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释金归谁发放,取保候审保释金归谁发放呢

时间:2022-10-05 18:33:10来源:法律常识


十年前已无罪释放,为何上访者至死不知?


如何才能防止悲剧重演?不仅是追究几个截访人员的刑事责任,更应检视酿成悲剧的每个环节,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全文1057字,阅读约需2分钟


十年前已无罪释放,为何上访者至死不知?


▲死者陈裕咸生前照片。受访者供图

据媒体报道,一份最新“曝光”的撤销案件决定书显示,2007年7月3日,江西上犹县公安局以“不认为是犯罪”撤销了陈裕咸售假种子案。这意味着,10年后还在上访申冤的陈裕咸,至死也不知道,他早就是“无案之身”了。

对陈裕咸来说,这是一份翘首以盼、再重要不过的法律文书。2006年9月25日,上犹县公安局向陈裕咸送达传唤通知书,不久将其刑拘,涉嫌的罪名为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缴纳了1万元取保候审保证金后,他被取保候审,1年取保期过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虽说法院审判尚未启动,说不上“被定有罪”,但案件一天不被撤销,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帽子一天不能彻底摘掉。那些年,陈裕咸“科富良种场被迫停办”,在“农民老表面前抬不起头来”,归根到底,也都与这起案件“悬而未决”有关。

的确,案件早就撤销了,看似一切问题都已经搞定,但是,不把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让受到冤屈的当事人继续“蒙在鼓里”,对于陈裕咸来说,这与案件不被撤销,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陈裕咸知道自己“没有案底”了,还会如此执着于上访,硬是要讨个公道吗?

十年前已无罪释放,为何上访者至死不知?


▲死者陈裕咸生前在科富良种场检查稻谷。受访者供图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然而,这份撤销决定书上竟然“是我们家属在无意中发现的”,“左下角的原案件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签名一栏为空白”。对于公安机关,如果拿不出对方“拒收”的证明,解释不了撤销案件决定书的“空白”,就只能认定为没有如期送达。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不把这份重要的法律文书及时送达原犯罪嫌疑人呢?“是知道不告诉,还是不知道不告诉?”陈裕咸之子陈维树有如此疑问。如果只是工作失误,有关人员一时疏漏,忘记了送达撤销案件决定书,这一忘就是10年,甚至当陈裕咸变成了老上访户,也未曾“主动发现”,这么大的忘性,对于熟谙法律程序的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的确也有点“异乎寻常”了。

审视陈裕咸之死,乃是无数“错误”叠加的组合:一份撤销案件决定书的迟未送达,犹如蝴蝶效应,不但引发了无辜公民的10年上访,更为后来的截访致死悲剧埋下了伏笔。我们应当从中警醒和反思,倘若无视法治程序,“瑕疵”将会放大,“反噬”公民的权益,乃至于对法治自身,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如何才能防止悲剧重演?从个案来说,不仅应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除了追究几个截访人员的刑事责任,也要让执法过程中的负责人难辞其咎。从长远看,更应检视酿成悲剧的每个环节,从办案程序到上访过程、应急处理等,都应秉持以人本法治的法律精神。也唯有这样“较真”到底,才能告慰陈裕咸的亡魂,也能更有力地捍卫公民权利。

文/杨晨(学者) 编辑 博阳 校对 陆爱英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