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判决书下来多久送看守所,取保候审判完后多久送到看守所

时间:2022-10-06 20:14:10来源:法律常识

缓刑案件还比较多的,缓刑是慎刑和司法文明很好的体现,但其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几个尴尬问题,有损公平正义和司法的权威,应该妥善解决。

1、“实报实销”凑不了整数就加刑适用缓刑的问题

因为我们国家的“羁押率”是很高的,相当比例的被告人到判决的时候已经被羁押很长时间了,而又有相当比例的案件是可以“实报实销”处理的,这里面就会遇到尴尬。比如被告人被羁押了7个月零11天,法院想实报实销,判决就放人。但是法院判刑的刑期一般为整数,判7个月吧,多关了11天,被告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肯定不行;判8个月吧,不适用缓刑也不合适,因为判完还要再关20天,有的共同犯罪案件刑期重的适用缓刑判完就放了,刑期轻的被告人总不能判完反而接着带回看守所关起来吧。但你适用缓刑被告人也不愿意,因为刑期不剩几天了,缓刑至少还有一年的考验期自由受限。所以实践中经常会就加一个月判9个月,这样被告人就不会纠结了,毕竟再关1个多月一般不会愿意。但这里面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刑期又为什么非要凑整数呢。

2、判缓刑了,但审前羁押期限还要不要作为量刑的考量

如果是判处实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这没有问题。但是判处缓刑的就又存在一个尴尬或者不公平,之前羁押的期限要不要在量刑时做考量,羁押算白羁押了吗?比如共同犯罪案件,两个被告人责任一样,最后都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但是其中一个侦查阶段就被取保候审了,没有在看守所被关过;而另一个则在判决前被羁押了一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若对他们都是判三缓四,他们实际所受刑罚是不同的,对被羁押了一年多的被告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或者说被白关了一年多。实践中这样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怎样才能将审前羁押期限作为量刑或者执行的考量呢。

3、缓刑考验期内社区矫正的矫枉过正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这一条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松紧度不一样,有刻板的司法工作人员会一概不予许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而能够被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都是轻罪,很多都有外出务工的需求,尤其现在很多被追究刑责的是民营企业家,需要经常出差。而且对缓刑人员的矫正和跟踪管理,完全可以依托网络化的办公方式,完全没有必要将他们拘束在所居住的市、县。

综上,笔者建议:

01

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内部办案指导意见,明确指导各级法院审判人员“刑期不必凑整数”。

02

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意见,对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在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可以折抵缓刑考验期2(或3)日。

03

司法部出台简化和放宽版的缓刑人员外出批准登记制度,对务工、出差、旅游等外出申请原则上都应当批准,并且可以网络申请、远程申请,也没有期限限制。


周小羊:缓刑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和破解之道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