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3 00:37:04来源:法律常识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在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中,各地进行了不少探索。本版自今日起推出“社会治理在身边·关注乡村治理”系列报道,扫描地方做法,介绍有益经验,以期为乡村治理的深入推进提供借鉴。我们先把镜头摇向安徽铜陵的农村,看当地是如何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
安徽省铜陵市,长江江心洲上,有村名为“群心”。
“‘群心’好,群心村才好。”驻足村头石牌坊下,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党委书记古中举说道,“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进了群众的心,让乡村变了样。”
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铜陵在自治领域两手做探索:一方面,用好村规民约,革除陋习,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实施“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厚植美德,弘扬正气。
订村规民约
喜庆堂,让婚宴远离铺张
群心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袭白墙黑瓦。三层楼的底层,半是政务大厅,半是红字标示的“喜庆堂”。“我儿子在这儿办婚宴,特省钱!”指着牌匾,村民吴义松说。
喜庆堂,源自喜庆背后的苦涩。
“群心村人均年收入21792元,日子不错。”古中举说,“但以前办婚宴,经常是比着铺张,有的人家能花两三年的进账,压力很大。”
为了面子好看,不少村民宁可砸钱、费事,也要到城里面办婚宴。认识到此风不可长,村里于2017年重新订立了村规民约,将“要艰苦创业,不要奢侈浪费”等“八要八不要”写入其中;同年,还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并启用了喜庆堂。
“喜庆堂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的古中举说,这块地方原来是村里举办活动、接待游客用的,经过装修、置办,更适用于喜宴。只要村民提出申请,就能免费使用这里的水电气灶、桌椅碗筷、屏幕音响等。
可最初,吴义松还是想在城里办婚宴:“就这一个儿子,还不风光点?”古中举得知,上门劝说:“进城要坐轮渡的,拖家带口多不方便!再说,城里租个大屏幕,就得七八千!吃饭店的酒席,哪有自己备料、亲戚帮厨划算?”
吴义松没吭声。古中举再进一步:“你在饭店把门一关,除了亲戚,谁能瞧见你风光?在喜庆堂办,村里人一走一过,还能凑个热闹。再把鞭炮放放,不比城里欢腾?”
吴义松想通了。然而,当把新计划告诉女方时,又出现了插曲:外地的儿媳妇,在网上咋也搜不到“喜庆堂”,以为地方不怎么样,心里犯了嘀咕。直到她进了村子,看见喜庆堂宽敞明亮,墙上贴着不少村民的笑脸,才安下心来,点头同意。
吴义松提交喜庆堂的使用申请时,古中举不忘提醒:“既然要在村里办,就得守规矩。酒席别超过10桌,每桌菜别超过500元,车别超过3辆……”
今年正月,在喜庆堂,吴义松儿子的婚礼办得简约而红火。“光是菜,每桌就比饭店里省了1000块钱。”吴义松说,“亲戚们帮厨递菜,也比在城里干坐着更有人情味。”
在铜陵,用村规民约规范婚丧事宜,颇为普遍:如天门镇金塔村提出,“要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浮山镇女儿桥村规定,“反对红白喜事铺张浪费”。
转变风俗之外,村规民约在维护秩序、和睦亲邻等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传家风家训
红黑榜,将孝道有力发扬
“吾族熊氏,族训如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金塔村村民熊东风展开一纸卷轴,念起上面的字句。
村党委书记梅香胜,也端来一本厚重的梅氏宗谱,翻至其中一页,诵读道:“祖为子孙计长久,诲示谆谆:忠孝以传家,勤俭以处世……”读罢,接着说,“我们村有不少家训,都强调孝道。但前些年,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不缺家训,只差遵循。为了让做儿女的知行孝道,除了面对面劝导,金塔村还有一招:签赡养协议。“每年供给老人大米360斤、油12斤”“中秋、重阳等节日要看望老人”……协议书立约十条,一式三份,老人、子女、村委会各执其一。
有人不签约、不履行,咋办?梅香胜表示:“村规民约还不管用,那再谈法律。不赡养老人是违法啊,司法所要管的。”
300多户有老人的家庭,全都签了协议书。“村里还是熟人社会嘛,重情面的。谁要是既不孝顺父母,又不支持村里工作,那是很难自处的。”梅香胜说,“签协议书,也不是为了跟谁打官司,而是想通过印象深刻的仪式,让孝老爱亲的家训走一走大伙的心。”
按传统,金塔村每年要办几天黄梅戏。“这时候人比较齐,村民代表会就评选、表彰村里的‘孝星’,将他们的好家风广而告之。”梅香胜说。
在群心村,也有类似的做法。何某在外做生意,对患病老父不予赡养,其姐妹便找村里反映。村里打了几次电话后,何某不耐烦了:“别找我了,有事找我律师。”古中举回道:“你对你爹,既不出力又不出钱,哪个律师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你要是再不管你爹,那也犯不上告你,村里每年要评‘孝道红黑榜’,你上了‘黑榜’可别怪我。”
何某还不服软:“随便,你爱评就评。”古中举火了:“那好啊!我帮你找媒体曝曝光,让你跟‘老赖’似的,走哪儿都有人认得!”电话另一头沉默了,随即挂断。
第二天,主动拨电话的成了何某:“古书记,先别弄那个‘黑榜’。我跟我姐妹商量了,我在外地太忙,多出些钱就是了。”
不久,何某回到村里,同姐妹签协议。古中举拿出村里编的《家规家训导读》小册子,劝何某:“你们何氏家训,第一条就是‘忠孝为先’。别光出钱就完了,多回来看看你爹。”何某有所悔悟,后来多次回村探望,尽心尽力地为老人送了终。
群心村搜集整理了全村51个姓氏的家规家训,“做成门牌,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还做展板,挂在乡贤文化馆。”古中举介绍,“在村里,随便走走都能受到熏陶。”
铜陵市层面,目前也在挖掘祠堂、故居、牌坊、族谱中的家风家训资源,推动家风家训上墙入馆,并评选“最美家庭”“孝德人家”等,为模范树榜,助家风传扬。
促道德教育
领头雁,以示范感化城乡
枞阳县,自古文教兴盛。栖身山麓的浮山中学,校史近百年,出过三位院士。
“院士墙、师恩亭、校史馆这些场所,传递着尊师重教的理念。”校长唐晓发介绍,“还有成人仪式、主题班会,也结合先贤和校友的事迹,育家风、立家教。”
“学校是学生们第二个家。”枞阳县浮山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方国枝说,“‘传育立行’工程就要求,家风家训得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
2017年9月,铜陵市印发通知,实施“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为期5年。“优秀的家风家训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昌红梅表示,“做好‘传育立行’,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在美术培训机构白墙画室,10余幅“铜陵好人”画像分列走廊两侧,周围还有诗评、家训等名家书法作品。“这里紧邻天井湖景区,许多游客、艺术生会过来游览。”画室负责人孙长江介绍,“作为‘传育立行’展示馆,我们还常请模范本人来参加沙龙。”
该画室还创作了连环画《铜官好人志》及绘本《我们的好家风》。既有历史人物如好官盛度、左光斗,又有今天的模范,比如生于军人家庭、捐献器官救人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胡晨……绘本面向儿童,讲述了古今铜陵人的家风故事。
“好人成名人”,是铜陵正在推进的一项工程。铜都讲坛、道德讲堂等平台,则为好人模范提供了担当“领头雁”的机会,使他们能以身示范,感化城乡。
“其实我做的事很普通,本不想多说。”孝老爱亲、关心留守儿童的灰河乡太阳村姑娘古宏媛说,“但市里面劝我,你多讲一回自己的故事,就能多传播一份正能量。我就懂了,自己是义不容辞啊。”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