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二胎新政策,独生子女二胎新政策出台

时间:2022-11-10 17:22:05来源:法律常识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生养一个孩子,还是两个?

在近些年内,当年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独苗”们需要面临人生中的生育选择:在自己的家庭中,到底是生育一个孩子还是两个,或者是三个?

要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对这一代独生子女们有很大的挑战。由于在独生子女自己的人生中缺少有兄弟姐妹一同成长的体验,从同龄朋友身上也缺乏相应的参考信息,仅仅能接触“非独生”的概念大多只来源于父母辈的家庭,但时代背景不同,上一辈人的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参考价值。

所以,在面临“生一个,还是生多个孩子”的人生大事时,独生子女们往往很迷茫。既缺乏主观经验,又缺乏理性的参考信息。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为此,我们《心理学解析》将在本期的内容中,通过整理近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对“生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总结一篇关于“生育选择”的心理学综述文章。我们将多方面对生育孩子数量的优劣进行对比,为读者们呈现一个尽可能详尽的“生育选择”面面观。希望仅通过阅读这一篇文章,就能为读者们提供一个对生育孩子选择的客观理性分析。

  • 内容提要:
  1. 孩子数量对女性、男性幸福感的影响;
  2. 孩子数量对人生的意义的影响;
  3. 孩子数量对婚姻、家庭相处模式、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4. 孩子数量对晚年生活、健康的影响;
  5. “二胎”对“老大”的影响。

(提示:由于本综述尽可能通过全方位角度解析关于“生育选择”的全面考虑,虽一再精简语言直到只剩最有价值的“干货”,但字数依旧较多,阅读时长较长,给读者带来不便,深表歉意。建议先收藏,方便多次分段阅读。)


孩子数量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幸福感最高

首先,我们从女性的角度分析:成为一个孩子和多个孩子的母亲对于女性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不同性格的女性对于成为母亲的态度规律。

  •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团队:生育一个孩子最幸福,多个孩子降低女性的幸福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ans-Peter Kohler,Jere R. Behrman和Axel Skytthe在2005年发表于期刊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上的研究中,通过对比25-45岁以及50-70岁的同卵双胞胎女性,生育孩子的个数对中青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女性的幸福感影响。(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ans-Peter Kohler等人研究的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Hans-Peter Kohler教授团队发现:有孩子比没有孩子的女性的幸福感更高;第一孩子能增强女性的幸福感,但每增加一个孩子,都会对女性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不影响女性在50-70岁的主观幸福感[1]。

注释: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同卵双胞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排除因为基因原因导致的女性抑郁或其他疾病的遗传因素。因而可以更单一地分析生育孩子个数与女性幸福感的相关性。

这个研究表明:对女性而言,有孩子比没有孩子更快乐,但只生一个的女性幸福感最高。

  • 意大利、西班牙心理学家:生一个孩子让传统型和事业型女性都感觉最幸福

不同性格的女性对于生育孩子的态度一样吗?比如传统顾家型的女性和现代事业型女性,对于生育孩子的选择也会有上述的类似规律吗?

为此,我们参考了意大利博科尼大学(Bocconi University)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Pompeu Fabra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Nicoletta Balbo和Bruno Arpino在2015年发表于Demography期刊上的研究。研究表明:无论女性属于“传统型”、“事业型”还是“混合型”,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幸福感最高,生育第二个孩子都降低了这三类女性的幸福指数[2]。(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心理学家Nicoletta Balbo和Bruno Arpino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也就是说,无论女性是顾家型还是事业型,对生育孩子个数的幸福感体验规律都是一致的。性格或者是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并不影响女性对养育孩子的主观感受,并非顾家型女性就更能从多生育孩子中感受到比事业型女性更多的幸福感。

  • 总结:育儿责任是女性作为母亲无法替代的“天职”

上述的研究在分析为什么生育第二个孩子后女性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女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这份责任不会因为他人的帮助而有所减少,平衡多个孩子的需求对母亲而言是有压力和挑战的。

养育多个孩子所负担的辛劳和压力大于了孩子带来的幸福感,因此女性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后主观幸福感会降低。


孩子数量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孩子并非是影响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对女性的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孩子对女性的幸福感影响非常显著。那男性呢?男人成为父亲后,也会像女性一样因为孩子的到来或者孩子的数量影响幸福感吗?

  •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团队:影响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而非孩子

上述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ans-Peter Kohler,Jere R. Behrman和Axel Skytthe在研究中还分析了同卵双胞胎男性对于孩子的态度。研究发现:是否有孩子对于男性的幸福感影响不大;无论孩子的个数是一个还是两个,男性对生活的满意度都保持稳定;影响男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而不是孩子[1]。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所以,与女性相比,孩子对男性幸福感的影响可能较小。男性从生育孩子的事件中能体会到的幸福感升高或降低的幅度都不大。

  • 意大利、西班牙心理学家:“传统型”男性能从“二胎”中体会到幸福感的提升

上述的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中,心理学家Nicoletta Balbo和Bruno Arpino还对比了“传统型”男性和“事业型”男性对养育孩子的态度。研究发现:只有“传统型”男性能从“二胎”中体会到幸福感的提升,“事业型”男性没有体会到第二个孩子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2]。

对比上述和女性的对比,无论是事业型还是传统型女性,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其实都没有为女性带来更高的幸福感,而传统型的顾家男性却从“二胎”中体会到了幸福感的提升。

  • 总结:传统男性负担的养娃责任较少,体会到的乐趣更多

为何男女对养育孩子的态度差异这么大?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研究人员分析这种现象有可能的原因是:在传统男性所在的家庭结构中,传统型男性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和家庭角色安排,在养育孩子的责任中承担了较少的负担,这些负担大多是由妻子在承担。男性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更多是玩乐,较少涉及日常生活的琐碎照顾。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男性能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二胎”也能带来更多的乐趣和玩耍模式[2]。


孩子数量对人生的意义的影响:养育孩子增强了人生的意义感

生养育孩子对于整个人生而言,是否能增添人生的意义呢?这个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也根据养育的结果各有差异。但从心理学角度总结的规律而言呢?

  • 美国弗吉尼亚的心理学:孩子的存在增强了父母的人生意义感

美国弗吉尼亚的心理学家John N. Edwards和 David L. Klemmack早在1973年的研究中就已经总结出了生育孩子对人生意义的作用。通过对45岁以上的274名女性和233名男性研究对象的调查后发现:让孩子住在家里时,孩子的存在会降低父母的个人幸福感,但孩子的存在明显增强了父母的人生意义感;与那些没有生养过孩子的人相比,当有孩子的家庭中孩子长大成人搬出父母的家后,父母享有更高程度的幸福感和人生意义感[3]。(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美国弗吉尼亚的心理学家John N. Edwards和 David L. Klemmack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对比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对于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差异。但我们可以猜想,第二个孩子的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感,至少第二个孩子的到来不会降低人生的意义。

  • 俄罗斯心理学家:“二胎”让人生充满意义

俄罗斯心理学家Malgorzata Mikucka在2016年的研究中就证实了上述的这个猜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21年的追踪后发现:在第一个孩子到来的最初几年,父母的生活满意度持续下降,之后回升到比以前更高的水平;第二个孩子的出现则会持续增强父母的幸福感和人生意义感;在第二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意义感从未下降过,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父母的人生意义感会不断增强[4]。(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俄罗斯心理学家Malgorzata Mikucka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国情可能影响了这个结论的普适性,因为有孩子的家庭在俄罗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生儿育女的父母可能从这些支持中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


孩子数量对婚姻的影响: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孩子,而是时间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婚姻中的硕果。生育孩子对婚姻有影响吗?

  • 美国心理学家:生育孩子降低了婚姻满意度

我们在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家Jean M. Twenge团队在2003年通过大数据分析孩子对婚姻的影响的研究中找到了答案。

Jean M. Twenge等研究人员发现:成为父母后,婚姻满意度会下降;每增加一个孩子,婚姻满意度就会在原基础上有进一步下降;孩子处于婴儿期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影响最大,这个时期女性对婚姻的满意度最低[4]。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家Jean M. Twenge的研究文献首页截图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文献首页截图如上图所示)。

  • 纽约心理学家:婚姻满意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孩子,而是时间

虽然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实了如上所述的结论,即生育孩子后婚姻满意度降低。但这只是证明了孩子和婚姻满意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并非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并不能说明孩子就是导致婚姻满意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那为什么在有了孩子后,夫妻之间的婚姻满意度会下降呢?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纽约心理学家Nicholas J. Beutell和Ursula Wittig-Berman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为此,我们参考了纽约心理学家Nicholas J. Beutell和Ursula Wittig-Berman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会减少夫妻花在相互陪伴上的时间;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孩子,父母与彼此相处的时间都减少;真正伤害婚姻的是夫妻相互陪伴的时间减少,而不是因为孩子本身[5]。(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上图所示)

  • 总结:有了孩子也别忽略了伴侣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真正导致婚姻满意度下降的原因并不是孩子,而是夫妻间彼此相处的时间减少。也就是说,找到这个现象的真实原因和症结所在,我们其实能够避免产生这些负面的结果。例如,夫妻在有了孩子或者“二胎”后,注意多留出一些单独的时间给对方,婚姻满意度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准。


孩子数量对家庭相处模式的影响:阶段性压力增大,争吵频率变高,但意义感增强

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那孩子对于家庭而言,又会有哪些影响呢?

  • 美国心理学家:生育孩子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调查都已经证实,生育孩子确实会增加家庭的压力。在此,我们将一项经典心理学文献的研究成果与读者们分享。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F. Ivan Nye,John Carlson和Gerald Garrett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F. Ivan Nye,John Carlson和Gerald Garrett在1970年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消极情绪也越来越多;即使在排除了经济状况带来的影响后,更多的孩子也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6]。(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上图所示)

  • 压力是暂时的,孩子让家庭中的意义变多

同时,研究人员也指出:虽然生育孩子会增添家庭成员的压力,但这些压力是阶段性压力,都是暂时的;而且,即使在压力增大的阶段,家庭成员也会因为孩子的到来,庆祝生活中更多的有意义的事件,因此让成员感受到意义感增强[6]。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 总结:压力和冲突都是暂时的

只考虑生育更多的孩子带来的阶段性压力和冲突是短视的,孩子能带来的意义感可能远超过最初养育时的压力。而且一旦孩子长大并独立生活,也许会有长足的幸福感。


孩子数量对晚年生活的影响:孩子长大后,父母会更快乐吗?

上文分析了在养育未成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育儿压力和责任较大,对婚姻和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有所挑战。那当孩子成年后呢?进入晚年的父母是否会因为养育儿女从中受益呢?

  • 40岁后,为人父母的幸福感将升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ä在2011年的研究中对86个国家的有孩子的家庭进行了全面调查,探究孩子与幸福感的关系。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孩子个数与父母幸福感随父母年龄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ä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ä在研究中发现:家庭中每多一个孩子都会降低父母在40岁之前的幸福感;但40岁之后,孩子的存在能增强父母的幸福感;特别地,生育3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在老年时期的幸福感最高[7]。

特别地,我们将孩子个数与父母幸福感随父母年龄的动态变化关系图截取下来,供读者参考。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孩子个数与父母幸福感随父母年龄的动态变化关系

如上图所示:

  • 横坐标表示家庭中孩子的个数(0,1,2,3及4个以上);
  • 纵坐标表示孩子个数与父母幸福感的相关性,正值代表正相关,负值代表负相关;
  • 图中6条折线分别表示父母在不同年龄段间,父母幸福感随孩子数量增多的变化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40岁之前,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会降低父母的幸福感,且父母的幸福感随孩子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2. 40岁之后,生育3个孩子以内的家庭中,父母的幸福感随孩子数量的增多而提升,3个孩子的父母能体会到最高程度的幸福感;
  3. 父母进入老年后,年龄越大,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幸福感越高。

所以,虽然养育孩子确实会对婚姻、家庭压力、夫妻感情、个人幸福感带来挑战,但这些冲突和挑战都是暂时的,在40岁之后,进入中年后,人们就能从为人父母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 老年时期有无退休保障决定了孩子的重要程度

上述的研究表明了孩子对幸福感的重要性在中老年时期开始体现。但这个重要程度是否受到退休保障的影响呢?

在参考了不同国家的研究后,我们发现:进入老年时期后,是否完善的退休机制和保障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晚年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重要程度。综合而言,在没有完善退休保障的国家中,有孩子以及多个孩子的家庭中,老年父母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适用于这种情况;在有完善退休制度,老年人能得到较好照顾的国家中,孩子的存在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就会减弱。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例如,我们特别参考了上文提到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Rachel Margolis和Mikko Myrskylä的研究中关于丹麦父母的调查。因为丹麦拥有享誉全球的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查看丹麦父母的幸福感与孩子的关系可能能够最直观地了解退休保障与孩子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对丹麦的双胞胎父母进行调查时发现:孩子的数量显著影响了25-45岁女性的幸福感,在这个年龄范围内,每生一个孩子,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会下降;在50-70岁的人群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孩子的存在并没有对人们的幸福感造成影响;在晚年时期,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婚姻状况,而非孩子[7]。

所以,即使没有孩子,或者只有一个孩子,只要父母做好了详尽的退休保障计划,并维持幸福的婚姻,在中老年时期的幸福感也不会降低。

  • 总结:养娃能够“防老”,也能靠自己“防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养育孩子确实可以增强中老年后的幸福感,能有“防老”的益处。但并非只能通过养育孩子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做好退休计划,维持和伴侣的关系,同样也能拥有健康的晚年生活。


孩子数量对健康的影响:生二胎有益于父母的身体健康

生育孩子会对父母的健康带来积极影响吗?有孩子的父母会变得更健康吗?

  • 以色列心理学家:生育两个孩子是对父母健康的最佳选择

多项研究证实,生育两个孩子能降低父母的死亡风险。例如,以色列的心理学家Uri P Dior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中发现:生育两个孩子是对父母健康的最佳选择;独生子女的父母过早死亡的风险比两个孩子的父母增加了18%,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的父母的风险更高[8]。(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以色列的心理学家Uri P Dior等人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研究人员认为,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更长寿;例如,有了第二个孩子会鼓励父母养成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在白天多一些活动,在年老时期因为孩子而变得更加活跃。

  • 美国心理学家:生育孩子数量与肥胖的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Haoling H. Weng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中发现生育孩子的数量与父母体重的关系:每生育一个孩子,女性肥胖的风险也会增加 7%。男性肥胖的风险增加 4%[9]。(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Haoling H. Weng等人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研究人员分析,多生育一个孩子可能会减少一个人用于烹饪健康膳食或锻炼的时间,因此容易忽略体重管理导致肥胖。

  • 总结: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在于生活习惯

从以上的研究确实能发现生育孩子的数量与父母健康存在相关性,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并非是孩子影响或者促进了健康,而是因为孩子的到来影响了父母的生活作息和习惯,这些习惯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


孩子数量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养两个孩子的费用占收入的39%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孩子上大学前,已婚夫妇将大约26%的家庭收入花在独生子女身上;平均而言,养两个孩子的成本上升到了收入的 39%。父母将大部分钱花在了住房、食物、儿童保育和教育上。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虽然我们没有找到其他国家养育孩子费用的参考,但养育成本在每个国家都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成本比第一个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其中一个父母是全职在家的单职工模式,因此降低了在托儿所的高昂开销。


“二胎”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决定了相处模式

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不仅对家庭和自身及伴侣带来影响和改变,“二胎”的出现也将极大程度上地改变第一个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因此,父母做出的生育选择,其实孩子也在被动接受这些选择带来的影响。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在参考了纽约知名儿科医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2020年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我们发现:家庭中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决定了孩子间的相处模式和家庭模式[10]。

  • 孩子间年龄差相距1-2岁:孩子间互动多,老大嫉妒心还未形成,但父母压力大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总结了两个孩子间年龄相距1-2岁时大量临床经验后发现:

  1. 孩子们从成长过程到成年后的互动和亲密程度都较高;
  2. 第一个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嫉妒心,因此自然而然地能够接纳弟弟妹妹的出现和存在,在心理上不容易形成被忽略等消极心理;
  3. 父母需要连续密集照顾新生儿,对夫妻关系、家庭压力、母亲健康的挑战都很大。
  • 孩子间年龄差相距2-3岁:老大嫉妒心形成,幼年期的孩子需要独一无二的宠爱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发现:在两个孩子年龄相距2-3岁时,老大的嫉妒心理形成,这时家里第一孩子的发展心理是不喜欢分享,尤其不接受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需要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这时的孩子不仅需要中心舞台,而且还要求这个舞台是空的。因此,当新的兄弟姐妹到来时,大孩子为了得到关注可能会对父母提出高需求,甚至是挑衅,3岁大的小孩甚至会因为要获得更多关注而出现身体攻击父母和婴儿的现象[10]。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所以,这个年龄段中父母要照顾新生儿的同时还要顾及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冲击是有挑战的。老大在幼儿期需要父母不可分割的宠爱,一旦宠爱被分走,而父母没有及时或者充分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可能会对孩子之后的成长带来隐患,也会影响孩子们成年后的关系。很多由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或者兄弟姐妹冲突,都是发生在孩子间年龄差为2-3岁之间。

孩子间年龄差为3岁以上:老大嫉妒心减弱,父母能完整陪伴两个孩子的幼儿期

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总结:当两个孩子年龄差在4岁或以上时,老大的独立性增强,嫉妒心减弱,能更好地结束弟弟妹妹的到来,从而从心理上更能接受分享关注和宠爱;而且大孩子进入幼儿园,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新生儿,能完整陪伴两个孩子的幼儿期[10]。

  • 总结:孩子间的最佳年龄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同时顾及老大的心理状况、家庭压力和母亲身体健康等众多因素,两个孩子间年龄差距在4岁或更大时,可能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但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也指出,孩子间年龄差在4岁或以上时,父母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两个孩子年龄差较大,活动特点不同,父母可能需要分头带孩子,彼此陪伴的时间减少,夫妻感情和婚姻满意度降低;以及孩子间年龄差较大,生育年龄是否合适等众多挑战。


辩证分析与反思:是否应该再多生一个孩子?

从上述参考的研究和我们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生育一个孩子和多个孩子其实各有利弊。但究竟怎样的“生育选择”才是最优解呢?

  • 接受得与失,结合自身价值观做最大化选择

其实,每个人的最优解根据自身和家庭的限制条件和目标不同,最优解的答案就会不同。但无论做出怎样的生育选择,注定会面临“得”与“失”的较量。无论怎样精打细算,也不会有一个选择能占尽所有优势。只要能接受得失,再将这些得失与自身价值观进行甄选,选择能最大化自身价值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

所以,在本综述中我们没有提供任何判断性的决策,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读者们列举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这些角度之下专业人士对此的客观分析。以此为大家提供做决策的信息和参考。

心理学最新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和“二胎”家庭,哪种是最佳模式?

生育选择,不同于其他选择的关键点在于:一旦错过生育年龄后,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没有办法再次执行这个选择。所以,这也是我们呕心沥血总结大量文献写这份综述的初衷,希望在做这样重要的选择之前,无论选择生与不生,我们都应该多一份理想思考。

  • “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任何一位父母说过他们后悔生了第二个孩子”

在总结了大量客观、理性的科学分析后,我们希望以一句感性且没有实证的话为“生育选择”的话题做一个结尾。

上文提到的儿科医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采访中提到:他们见过大量的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任何一位父母说过他们后悔生了第二个孩子。

希望本期的心理学解析能为读者们带来有价值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Kohler, H.-P., Behrman, J. R., & Skytthe, A. (2005). Partner + Children = Happiness? The Effects of Partnerships and Fertility on Well-Being.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1(3), 407–445.doi:10.1111/j.1728-4457.2005.00078.x

[2] Balbo, N., & Arpino, B. (2016). The Role of Family Orientations in Shaping the Effect of Fertil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pproach. Demography, 53(4), 955–978.doi:10.1007/s13524-016-0480-z

[3] Edwards, J. N., & Klemmack, D. L. (1973).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 Re-examin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8(4), 497–502. doi:10.1093/geronj/28.4.497

[4] Twenge, J. M., Campbell, W. K., & Foster, C. A. (2003). Parenthood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5(3), 574–583. doi:10.1111/j.1741-3737.2003.00574.x

[5] Beutell, N. J., & Wittig-Berman, U. (1999). Predictor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atisfaction with Family, Job, Career, and Life. Psychological Reports, 85(3), 893–903. doi:10.2466/pr0.1999.85.3.893

[6] Nye, F. I., Carlson, J., & Garrett, G. (1970). Family Size, Interaction, Affect and Stres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2(2), 216. doi:10.2307/350127

[7] Margolis, R., & Myrskylä, M. (2011).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Happiness and Fertilit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7(1), 29–56. doi:10.1111/j.1728-4457.2011.00389.x

[8] Dior, U. P., Hochner, H., Friedlander, Y., Calderon-Margalit, R., Jaffe, D., Burger, A., … Elchalal, U. (2013). Association between number of children and mortality of mothers: results of a 37-year follow-up study.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3(1), 13–18.doi:10.1016/j.annepidem.2012.10.005

[9] Weng, H. H., Bastian, L. A., Taylor, D. H., Moser, B. K., & Ostbye, T. (2004). Number of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Middle-Aged Women and Men: Results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13(1), 85–91.doi:10.1089/154099904322836492

[10] Wojslaw, J. (2020, October 22). Spacing your kids: The pros & cons of every age gap. What to Expect.

《心理学解析》独家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心理学解析》所有

原创作者|《心理学解析》主创团队

关注@心理学解析 获取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资讯和科研动态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