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03:34:06来源:法律常识
图文 | 界面四川 邓江
知道龙藏寺,最早源于好友群里有人发的一个帖子。成都周边目前仅有三处寺庙中遗存罕有精美壁画:新津观音寺、邛崃盘陀寺和新繁龙藏寺。龙藏寺这座失落的寺院,就隐藏着国宝级的壁画。
据志书记载,龙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祥符年间扩大为寺,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后再建。寺中不但有明清建筑多座,更有明代“天龙八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9铺精美壁画,还曾有苏东坡、黄庭坚、何绍基等古今名家的墨宝碑帖。
清初高僧大朗禅师和晚清诗僧雪堂曾住锡主持,敬贤重才,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建妙音阁汇聚川派古琴雅士,但民国年间的战乱使得这座古刹人去楼空,残垣断壁。
而现在的龙藏寺,已改为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及休养院。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简称荣校)系四川省民政厅直属优抚医疗事业单位,始建于1951年。医院承担着革命战争年代、抗美援朝、对印、对苏、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及历次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特、一等伤残军人的住院、康复、休养工作。这里是我国目前伤残军人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伤残军人休养院。
森森古木中,不时飞过几只白鹭,久无香火与钟声的龙藏寺显得格外寂寥,只有门口那两尊用粗铁丝固定着的大石狮还能透出曾有的气魄。
停好车,信步来到龙藏寺前。龙藏寺建筑中轴大体还算保存完整。这个亭子前有放生亭,之后是省保碑。道路两侧,立有雪堂为纪念大朗禅师修建的碑亭。之后是青狮一对,再后是山门,山门之后是三重大殿。
这“可中”和对联均是雪堂大师的手迹,字的确写得好。左右对联写道:“八功德池沿觉路,六恒沙佛聚虚空”。
碑亭逼仄狭小,不好拍照。左亭的正中,立王懿荣书写的丁宝桢为大朗禅师请赐封号的奏折碑,碑阴刻黄云鹄书写的《敕封静惠禅师碑阴记》。
右亭的正中,立有黄云鹄书写的礼部为大朗禅师请赐封号的奏折碑,碑阴刻顾复初书写的《敕封静惠禅师祠堂记》。黄云鹄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十七世孙,字祥人,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在四川历任雅州太守、盐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成都大慈寺的“古大圣慈寺”也是出自他手,这字果不负家族遗传。
大朗,法名今玺,重庆人,龙藏寺清代开山祖师,与新都宝光寺的清代开山祖师笑宗印密,成都昭觉寺的清代开山祖师丈雪通醉,同为破山海明的弟子。
那时的川西坝子大都仰仗于都江堰自流灌溉。但温江至新津百余里,仍有数十万亩地势较高的田地无水灌溉,以致抛荒。大朗和尚四处劝募筹资,之后组织人员费时3年在金马河东、杨柳江西开凿了一条河渠,使数十万亩土地得到灌溉,造福了当地百姓。后人为铭记他的恩德,将这条河渠取名为“大朗堰”,俗称“和尚堰”。
龙藏寺的碑林,最盛大的时节是在清咸丰年间,为蜀中著名诗僧兼书法家雪堂(法名含澈,大朗禅师的第九世传人)创立,后又在同治、光绪年间扩建,其时有200 余通,蔚然成林。龙藏寺的书法碑林是中国佛寺中颇具特色的。选取上等川东峡江石,根据当时的王候与士大夫们所珍藏原作墨宝摹画双钩,延聘当时名工精心镌刻,因此得其神韵而为碑刻上乘。它荟萃了宋代苏轼、黄庭坚,明代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清代石涛、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等名家作品。现大部分迁往了新都桂湖公园,一部分在宝光寺,新繁东湖亦有数通。
绕寺里外走了两圈,恕我眼拙,除了山门门口的两处碑,没找到其他石碑。
山门前左右各竖石狮一座,造型巨大庄严,据说是川西寺庙最大的石狮。须弥座上的图案尤为精巧。可惜现在一只石狮的颈部出现了破裂,用铁丝固定着,不知它在风雨中还能屹立几年。
佛力移山海,青狮到宝刹。镇门伴玉带.....可惜,已经风化剥落。
穿过镇山青狮即大门。黄云鹄题联:“福利溥双江,祖德至今留水利;恩光承九陛,王言亘古镇山门。”顾复初题联:“立不二法门,只履西来,传衣南去;住大千香界,岷山北峙,沱水东流。”
后檐的“善超诸有”牌匾,为同治十三年雪堂大和尚传戒时成都附近诸多寺庙送来的庆贺牌匾。从这个牌匾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老成都人嘴里面的草堂寺(现在叫杜甫草堂), 原来真的有一座寺院呢。
进入山门,左右为厢房,正面是弥勒殿,檐下挂有“成就威仪”的匾额。殿前,有粗大的金桂两株。
老实说,如果不是那块“成就威仪”的牌匾,这第一进的院子,更像民国时期某个学校的院子。
第一进院落厢房一角。第一进的厢房基本如此,或者是科室办公室,或者是仓库。其实我有点喜欢这种氛围,让我想起母校川大的老教学楼,还有《围城》里面主人公们就职的那种民国大学的校园。
川西多雨,所以龙藏寺的建筑都有这么宽大的雨廊。
这就是正殿大雄宝殿了。龙藏寺之所以名声远播,就在于这大雄殿中左右、横壁那9 铺精美绝伦的明代壁画。可惜铁将军把门,不能近看了。
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大殿里布满灰尘与蜘蛛网,堆放着陈旧的木头等杂物。大殿里的佛像早已不知所踪,只有佛像身后的背光金粉犹存。虽经岁月摧残,其盛时的光彩灿烂,仍可窥得一二。大殿原来的檐柱已不堪重负,被粗暴的用砖加固。
东西两厢前铺的天龙八部众壁画。“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龙藏寺的天龙八部这一题材,这在中国寺院中是少见的。
左右中铺画的是出自《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川西潮湿,不比敦煌那种北方干燥气候,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不过这保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志书记载:壁画均采用工笔重彩,线描与沥粉贴金相结合的技法,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色泽经久不变。沥粉施用于画中的建筑、云树和物件的轮廓、佛、菩萨的宝冠、缨络和衣纹,即光彩夺目又富于立体感。龙藏寺壁画为研究明代社会和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斗拱细节。成都周围的古建,多为清代的穿斗结构,甚少有做斗拱的。
第三进院落,该院落全封闭,只好从侧门照一照。两层楼,歇山顶。路遇一位大哥和他几个朋友,他说这里是毗卢殿和藏经阁,他小时还在这院子里玩过。
远观其状,虽然门窗多有缺失,但重檐飞翼,形体阔大,更有茂林拱卫,气势仍有可观。这里曾经是存放书籍和印刷刻版的地方。
第二三进院子的外侧,看得出原来是按照住家的样子分给人居住的,不过现在已经是全部搬出去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值得肯定。
新繁龙藏寺历来为川西著名古刹,居住过不少高僧上人。自古该寺文化氛围浓厚。由于长期受高僧上人文化熏陶,除佛教经典传承外,寺庙内诗歌、音乐的传承也是该寺庙一大传统。
这里也是川派古琴的第一个活动中心。在清代,以龙藏寺“潜西精舍”为中心,常有各路名人雅士汇聚于此听琴吟诗。他们的活动多记载于由龙藏寺主持雪堂编著、龙藏寺刊刻的《潜西精舍诗稿》和《绿天兰若诗钞》等诗集和文集中。
现在的潜西精舍,正在做保护性维修。
从龙藏寺出来,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龙藏寺的禅声梵呗早已淹没,莲台空空,古壁画亟待保护。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这座承载着众多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刹也许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1.导航:直接输入“新繁龙藏寺”即可
2.门票:无,仅收取停车费
3.注意事项:文保单位,禁止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