拜之地,更多缘于风光秀丽和娓娓动听的神奇传说。传说中的神仙与名士人物在<<清流县志>>皆有史料记载可以考证。欧阳真仙原名欧阳大一,字世清,唐戊戌年(公元878年)七月十五日诞辰,十六岁那年上大丰山学道,经过二十几年的潜心修炼,最终在大丰山顺真道院修练成仙。


永安梦溪: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舞梦江龙、赏花灯、玩铁技是罗坊人正月的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梦江龙”被誉为永安龙。罗坊吴寿昌是位民国名人,1926年晋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一游击支队司令,曾负责汀洲八县的军事。相关资料载,溪源村历史上也是文化之乡,村内石桅林立,古民居“三雕”景观,雕刻极其美观,有“东方的香格里拉”之说。人才济济,在清代就出秀才26人,贡监13人。当年人丁逾800。溪源村百万富户陈建皇为清流首富,他发迹史以依靠30年造纸业精心经营兴家致富。历史上罗坊每个村都有土楼,因年代已久,现存溪源村大富豪陈建皇所建的一座较完整。水秀山清之乡培育了勤劳纯朴开朗的客家人性格,也养育了长寿之乡,清朝中期90岁以上健康长寿者近20人,一堂五代多户,百岁老人其中有109岁的邓长金为清流之冠。


4、地名别致


据传,左拔先人南宋年间早居西山下,建祖祠坐东朝西,其地势自南向北缓缓降低,风水择地术之说有嫌左低之不足,为此措填土拔地以补不足,故名左拔村。

掩桑村在宋朝时期是种桑养蚕之地,民众以养蚕为主业。因种桑时曾用编竹弇蔽桑树以御霜雪,每当下霜,遍地不见桑树,只见皑皑,路人见奇而问,才知是掩桑的棚架,久之成为‘’掩桑‘’地名。




马林村,故名车上,陈姓人口占多,在明朝年间,有马姓,林姓为主,明末年,马林两姓在河溪共建一座桥,此桥联结两岸居家,后以此马林桥为村名而佳传。


张地村,明朝以前有张、黄、李三姓,而张姓人口最多,本族恃为张家天下,故名张地。岳地村在南宋时期曾有雷、赖、邓三姓迁居至此地,江姓先后于元、明朝代从清流高坑和连城姑田东华迁入。该村历史上有过兄弟同科、父子同科、叔侄同科中秀才佳传。清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口兴旺达1400余。


桥头村以吴姓开基最早。明朝万历年间村东岬口就人丁300余。历史上桥头湾下游有一条六节木板桥,是通往沙芜、清流要道,桥头东有小卖铺和住家称桥头店,来往行人常在店内憩息纳凉,桥头村之名由此而来。


5、世事沧桑


罗坊数百年来由于受匪乱、瘟疫、自然灾害等,灾难频繁,人口相对繁衍较慢。如横山背村,在唐元朝期间由马姓迁罗坊迁徙而居,其后裔曾繁衍至400余人。在元末年间,匪贼入村掠杀,村寨焚毁,男女村民葬身灾难,村落废墟,人丁一蹶不振。


罗坊乡1918年11月爆发瘟疫流行,染病死亡100余人。1961年困难时期饿殍,仅溪源与坪坑有60人死亡。虽然1965年7月,南安诗山移民36户172人,落户罗坊。同年9月首批泉州知识青年74人分配半村建立林场。1969年干部、知青、城镇居民三类人员下放386人。但上述人员后来多数返城迁出。罗坊乡解放初期人口仅有2582人,2011年全乡总人口6568人。


罗坊先民扎根在穷乡僻壤、边远山区,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历经沧桑,开辟罗坊这片热土,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罗坊乡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客家文化、习俗、传统。罗坊客家先人从中原地区辗转南迁,但其生活方式,传统风俗,并没有隔断。在时令节日、婚丧喜庆,岁时祭祀等习俗依旧。罗坊人保持着客家人习俗,虔诚地拜祭祖宗,重宗义、敬祖先、信神明、讲礼节,重伦理。罗坊乡方言较接近清流及宁化口语。对照《三明客家》所载的普通话与各县方言词语对比,讲着最古老的语言--客家话,罗坊乡的口语与宁化、清流口语词汇相同,只是音与韵有些差别。罗坊建筑基本上承袭中原的模式,保持中原庭院风格。


6、乡村美景入画来


永安梦溪: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罗坊人民近千年经历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行政地域、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自然环境僻远的山区筚路蓝缕、披荊斩棘、扎营开垦、开基立业,孕育出多支民系。促进了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推动罗坊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勤劳纯朴的罗坊人,煅造出了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勇敢豁达,爱国爱乡、团结拼搏的精神。当前正赋予新的历史生机和活力,着眼于科学规划、产业致富、文明建设,坚持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把罗坊乡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小康乡。


永安梦溪:沧海桑田,千年巨变


那一身写满岁月斑驳的大丰山,仿若一个充满禅意,在岁月洪流中踽踽独行的老者,正孤独地守护着这方佛道净地。


撰稿:余尔望(本乡形成参考资料《清流县志》《永安县志》《永安市志》《罗氏族谱》与多姓族谱及民间调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