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3 14:25:00来源:法律常识
——记正德恒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委会主席宋学成先生
五彩人生路:从军旅战士到法制卫士
宋学成十七岁入军营,是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军营留下了他最美好的十五年青春记忆,也铸就了他之后从事律师职业时蔑视一切困难的坚定品格。告别军营,宋学成做了一名检察官,不过显然,这只是他职业旅程的一个驿站和通往律师之路的一座桥梁。
对于军旅和检察官两段人生旅程,宋学成有怀念、有感恩,然而直到他开始律师职业征程的那一刻,他才真正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感,也只是在那一刻,他才确信:自己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在宋学成青少年时期,最爱读屈原的《国殇》、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植的《白马篇》、张孝祥的《六州歌头》之类慷然大气的诗文。古今先贤慷慨赴国难的感人事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都曾深深打动他。在对先贤们“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伤中,在对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崇高心境的感佩中,宋学成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成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济世情怀也逐渐在他心底生了根。这一点对他此后律师执业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采访当中,宋学成以其特有的典韵为我们吟诵起他最喜欢的一首诗,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诗歌诵毕的缭绕余味中,宋学成讲起他年轻的故事。他说,陆游诗歌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凄清萧索,广寒苍凉,雄奇峭拔,金戈铿锵,展示了古代将士卫国戍边的慷慨豪迈图景。这句诗曾那样强烈地点燃起他对边关戍守生活的向往,点燃起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相一致的报国热情。十七岁的年纪是可以自由飞翔的年纪,宋学成毅然奔赴军营,扛起了护卫祖国的钢枪。
在国防科委旗下,他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大西北,担负卫星研制中的测控工作。此后十余年,他先后转战湘西、闽西、渭南,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一项项重要任务,并多次受到嘉奖。回忆起那段日子,宋学成说:“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和自豪,也是我此生最幸福的记忆。”
1980年,祖国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建设时期。宋学成恰逢其时地转变步履,走上建设的道路。他复员后的第一份职业并不是律师,而是在检察院做一名检察官。宋学成说,检察官的生活是通向我心仪的律师事业的桥梁。我做检察官的时候,国家公检法刚刚恢复,检察院人手紧张,出于工作需要,我先后做过批捕、起诉、自侦、监所等各种工作。经过五年的积淀,我逐渐熟悉并掌握了所有检察工作的办案程序,积累了经验——如果诘问命运之神,命运之神一定会说,这五年生活是我律师之路的不可或缺的铺垫!
宋学成从事律师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北京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该所成立于1983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作为北京最大的一家国办所之一,对外所被境外权威刊物称为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对外所资深律师云集,初来乍到的宋学成很难有施展的空间。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缩短与老同志之间的差距,宋学成自觉地从其他律师手中争取大量的案头工作,锻炼自己。
在一段时期的律师工作之后,他很快总结了办好一个案子的三点经验。第一,办案之前,穷尽与这个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哪怕是毫不起眼的边边角角的规定都不放过,并且要读懂、吃透,求得立法本意。第二,在接手一个案件时,要全面而缜密地掌握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和证据,透彻分析每一个证据的基本意义和细节意义。宋学成认为:有时候,看来并不起眼的一个细节意义,很可能会成为“撬动地球的支点”。第三,要给自己出难题,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站在自己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对手的角度依据法律做出各种可能的设想,然后自己做出最佳的解答。宋学成将以上三点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法律、研究事实、研究法律在案件事实中的应用,这三个研究都穷尽了,律师的工作必然是合格的。
问到初做律师时他感觉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宋学成说:“知识、经验、对法律的掌握是重要的,但仅仅如此,尚不足以做一个优秀的律师。无论国内国外,无论东方西方,案源是每一位律师从业者的‘命门’。在中外律师史上,不乏空怀绝技,而门庭冷落、枵腹饿饭,最终不得不转行他就的人。”质以其中的奥妙,宋学成回答:“单纯的知识和技术,其力量是有限的。热情、精神、责任、爱心,使能量得以裂变,给技能安插翅膀!”
接下来,他讲述的当初的经历,可以做此语的注脚。在进入对外经济所的第二个年头,宋学成接受某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为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到地处黑龙江北端的伊春市法院参加庭审。时值春节前夕,气温零下三十多度,朔风凛冽,道路难行,在兴安岭的峻岭险壑之中,他乘坐的长途汽车差点翻进深渊。这起案件的律师代理费只有三千元。同事们不解地说:“为了三千块钱,值得吗?”家人责备他道:“春节了,你还要不要命了?别说是去开庭,就是放三千块钱让你去取,那值吗?”面对这些劝说,宋学成平静地说:“如果真是有三千块钱让我去取,我绝对不去。但那里有当事人对我的信任,是我的责任和价值所在,我不能不去!”
这是宋学成对待案件态度的一个缩影。人们也通过一个一个案件逐渐认识了宋学成,他的案件逐步增多起来,他的业务市场也慢慢打开,律师道路逐渐走向了辉煌。
宋学成说,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企业、各类组织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附庸于国家的干部式的律师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初,宋学成与对外所同仁,开始讨论以国际通行的律师体制模式改造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这种改造是根本体制的改造、是灵魂的改造。这一改造要求律师事务所从传统体制中同过去十几年所赖以生存的国家薪给制告别。这是一场勇敢者的革命。接受并参与这场革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宋学成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引领者之一,这其中体现的是他对社会发展趋向的敏锐洞悉,也彰显了他的前瞻意识和开放思维。
他和他的同仁们成立的律师事务所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北京市共和律师事务所。共和所成立之后,宋学成及其同伴首先对律师事务所进行了科学的定位,确定了以此前熟悉的传统业务(诉讼和仲裁)为基点,适时适度地发展的战略。在宋学成看来,传统领域是生存基地,是向前开拓的前提,必须优先予以巩固。但传统领地又是一个变动不羁的发展着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开拓的业务领域会逐步纳入传统,在巩固扩展了的传统领域的基础上,应适时发现,再行开拓。循此思路,传统领域将不断扩大,不断向前拓展。市场无限,发展不已。
此外,宋学成认为,企业的发展分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两种,共和律师事务所应当选择的是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针对国内不少律师事务所采取“兼并”的方式扩大团队规模,增加律师事务所的效益及业绩,宋学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简单形式叠加的合并、收购,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繁荣,但核心竞争力及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提升。长远效益应当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创新能力来实现。这就是宋学成为他的律师事务所制定的“稳步发展、步步为营”基本方略,实践证明这一基本方略是科学且卓有成效的。
正是得益于宋学成等人的科学谋划和用心经营,共和所成立的第三年,即1998年4月,共和律师事务所以考评总分前列的成绩,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十家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之一。
中国加入WTO以后,宋学成带领共和所加速了国际商务领域的开拓步伐,在国际商界和法务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2004年至2010年,共和所连续多年被《亚洲法律杂志》评定为亚太地区法律百强之一,并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商会联合会推举为中国十佳律师事务所之一。他自己也多次被选为北京律师协会监事、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全国工商联法律委员会委员等。
船行千里,一路风扬,站在船头的宋学成已跻身于中国律师的前沿了!
辩护席上的风采与谈判桌前的潇洒
法律领地被誉为战场,在法律战线上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他们凭借着精深的法律造诣,口若悬河的辩才,在诉讼席上敢于与对手搏杀,在谈判桌前以智慧谋求双赢。他们以法律为剑戟守护社会公义,也以睿识为工具创造着经济的繁荣。宋学成先生,正是这批人物中的佼佼者!让我们跟从下面的两则事例领略他辩护席上的风采和谈判桌前的潇洒吧。
20世纪90年代某个夏天的一个刑事辩护案件,至今让他记忆犹新。案件发生在A省某大城市,宋学成代理的被告曾是一名优秀公安干警,因涉嫌“徇私舞弊”被逮捕并提起公诉。由于被告人的特殊身份,该案在该市司法系统和广大群众中反响强烈。不仅许多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公开开庭时公、检、法、司四机关也纷纷组织其下属集体参加旁听,盛况空前。
宋学成做了充分的案头工作,在对案件全部事实及所有证据都了然于心的情况下,针对公诉人的起诉书和公诉人提出的证据即席发挥,作了抗辩。他以独具风格的犀利语言,对与案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出了一连串质疑。
在这个案件中,缺乏直接证据证明犯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真实存在,间接证据也未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宋学成以他精湛的法律知识,首先论证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区别,接下来论述了证据和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最终归结到案件的要害:犯罪事实究竟有没有发生?宋学成质问道:“没有直接的证据,甚至也没有相对完整的间接证据证明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什么人实施了令人确信存在的犯罪活动。在此情况下,将被告人定罪量刑,将是司法之耻!”
宋学成的慷慨激昂且论证严谨的辩护震动了整个法庭,好几次被公安系统前来旁听的干警们的掌声打断。庭审从早上九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案件结束后,人民法院主动邀请宋学成召开座谈会,以交流办理刑事案件的心得和经验。许多在场的听众也纷纷簇拥到他身边,感激、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宋学成介绍了他在谈判席上的一则故事。宋学成说,这故事虽然也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时间较早,但对于了解谈判的本质,认识律师谈判的技巧,很有典型意义。
那是发生在一家国有企业和美国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之间的谈判,谈判的内容是双方组建合资企业的条件。作为老牌企业,美方组织了庞大的律师团参与其间。中方却缺乏经验,未能深刻认识律师参与其中的意义。谈判进行了三个星期,没有取得丝毫进展,面对陷入僵局的态势,中方代表团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中有人提议请律师参加谈判,于是宋学成被请到了谈判席上。
接受代理后,宋学成那老练成熟的谈锋、稳健精准的法律运用,使谈判席上一度“柳暗花明”。可当我方提出合资企业建成后,部分产品需销往国外市场以换取外汇的要求后,原本安静的美方首席代表顿时激动起来,他坚定并且有些傲慢地说到:“宋先生,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你想都不用想!”于此同时,他十分失礼地从桌子上拿起两支笔,一支是高级金笔,一支是当时市场上最简单的签字笔,对宋学成说:“国际市场需要的是这个!”他高扬起金笔,“而你们生产的,是这个!这个,是进不了国际市场的!”之后,“叭”的一声,美方代表将那支签字笔不屑地摔在了桌子上。
美方代表的傲慢态度激怒了整个中方代表团,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宋学成先生却十分沉静,他欠了一下身体,注视着对方那似乎不容置疑的目光,指着那支金笔说到:“首先,我向您明确一个前提,将来咱们合资生产的,是这个,就是这支金笔!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今天我们双方没有必要坐在这里谈判。您可以回您的美国,我们也开始做我们该做的其他事情。能够制造出这样质量的金笔,这是贵公司的技术实力决定的,也是贵公司与我方合作的必要性之所在。明确了这一点,未来的产品返销国际市场就不存在问题了。”
美方代表缩了一下前胸,似乎是倒吸一口凉气。宋学成趁势进攻,接着说道:“其次,我们提出的向国际市场出口百分之二十的返销要求对你们来说也是公平的。为什么公平?因为除了向合资企业作了投资外,我们向你们提供的还有中国这个广大市场的准入资格。作为国际市场的垄断方,仅仅为了我们的这点儿投资,你们不会来,这一点我们十分清楚。但为了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尊敬的先生,我想你应该也不会轻易地走,这一点我们也清楚!”
宋学成一针见血的意见表述完全出乎美方代表意料,美方代表被震慑了,一时竟未能回过神来,场面十分尴尬。
为了缓和气氛,宋学成收起拳头,在晓以利害之后,他知道应当将球抛给对方,让对方来斟酌。“为了中国这个市场,也为了在具体的合作中不失公平,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国家已经至少五次了,但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我们不希望你们这一次仍无功而返,希望通过今天的谈判,诸君能向贵方老板递交一份尚能满意的答卷。为了阁下这次能够不辱使命,建议暂时不作具体的争执,只请你们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才能满足你们接受我们向国际市场返销产品的要求!”
宋学成提出的问题其实有两个,一个涉及的是美方谈判的根本目的——中国市场;另一个涉及的是美方代表的个人目的——不辱使命向老板交差。听完宋学成的发言,美方代表愣在了那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市场”这个尖锐而关键的问题一下子被宋学成抓住要害提了出来。并且,他没有像一般谈判者那样得理不让人,纠缠不休,而是将争执扔到了一边,转而讨论争执之下的具体问题,即交换条件,并将具体问题交给自己,由自己确定答案。
一层细密的汗珠布满了美方代表的额头,他松了松自己胸前的领带,半天没有说话,最后他提议休息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双方的代表又坐在了一起。美方接受了中方的条件,同意合资企业组建之后百分之二十的产品返销国外。走出谈判场,中方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还是请律师好,这才叫谈判!”
总结这次谈判的感想,宋学成谈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法、术、势”。他说,谈判的双方必然遵从惯例、规则,法则、法律,这便是“法”,没有“法”便没有谈判。但“术”与“势”的掌握运用也很重要,凭借于“势”,使对手不得不为,凭借于“术”,而诱导其为。结合上例谈判,宋学成认为,“中国市场”是“势”的问题,美国人不得不为,“不辱使命”是“术”的问题,诱导谈判代表尽快去为。
宋学成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到,宋学成的谈判艺术同他的法庭上的辩论艺术一样,得之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宋学成先生介绍,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参加诸如此类的谈判很多。屈指算来,日本的株式会社熊谷组、日本川崎制铁、日本松下集团、美国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