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21:45:18来源:法律常识
2019年9月15日,驶往武汉的D2242次列车上,13岁的咸丰男孩陈俊伦腹痛难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医生涂蕾(右)现场诊断救治——被称为“侠女”医生。
2019年,万米高空上一名老人无法排尿有膀胱破裂的危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医生张红挺身而出,连续37分钟用嘴为老人吸尿。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将于8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对医师法草案进行三审。草案三审稿拟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184条专门规定有“好人条款”,即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医师法草案为何将医师这一群体拿出来突出强调?草案这一规定的意义何在?这一规定是否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专家、执业医生。
解读
为何明确施救造成损害不担责?
能够为医师“定神”“撑腰”
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被称为“好人条款”。
“立法是呼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方式。医师法草案‘重申’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对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舆论的呼应。”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医生胡晓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现实案例,让医师这一群体对“救不救”“管不管”多了一些现实考量。
2017年9月7日,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一居民到药房买药时突然出现猝死症状。当天正好在父亲所开药房临时替个班的医生孙向波赶紧采取急救措施,人是救过来了,可受救者出现了肋骨骨折等问题,后起诉要求孙向波负责并赔偿。孙向波一脸茫然:“我这是救人一命,不感谢也就罢了,我也不需要感谢,但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咋还会让我对此事负责呢?”
虽然法院于2019年12月底作出的一审民事判决书驳回了该居民的诉讼请求,孙向波也表示面对这一判决结果“内心很欣慰”,但该案还是给一些欲“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医师带来些许顾虑。
“最近几年,有的医生由于在公共场所、下班时间或者出差途中出手救人反而招致责任纠纷,引发了社会关注。因此,这次修订医师法时进一步强调、再一次宣示,可以给广大医师起到‘定神’‘撑腰’作用。”胡晓翔说。
“草案这一规定,也是对执业医师法第24条的进一步延伸。”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庹明生律师告诉记者。
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既然是紧急救治,就可能涉及救治不成功的责任问题。医师法草案三审稿拟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对执业医师法第24条的延伸和深化。”庹明生说,国外有的医师法还规定,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医师有责任救人,否则可能承担相关责任,“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4条也含有这层意思”。
释疑
草案中为何专门作出规定?
在医师这一特殊人群上的具体落实
在专家们看来,民法典中已有类似规定,此次医师法修订重申这一原则,并非多余。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表示,虽说民法典第184条针对所有情况作了规范,但实践中,由于医生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社会对医师救人的期待更高。
“比方说,同样是施救行为引发了对受助者不利的结果,医师施救与普通人施救相比,由于医师具有专业技能,人们很可能认为该医师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从而导致社会对医生的救助科以更高的责任。”姚欢庆说,“这种更高的责任对医生来说并不合适,医师这时应当被视为普通人一样对待。所以,医师法拟规定这一原则,有利于救助责任的明晰化,有利于医师在紧急情况下更愿意挺身而出。”
在庹明生看来,医师法草案三审稿这一规定,不仅有利于鼓励医师放手抢救病人,而且可以让老百姓有一个心理预期。“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医师救人很可能出现包括医师本人也意想不到的后果,它可以让老百姓对紧急情况下医师的救人结果和责任承担有一个心理预期。”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孟强表示:“在法律层面消除医师对于救助他人引发的不必要的负担和法律责任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师真正地在遇到他人需要急救时无需考虑过多而敢于施救。”
孟强介绍,依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要有执业地点,医师对他人的急救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在医疗机构内实施的急救,一是在医疗机构外实施的急救。针对在医疗机构范围内实施的急救及其责任承担,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20条和1224条作了规定,医师在医疗机构执业时,行为人虽是医师,但对于患者的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是医疗机构。
“医师在医疗机构外的急救,很可能没有场地、没有手术台、没有护师、没有必要的医疗器械等等,这时,医师很难达到像在医疗机构急救那样的救助效果。如果按在医院的诊疗标准判断,医师十有八九要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医师在医疗机构外遇到他人需要紧急求助时很可能就不敢救了,这对整个社会都并非好事。”孟强说:“医师法草案三审稿这一条可以说是第184条在医师这一特殊人群上的具体落实。”
链接
“好人条款”和医师法草案
到底有哪些差别
对比民法典第184条和医师法草案三审稿的规定,两者的细微差别有三处:
一是民法典第184条针对的是一般的自然人,而医师法草案三审稿规定针对的是医师;
二是医师法草案三审稿将民法典中规定的“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改为“实施急救”;
三是民法典第184条并没有强调“公共场所”,医师法草案三审稿则强调地点是“公共场所”。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