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刑事公诉律师(苏州刑事诉讼辩护律师)

时间:2023-05-02 06:32:05来源:法律常识

苏州刑事公诉律师(苏州刑事诉讼辩护律师)

王勇:刚好爱上了工作

所谓成功,应该不只是职级的晋升或荣誉的获得。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拔尖的人和落后的人永远都是少部分,如何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职务都只是对工作成绩的认可,而不是自己最重要的标签,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尽管时至今日,王勇几乎拿到了一名检察官所能拿到的所有奖项,他依旧不认为这就是自己追求的成功。在他的意识里,成功与失败,不是外界的认可与褒奖,不是职级的晋升与收入的提高,而是内心的踏实和有意义。面对其他的可能,比如高薪的律师、更为自由的学者,王勇仍更爱这份苦乐参半的公诉工作。

在王勇的心中,公诉人不是法律的“自动售货机”,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法律,而是在注重法条和逻辑的同时,关注法律本身的进化,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在多重利益中努力寻找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从一名会计到全国十佳公诉人,从籍籍无名到享誉全国的业务专家。当我们带着“凭什么是你”的疑问找到王勇时,他的回答简单明了:“我刚好爱上了我的工作。”

王勇是幸福的,正如他所言,“能用平生最大的爱好去投入工作,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吗?”

换个活法

“26岁之前,我就是个loser(失败者)。”

当得知自己被我们作为“体制内创业者”的成功典范时,王勇打趣道。这个说法令人咋舌。要知道,在检察系统,乃至全国政法界,王勇可谓“神一般的存在”。即使从未接触过他,只要上网搜一搜,各种有关他的“牛”事便扑面而来。

原来在此之前,作为学生的王勇,成绩平平,最后一批挤进少先队,高中后从未挤进前40名,踉踉跄跄考上大学,仍是班上的垫底生。

工作后的王勇,被分配到山东老家的检察院当了6年的会计。对于20出头的王勇而言,不再受考试折磨的日子着实“欢快”:“那时的工作就是发发工资、报销经费,工作两三个小时就基本完成了,之后就是等着下班,和朋友打牌,或者到网吧玩《帝国时代》游戏,研究各种战术,直到凌晨……”

顿悟始于王勇26岁。

这一年,他结婚了。有了相濡以沫的伴侣,同时也担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都说成家立业,可作为一个男人,自己的立足之处在哪里?又拿什么来为自己的小家遮风避雨?”

这一年,他看了一部电影。“难道你们想一辈子过上班就等着下班的日子?”这句台词像一根刺,扎进了王勇的心里,仿佛是对自己的诘问。

这一年,他赶上所在的检察院公诉科竞争上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王勇递交了申请书。动机很简单,既然会计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就换个活法。

就这样在内外因的结合下,王勇踏上了公诉之路,人生开始转向。

人的际遇,复杂而奇妙。刚到公诉科的日子,王勇过得很艰辛。一方面,他兼任了内勤工作,报表、收案、写各种材料;另一方面,他还要办案,因为没有法律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学起。“我几乎承包了科里所有的调研文章,后来能写点东西,全是那个时候逼出来的。”王勇说。

但他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公诉人这个职业,让王勇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王勇第一次独立办案就让他真切地体验到公诉的意义与价值。一场斗殴中,被害人的眼睛被打瞎。当时的争议在于被告人这个行为是否是故意伤害。因为被告人一直拒不认罪,这给初出茅庐的王勇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问题越是扑朔迷离,越是要弄个水落石出。”本着最朴素的求实精神,他终于为被害人讨回了公道。

这也是王勇第一次独立出庭。也许大家无法想象,如今在庭审现场挥洒自如的他,起初连“起诉书都念得磕磕巴巴”。为了表现更好,他每天在家里朗诵起诉书。第一次出庭还紧张到硬是拉着一位同事前去壮胆。

当法院全部采纳公诉意见,当被害人家属报以深深的感激,甚至被告人家属也给予认可和信服,王勇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有意义”的事。他不禁感叹:“干上公诉,我的人生才刚开始。”

他形容那时的自己就像一块干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为了多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每次遇到新类型案件或者被告人不认罪等复杂案件,王勇便利用分案的“职权”把这些案子分给自己,在办案中积累知识,办一个学一点。

从此,王勇的公诉生涯也如同“开挂”一般:

2006年,他被选中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闯入前20,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

2007年,王勇通过全国选调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工作,不久又在2008年江苏省检察业务竞赛中夺得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被授予最佳专业知识奖;

2010年,他代表江苏再次出征全国公诉人比赛,一举斩获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王勇拿下公诉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从此声名远扬。

当初最讨厌考试的人,如今成了竞赛高手;当初觉得有碗饭吃就很好,如今将“维护公平正义”刻在了骨子里。

王勇说,其实只要找对了土壤,每个人都能开出最美丽的花。

赤子之心

“原来的同事一直很奇怪,我这个没学过法律且半路出家的公诉人业务进步的源泉在哪里?其实,就是少有人能相信的正义感和责任心。”

这是王勇的博文《在这个乱象纷生的时代》中的一句话,也是我们试图从他的身上和经历中探寻的所谓“成功秘笈”。

看王勇的文章,便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赤子之心”。

“扪心自问,是人民在养着自己,自己是否对得住人民?回首看看自己经手所有的案件,是否对得起案件的当事人?是否因为长时间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就麻木不仁,将工作仅仅当作糊口的差事?”这是1998年大洪水时,王勇看到人民子弟兵舍身救灾时,发出的反思;

“我们就是体制,应该意味着我们在工作中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无论何时都对得住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良心;意味着研究透彻法律,成为业内专家,最大限度实现正义;意味着要敢于质疑;意味着要信仰法律,永远根据事实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法则对案件提出意见……”这是有年轻人质疑体制时,王勇的坚定回应。

即使现在,作为一个步入中年的“大叔”,王勇坦言,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愤怒还是会让他的热血直往头上涌!

“这种情绪,应该算是朴素的正义感吧!”王勇说。

采访中曾试图追问这份激情从何而来,但谦逊如他,未果。后来无意中看到一段王勇朗读家书的视频,或多或少有了答案。

这封家书是王勇的祖父写给家里的。他的祖父四十年代入党,曾参加渡江战役,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王勇的父亲一共见过祖父三面,家人对其所有的印象都是透过一系列家书所构建的。家书也成了王勇家的家训。

“他是国家的儿子,他是共产主义者,他为国家的和平献出了他的灵魂。这是应该的,是光荣的,更重要的是,以此教育后辈学习。”这是王勇祖父在他兄长牺牲后写下的,洋溢着共产党人的报国之心。

王勇说,作为检察官,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都是他无法接受的。“有些案件明明很恶劣,怎么就不能审查得再细致些,怎么就能轻易地作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断?”

16年前办理的一起上访案让王勇记忆尤深。一位退休女教师在柜台操作股票时被隔壁的小伙子瞄到了账号和密码。此后,其账户上7万多块钱都被买成了垃圾股,分文无收。由于小伙拒不承认,案件陷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困局。

王勇提出用排除法,通过查账户、查IP、查监控,推出唯一可能就是邻座小伙子。最终,犯罪嫌疑人在证据面前当庭认罪,并赔偿了老教师的钱。满心感激的老人给王勇送去一盒怡口莲的糖,没想到还将王勇新补的牙黏掉了。

如今说来,这盒糖的梗,已是笑谈。但它更像一粒种子,让王勇更坚定了心中那份朴素的正义感。

2011年,王勇被调入苏州市检察院公诉科不久,他发现聚众斗殴案件量呈上升趋势,仅次于盗窃犯罪,每年大概有两三千人被追究刑责,打击聚众斗殴存在不当扩大打击面的情形。“很多人因为一点琐事就被冠以聚众斗殴的嫌疑,动辄被判三年以上,毁了人一辈子。”此时恰逢全国舆论高度关注的何强等人聚众斗殴案由他承办。他借此案为契机,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形成了调研分析,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还促成了公检法出台工作纪要。 此后,全市聚众斗殴犯罪锐减至不到前一年的三分之一。

“这是我目前感觉成就感最大的一件事。”王勇说,“减少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样的成就感,是职级和荣誉无法取代的!”

从最朴素的伸张正义,到体会到无法取代的成就感,办理的案件越多,王勇的使命感就越强烈。

他说:“刑法、刑诉法是书面正义,而公诉工作就是要将其转变为现实正义。”

他说:“只有研究透彻法律,抱着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态度,通过认真论证的方式,办理好手中的每一个案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正义。”

开放精神

办案之余,王勇乐于分享办案中的感悟,也热衷于法律热点事件的讨论。他是自媒体《法律读库》《刑事实务》的原创部落成员,是《检察日报》“公诉人”专栏作者,以“一蓑风雨”为名注册的法律博客是大家竞相学习和交流的精神家园……

邓玉娇案,他指出判决瑕疵,也斥责网络暴力者“利于自己的感觉时,就会拥护法律;不利于自己时,就喜欢指责法律或是司法者——标准就是感情”;

李庄案,他积极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在网络上发起的虚拟审判,并挑起 “首席公诉”的大梁。大半个月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证据、准备文书材料,即使第二天眼睛红肿着去上班也甘之如饴;

薄熙来案,他与法官周恺隔空对话,对于审判书中细节、行文风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这种开放性也包含了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他的书经常借阅给他人,以致一买再买,有的书甚至重买过三次。他将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编辑成册,被誉为“出庭锦囊”。他创建了苏州公诉业务网站。成为全国检察内网资料最齐全、最实用、最具影响力的刑事法律资料库。他多次担任全省公诉辩论队的教练,将自己的经验、诀窍倾囊相授。就在最近,他又开播了“熊猫开讲”,与全市检察干警分享多年的办案经验。

如今的王勇,名气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作为苏州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全苏州的疑难复杂案件自己一个都不敢懈怠。”这份责任,也逼着他必须给自己不断充电。

于是王勇成了“与时间赛跑”的人。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25分钟时间,甚至开关电脑的等待中,他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每当有新的法条或热点法治事件出现,他也会马上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形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他学会了“多线程管理”,如果你看到他右手拨弄鼠标,左手持手机,还能和你交谈自如,不必惊奇,这已是他的日常状态。

可以说,是热爱与责任,让王勇不敢散漫,不敢懈怠,不敢虚度,在检察的道路上负重前行,但无怨无悔。

(责编 卢颖)

对话:

《清风苑》:你对自己有过“人设”吗?目标是什么?

王勇:从来没有。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所以长得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以前就是希望自己有口饭吃,现在就是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办案子,过好自己的生活,仅此而已。

《清风苑》:你如何看待体制内创业?如何看待成功?

王勇: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认为这里的“创业”,应该是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径,矢志不渝地走下去吧。

所谓成功,应该不只是职级的晋升或荣誉的获得。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拔尖的人和落后的人永远都是少部分,如何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职务都只是对工作成绩的认可,而不是自己最重要的标签,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想清楚自己想怎么活着。只要回首时,觉得自己没有虚度时光,觉得自己做了有价值的事,而不是每天焦灼地等待下班铃声响起,足矣。就我自身而言,虽不敢说功成名就,但我确认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满意。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深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清风苑》: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

王勇:对我来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个案件,最大程度地追求真实,最大程度上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清风苑》:你焦虑吗?

王勇:焦虑是有的。以前只是单纯办案的时候,因为时间、精力都可控,所以挺无忧无虑的,办案之余还可以写写文章。担任部门负责人之后,需要担负更多更重的责任,全市的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每个都要费心血去思量,一刻也不敢怠慢。另外还要考虑队伍建设,提高全市公诉工作的整体水平,闲暇时间越来越少。

《清风苑》:盛名之下,是否也有些许无奈?

王勇:对于荣誉,我看得挺淡的。它是锦上添花,但绝不是衡量个人成才成功的唯一标准。现在有点名气了,大家提起我的名字都认识我,甚至有同行特意跑来苏州看我,向我咨询成功的秘诀,我自己当然也挺自豪的。因为这是对我过往工作的认可和褒奖。一些人当我是人生导师,一些人当我是办案军师,这都让我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但这里也有些许无奈,主要是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答更多人的疑问和困惑。所以无奈之下,我只好在微信上注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概不接受微信上咨询和讨论案件,敬请谅解。”不过我与大家交流分享的心不会变。所有和业务相关的信息,在我们的“苏检论坛”都能找到。

《清风苑》:你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佳公诉人”、江苏省“最美青年检察官”……这些荣誉,你最看重哪一个?

王勇:全国“十佳公诉人”。因为这样的比赛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历练,要打碎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可谓淬火重生。所以我觉得它的分量最重。

《清风苑》:你如何看待工作与生活?

王勇: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探寻生活的乐趣。

《清风苑》:你目前的乐趣是什么?

王勇:比较喜欢看电影。IMDB和豆瓣排名前200的我基本都看过了。有些评分较高的美剧我也很喜欢看。内容比较杂,但相对偏爱律政,比如《权力的游戏》我就看了两遍,《罪夜之奔》也是我去年的最爱。只是,能静下心看电影的时间越来越少。

文/本刊记者 田野

来源“清风苑杂志”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案件 补偿费 债务 当事人 打官司 公司 律师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鉴定 车祸 债权 补助费 工资 财产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