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23:01:09来源:法律常识
11月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河南永城“玛莎拉蒂案”一审公开宣判。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谭明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松涛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被告人张小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2019年7月3日晚上,被告人谭明明、刘松涛、张小渠在河南省永城市一烤串店聚餐饮酒。聚餐后,谭明明醉酒驾驶玛莎拉蒂越野车,连续剐蹭多辆汽车后,不顾群众劝阻,强行驾车逃逸,在逃逸过程中高速追尾正等待通行信号的宝马轿车,致宝马轿车起火燃烧,造成两名车内人员当场死亡,司机受重伤。
一审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指控。这是一个重罪。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和其他犯罪有明确具体的犯罪对象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其伤亡、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就本案来说,如果当时等信号灯的车更多、车里人更多,造成的伤亡会更大。
关于主犯谭明明的处刑,一审判决认为,“谭明明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且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有悔罪表现,可依法酌情从轻处罚”。可见,无期徒刑是从轻处罚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从轻情节,她将可能受到更重责罚。
她和同案犯在法律上承受代价,乃咎由自取。但对于两死一重伤的被害人来说,正常等信号灯被高速追尾以致失去生命和健康,这是一场无妄之灾,几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破碎。媒体日前报道,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女儿,因为放不下去世的爸爸患上抑郁症而休学。巨大悲剧带给亲人的伤痛,需要用很长时间去抚平。
在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之前,因为醉酒驾驶导致多人伤亡的案件时有发生,四川成都孙伟铭案、江苏南京张明宝案等震惊国人。这些年,随着“醉驾入刑”,公安司法机关对于醉酒驾驶保持高压态势,这种极端案件很少见了。本案的发生再次敲响警钟,对于醉酒驾驶,不能有丝毫放松。
警钟,首先是敲给每个公民的。事故发生后,经办案机关鉴定,被告人谭明明、刘松涛、张小渠血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67.66毫克/100毫升、231.10 毫克/100毫升、170. 36 毫克/100毫升,都远远超出80毫克/100毫升的醉酒驾驶标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三个人中哪怕有一个人有此意识,悲剧都可能避免。但在侥幸心理驱使下,车还是上路了。这是悲剧的起点。
其间仍有避免更大悲剧的机会。起诉书显示,在剐蹭多辆车后,玛莎拉蒂被拦下。如果此时停止错误行为,谭明明会以危险驾驶罪被追究,最高刑罚是6个月拘役。但机会又一次溜走,在同伴教唆下,谭明明不顾群众劝阻,强行驾车逃逸,最终上演了疯狂的一幕。
缺乏对他人生命的敬畏,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源。而几名被告人未受到更大伤害,也仅仅是出于偶然因素。尊重生命,遵纪守法,只要做到这两点,悲剧便可避免。令人痛心的是,它还是发生了。
案也向社会敲响警钟。目前,“醉驾”已成为刑事追诉第一犯罪。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酒驾、醉驾超过90.1万起,其中醉驾17.7万起,因醉驾、酒驾引发的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死亡1674人。和“醉驾入刑”之前相比,事故和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不少,但仍触目惊心。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的现实下,不时有“提高醉驾入刑门槛”的呼声。本案让我们意识到,一旦提高入罪门槛让人从中读出“打击出现松动”的信号,更多人侥幸心理抬头,多年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有毁于一旦的危险。对醉驾,除了保持高压态势,别无选择。
这会是最后一起悲剧吗?当然希望是。但要让希望成为现实,需要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公民付出长久努力。
(文丨特约评论员 李曙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