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4:24:05来源:法律常识
◎91岁的母亲张风珍3年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患病卧床,需要插鼻饲管获取营养。儿子王民每月打电话找救护车,让医生护士来上门更换,一次100元。如今,王民再也不用月月叫救护车了。肥城采取了哪些用心举措?
◎肥城的国道341先后断断续续发生小型交通事故,一开始并未被留意。一统计,吓一跳。一次交通事故背后,至少两个家庭被毁掉。为何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故,长期引不起重视?从一忽略处入手,肥城如何破解这样的民生大事?
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防溺水,一是管好人,一是看好水。堵疏结合,肥城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
◎2005年,肥城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庞庆民搬入教师村二期。然而,15年过去了,新房住成了旧房,不动产证还是没有着落。遇到难题,是嘴上说说,还是一抓到底?去年,肥城逐一解决了办证所需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编者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小事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国运。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群众的喜怒哀乐获得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好“办实事”,要立足于“人”、聚焦到“事”。肥城市委提出“离群众的心更近一些、事办得更实一些”,确定18个历史堵点难点问题和17件民生实事。记者近日选择到此进行蹲点,聚焦当地如何专攻“难啃的骨头”,将办实事写进群众心中的探索实践,以期对各地有所借鉴。
□ 本报记者 赵丰 陈巨慧 刘涛
同是居民长护险,用不用心大不同
护理险,不新鲜。但这里的护理险,不一样。
东大封村,肥城的一个普通乡村。
血糖仪针头刺破右手无名指指尖的一瞬间,李敬涛猛地抬起了头,瞥见大夫又直愣愣地躺了下去。
“孩子今年31了,22岁的时候脑血管畸形引发脑出血,做了两次手术才把命救回来,现在就这么天天躺着。”说起儿子,母亲路克芹的泪水忍不住流出来。
9月8日下午,王瓜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曲淑玲、护士田敏和东大封村乡医李连河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正在对卧床9年的李敬涛进行上门医疗护理。
“血糖正常,但得让他少吃面食,吃点肉、水果。”
“他胖,容易积痰,定期给他拍拍背,像这样从下往上拍。”
一项又一项,曲淑玲边作演示,边给路克芹交代居家护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路克芹认真地记下,这些护理常识她过去从未有机会学习。
在东大封村,像李敬涛一样享受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重度失能人员,共有17人。
路克芹说,自从孩子躺在了床上,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没日没夜地照料孩子,但是很多护理知识不掌握。之前也打听过康养医疗机构,可一个月费用要几千元,再加上自己做了心脏手术,跑到市里照顾孩子不现实。在家,婆婆、亲戚还能帮把手。而让专业医护上门服务,之前是想都不敢想。
自从有了长护险后,情况大不一样。路克芹不仅能每月拿到450元生活照护补助,而且还有3名医护人员每个月来护理2次。这让路克芹看到了希望。
肥城市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生活不能自理且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的农村居民约有2000人,占人口总数的0.3%。而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
城镇职工失能人员曾有长护险,然而这个长护险,实际中并不太好用:病人需住进医疗机构,并符合多个条件,才能报销。对一些家庭而言,并不实用。肥城职工护理险资金曾一度有数百万元闲置沉淀。而对于农村失能人员而言,用此方式更不接地气。
“办好民生事,要顶层设计与开门问计相结合”,肥城市委书记马保文安排相关部门展开专题调研。肥城市医保局牵头进行调研论证,到各地学习经验,又进村入户了解失能家庭需求。肥城市政府党组成员杜君河介绍,用心征求民意,七次研讨后,拿出了办法:试点期间,参保居民个人暂不缴费,长期护理险资金由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补助按照1:1的比例筹集。参保居民根据重度失能一级、二级、三级确定护理待遇,按照每人每月550元、650元、750元标准支付给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每月将450元日常生活照护补助转到重度失能参保居民的个人账户中,同时根据人员失能等级提供2-4次上门医护服务。
乡镇医疗机构和基层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王瓜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欧阳兆建说,市医保局根据全街道失能人员数,把资金打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把450元日常生活照护补助打给失能人员,剩下的资金统筹使用。中心组建了8个团队,进行了集中培训,然后分包到户,就近上门,进行护理服务。参与服务的医生、护士、乡医,纳入业绩考核,进行薪金奖励。
“每个月我们会为李敬涛上门护理两次,日常护理当中有任何问题随时跟我们联系。”30分钟做完一级必选的10项服务后,曲淑玲在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护理手册上填写好一次记录。“李敬涛是重度失能一级参保人员,可以享受10项必选服务。重度失能二级、三级参保人员,还可在25项可选项目中分别选取3-5项个人适用的服务项目。胃管置管、鼻饲管照护、膀胱冲洗等均在可选项目之列。”
体验到这个保险实用的,还有新城街道桃花源社区居民王民。
筷子般粗细、约50厘米长鼻饲管的更换,曾让他作了难。91岁的母亲张风珍3年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卧床,需要插鼻饲管获取营养。鼻饲管须要一月一换,否则易感染。这个鼻饲管,需从鼻孔插入食道,操作不当,进入气管,伤及病人。而换鼻饲管,去医院太麻烦,需要救护车,还得办住院手续,实在是折腾。没办法,王民辗转找到市人民医院大夫,说明特殊情况,每月打电话找救护车,让医生护士来上门更换,一次100元。每月一次救护车,左邻右舍一看车来了,就知道老人要换鼻饲管了。
长护险实施后,经过集中培训的社区医生赵乐常上了门,“我们根据社区重度失能人员自身条件、肢体状况,制订了个性化服务项目,给张风珍老人定制了口腔护理、鼻饲管护理和肢体按摩。”
王民再也不用给老母亲月月叫救护车了。
从易忽略处,解民生大事
零散发生的小事故,因伤亡人员数量达不到追责量级,其背后深藏的民生问题,常常被忽略。
肥城的国道341,当地习惯叫泰肥一级路,就曾是这样一条路。这条道路上先后断断续续发生小型交通事故,一开始并未被留意。
2021年初,马保文看到这条路上的一次交通事故,让市公安局把这条路的历来交通事故伤亡情况统计一下。
一统计,吓一跳:从2019年通车至今年3月,有20人在此身故,每月遇难1人。
细一分析,问题不小:国道341,40公里沿线,竟有141个岔路口,是周围5个乡镇40个村近5万居民的出入口。岔路口情况不一、各有特点,为事故频发埋下了隐患。
每月遇难一人,一次事故背后,至少两个家庭被毁掉。马保文提出,为何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故,长期引不起重视?肥城还有多少个这样的道路被忽视了?
再次调查统计,肥城一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触目惊心。
安全是民生大事!
肥城建立县级领导领衔推进机制,开展3次现场调研和观摩,召开4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存在的隐患,并成立由肥城市公安局一级路长牵头,住建、交通运输、有关镇街等组成的实体化运行工作专班,对公路现状全面调查。
各种情况汇总上来:
“从小区南门出来就是一个近60度的大斜坡,一直通到一级路上,尤其是冬天,坡面结冰,车辆下坡时即便拉上手刹也往下溜,车辆剐蹭是常有的事。”鹿家沟村民李英反映。
“小区东侧的南北路是一条土路,与泰肥一级路互通,从这里进城仅有1.5公里,许多孩子在城里读书,这条难走的南北路成了村民进城的必经之地。路南有7个村,每天经过这个十字路送学生,车来车往,很危险。之前,这里出现过伤亡事故。”仪阳街道栲山社区党委书记杜琳琳说。
……
记者见到了一张长3.1米、宽0.6米的油纸。这张大图纸上,每个路口附上照片,详细记录路口位置、宽度,何时出现过事故、伤亡几人,甚至连事故车辆类型都标注得一清二楚。为了提高摸排效率,交警大队与辖区中队分段进行,天上用无人机航拍巡逻,地上派民警沿路巡查。肥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李卫东说,为将道路及其周边情况更直观展现,交警将这条路搬到了大图纸上。
细致摸排后,公安局聘请专家团队科学制订整体优化方案,打造出鹿家沟丁字路口、黑牛山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南尚里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3类样板路口,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将剩余路口全部按照这3类标准改造提升。
在对鹿家沟丁字路口改造时,工作人员提出要挖坡拓宽南北路以方便群众安全出行。当时有小区居民质疑挖坡会对楼基产生影响。对此,当地没有急于动工,而是充分尊重、考虑群众意见,专门聘请专家进行多轮论证,消除居民疑虑后才决定动工,让群众安心放心。9月9日,记者在改造后的鹿家沟丁字路口看到,信号灯、震荡线、道口桩、人行横道、各类标识一应俱全,来往车辆井然有序。
杜琳琳所说的路口,不仅进行了改造,南北路也进行了挖坡拓宽。
这次改造投入230万,效果立竿见影。泰肥一级路交通事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1%,连续6个月零死亡。肥城对全市144条各级道路3800余公里通车里程进行彻底安全排查。全市道路经过改造整治后,交通事故下降30%。
中小学生溺水,也是易被忽略的民生大事。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溺水在人群意外伤害导致死亡原因中排第三位,在我国儿童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
防溺水,年年讲,为何还是发生?
肥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防溺水,一是管好人,二是看好水。管好人,就要加大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等系列措施。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请珍爱生命,坝坡陡滑,禁止钓鱼,切勿靠近。”9月8日上午,记者刚站上肥城市尚庄炉水库大坝,自动感应语音提醒装置就发出女声警报。靠近坝沿,智能驱离视频监控设备又响起男声警告:“警戒区域,尽快离开!警戒区域,尽快离开!”
尚庄炉水库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启新介绍,尚庄炉水库是肥城市唯一个中型水库,是防溺水的重点。“今年,我们安装了3套自动感应语音提醒装置、10套智能驱离视频监控设备。我们在坝顶每100米处设置了一处警示标志,水库进出口、近水处安装了4500米防护隔离网,还配备了水域巡查员和摩托艇,严防溺水事故发生。”视频监控设备发出警告的同时,会将警报信息推送到监控室平台和水域巡查员手机上,如仍未离开,巡查员会及时到场劝阻。
防溺水,农村是重点,这需要真金白银投入。
肥城市在重点河道、中小型水库水位较深位置等危险区域,安装了100余套自动感应语音提醒装置,在农村水库等必要位置设立防护隔离网3万米,建立起“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
“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堵疏结合,我们正考虑建设农村公益性游泳场所,统一规划建设,资金给予保障,既避免溺水事故发生,又丰富孩子暑期生活。”肥城市相关负责人说。
接“最烫手的山芋”
啃“最硬的骨头”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绕着走,还是迎着上,体现为政者的作风和水平。
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才能找到为民纾困、解民疾苦的切入点。
教师村的办证难题,就是这样一个“烫手山芋”。
2005年,肥城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庞庆民搬入教师村二期,建筑面积119平方米。最初庞庆民满心欢喜,终于告别了矮破小。
然而,15年过去了,新房住成了旧房,不动产证还是没有着落。“没有不动产证,住得不踏实。办贷款没法抵押,想卖房子也卖不上价。”庞庆民说,此前几乎每年都传要办不动产证了,最后都不了了之。
和庞庆民一样的教师,还有1000多户。
积存了近20年的“老大难”,有诸多难处。肥城市教体局局长赵永军告诉记者,当初建设过程中,有的手续不完备,比如土地手续有了,但划拨的土地需补交土地出让费用,否则无法办理不动产权登记证明;有的是施工手续不完备,建设中质监安监等资料不全,不具备完全的售房手续;有的是当初分房政策执行不严格,有房户需清退之前的房产后再申请新房,但有些有房户没退房也申请了新房,在新房购买价格确定上有分歧。经过近20年,有的分房户已去世,房子几经转手,如果按当初申请新房的人办理手续,则无法实施。
遇到难题,是嘴上说说,还是一抓到底?马保文说,我们绝不能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再留给历史,必须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去年,肥城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分类推进,业主自愿、单位审核的原则,摸底子,定政策,逐一解决了办证所需的土地、规划、建设、税费、权属确认、登记流程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加大限制和惩处力度,倒逼开发企业履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肥城市实行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制度,由联席专班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问题整改,限期完善手续、补缴费用。推进“证缴分离”“证办分离”落实落地,创新思路容缺办理,在符合土地手续和规划手续基础上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并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市民营企业类、城镇社区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销号。
教师村项目并非个例,今年肥城市已先后解决了上城国际、望山嘉园、康诚丽都等城镇类项目13个,化解了1781户业主的历史遗留登记难题。目前肥城市已为4090户群众解决了房产登记烦心事。
教师村8个院落1130户教师,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证。“我是教师村第一个拿到不动产证的。通知办不动产证的时候,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庞庆民说。
汛期城市积水,往往因之前规划建设不足所致,涉及多个环节,破解起来不易。
去年8月1日,突降大雨,3个小时降水150mm,肥城市城区9处瞬间积水点,最深处积水达90厘米,淹了四五十辆车。
新城路与桃园西街路口是瞬间积水点中的一个。路口修车的市民王玉增说:“这个路口一下雨经常积水,消防车还曾在这里淹过。”
新城路(桃园西街路口)、泰西大街(工业二路北)等9处城区积水点,是多年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没解决。为何没解决?别小看几处积水点,进行改造整治,投入可不是小数字。初步匡算,这9处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需要投入3600多万元。
这么大的投入,不是一笔小数。是继续拖下去,雨天忍一忍,还是把钱投入地下,系统解决?
肥城选择了后者。3月25日开工建设,7月底已全部改造完成。
还是在该路口,王玉增说,25个雨箅子中新增的有23个,下面还配备了直径1.2米的下水管直通龙山河。
此外,之前此处积水还与路口往南几百米处的泄洪沟无法正常排水有很大关系。如今,泄洪沟沟槽清理干净后,上面铺上石板,成为一条整洁的小巷。附近居民曹栋说:“以前泄洪沟垃圾遍地,一下雨泄洪口就被垃圾堵上了,排不了水。现在排水能力不仅大大提升,而且小巷直达附近公园,环境大大改善了。”
肥城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30日20时—8月31日20时出现过一次较强降雨,24小时累计降水119.7mm。曹栋说,今年改造后,虽然也下了几场大雨,但都没有再积水。
不仅畅通民意,更要给出新解
群众满意、点赞的背后,是民生实事与民意的高度契合。
肥城市民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文静,给记者讲了这样一组数据和故事。
“2021年前3个月,我们从热线中发现,关于涉及不动产证办理的,数量大。同时,在188件涉及不动产证办理的反映件中,118件(占63%)是开发企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办证。”正是有这样的民意大数据分析,为肥城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动产登记难题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参考。
刘文静说,今年肥城每月从泰安市市长热线“12345”接到的转办件在4000—6000件,而且每年基本递增1万件的民生诉求。“群众电话反映的问题一般比较具体,都是工作生活中‘点’上的问题,比如哪个路口不好走。民生服务中心对这类问题及时转办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在某方面的意见聚集,解决起来又相对复杂的,汇总分析后迅速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
用好民生热线,只是畅通民意的一个举措。
为最大程度地保证民生实事贴近民意民心民情,肥城市在政务网站发布征集公告,同时要求部门提报、征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建议,1个多月征集民生实事项目82条。肥城市重点工作推进中心副主任尉建说,全市又专题研究,梳理、汇总。最终立足实际,综合各方意见建议,筛选确定17件民生实事。
“与以往民生实事比较具体不同,这17件民生实事其实是17个方面。每个下分多个具体项目,覆盖面更广,基本上涵盖了肥城民生方面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投资规模也是历史最高的。”尉建说。
把民生实事作为“一把金钥匙”,来撬动影响肥城发展、群众幸福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在配备专班、项目化推进下,一批困扰肥城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破题解困、加速化解。目前65项难点、堵点和历史遗留问题,18项已化解或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47项正在积极推进中。
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离不开督导考核。尉建表示,每个民生实事都确定了年内目标,每月调度进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以便集中力量加速推进。“我们将建好用好‘数字督考平台’,开展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由你说了算’活动,将17个方面60项重点工作生成二维码,群众线上评价留言,给予政府工作‘好差评’。”
民生实事承诺需要“真金白银”来兑现,一方面,要财政真投入,今年上半年肥城市民生支出26.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8%。另一方面,还需要改革的思维,创新投入方式。
今年年底前,肥城将打通多条断头路,总投资2亿多元,目前由肥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垫资修建。公司董事长王涛说,城投集团之所以愿意投入,是因为有相关的创新机制:路修通后,片区开发收益将大大提升,修路成本将列入片区开发序列,后期有了土地收益政府将优先偿还给垫资企业;如果是城投集团拍中相关土地,最终缴纳的土地费用,会减去修路成本。
在另一个民生项目中,市场化方式,被巧妙引入。7月,闲置十多年的“半拉子”工程肥城市民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招标工作,总投资达4.9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肥城市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和民生工程。“我们引进A股上市企业上海风语筑等专业机构,将设计施工、物资采购、内部功能完善等工程,全部打包给中标公司负责,节省资金近2亿元。”王涛说,新市民中心各项功能将升级,图书馆将打造成一个网红打卡地,市民可享受集休闲、娱乐、生活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中心还将引入电影院、健身房、餐饮等商业元素,打造“景点+热点+卖点”新生态,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功能,预计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王涛介绍,城投集团的相关投入,也将在中心商业项目中逐步返还。
更近一些,更实一些
□ 赵 丰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者蹲点采访肥城扎实为民办实事,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为人民谋幸福,必须同群众心更近一些,事办得更实一些。
心更近一些,事更实一些,就要倾听群众呼声,心系民意民愿。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在群众中,改革发展重点也在群众中。走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肥城市把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畅通民意渠道,坚持问计于民。只有脚上沾的泥土多了,才能走到群众的心坎儿里,才能更好地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也才能更好地干对事、干好事。
心更近一些,事更实一些,就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民生无小事,件件连民心。民生事项,往往琐碎,有的抓起来耗时费力还不起眼。肥城长期护理险、道路交通安全等民生事,看似不大,却直接关乎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地聚焦民生“痛点”“难点”“堵点”,着力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使民生改善有了更坚实更可持续的保障。这告诉我们,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为民办实事,就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心更近一些,事更实一些,就要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现实中,有些民生难题“硬骨头”不好啃,有些民生难题牵涉面广,常规难以突破,需要耗费大量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办?肥城梳理18个历史堵点难点问题,专班攻坚克难。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针对民生领域的现实问题,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敢于动真碰硬、拿出真招实招,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难题,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