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冲突(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冲突怎么办)

时间:2023-05-06 07:40:48来源:法律常识

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冲突(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冲突怎么办)

面对在被告人庭前阅卷权问题上的两种对立观点,我们究竟应做何种选择呢?其实,被告人庭前阅卷权所触及的是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被告人双重诉讼角色的问题。在被告人是否享有庭前阅卷权问题上,赞成说强调了被告人的当事人角色,注重被告人有效辩护权,但否定说则更为重视被告人的言词证据提供者角色,注重被告人如实提供事实陈述的义务。但是,被告人的辩护者角色实际是不明显的,而其言词证据提供者角色则是得到过分重视的。这可能是造成被告人庭前阅卷权难以得到确立的一个原因。


一、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

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事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并可以亲自行使那些以辩护权为核心的诉讼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并列为“辩护方”,并赋予其与辩护律师大体相同的举证权、质证权、申请权和辩论权。在行使辩护权方面,被告人甚至还要比辩护律师具有更大的优先性,无论是提出申请还是发表意见,都会优先于辩护律师。除非被告人自愿放弃行使辩护权,否则,被告人与辩护律师都会同时充当辩护者的诉讼角色。

但与此同时,被告人也是言词证据的提供者,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属于一种独立的法定证据种类。在提供言词证据方面,被告人与证人具有相似的地位,被赋予如实提供陈述的义务。在开庭之前,公诉方一般都获取了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笔录,被告人事实上充当了证明自己有罪的“控方证人”。而在法庭审理中,公诉方期望被告人继续充当这一“控方证人”角色,也就是对其犯罪事实做出如实供述。被告人在法庭上无论是推翻供述、改作无罪辩解,还是做出虚假供述,或者根据其他共犯供述的内容而进行“串供”,都不符合公诉方的利益,也都是与被告人的“言词证据提供者”的角色不相符的。

通常情况下,被告人的当事人角色与言词证据提供者地位大体是相互协调的。但在某些场合下,这两种诉讼角色则会发生一定的冲突。例如,在被告人是否享有沉默权问题上,辩护者的角色决定了被告人既可以行使辩护权,也可以放弃辩护,而保持沉默则属于放弃辩护权的标志。但言词证据提供者的角色,则意味着被告人不能享有沉默权,而只能“如实陈述”。

又如,在被告人是否拥有“翻供权”问题上,辩护者的角色决定了被告人当然可以做出无罪的辩解,也可以作出有罪的供述,即使在庭前做出了有罪供述,被告人也可以改作无罪辩解,只要出于被告人的自由自愿的选择即可。而作为言词证据的提供者,被告人一旦翻供,即意味着否定了原来的有罪供述,假如原来所作的供述是真实可信的,那么,翻供就意味着被告人做出了虚假的陈述。再如,在被告人当庭能否与辩护律师进行沟通问题上,辩护者的角色决定了被告人可以随时随地与辩护律师协调辩护思路,商量辩护对策,避免辩护观点的分歧和冲突。因此,法庭布局应当调整,至少被告人应当被允许与辩护律师坐在一起,或者辩护律师可以申请短暂休庭,以便与被告人进行协商。相反,作为言词证据的提供者,被告人负有如实提供陈述的义务,辩护律师与被告人的当庭协商,很可能会促使被告人为追求较为理想的辩护效果,而选择推翻供述,或者改变供述的内容。

很显然,被告人是否享有庭前阅卷权的问题,不过是被告人双重诉讼角色发生冲突的一个领域。作为享有辩护权的当事人,被告人当然可以查阅控方案卷材料,而且查阅得越全面,防御准备就做得越充分,被告人与辩护律师的沟通和协商也就越加彻底,被告人也就有可能获得有效的辩护。但是,作为言词证据的提供者,被告人一旦庭前阅卷,就有可能出现翻供、串供或者作出虚假供述的可能性。这一点已经在前面分析过了。


二、被告人“辩护者”角色受到忽略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刑事被告人与辩护律师都属于统一的“辩护方”,两者拥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无论是申请调取实物证据,申请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申请重新勘验和鉴定,还是对控方证人当庭发问,对控方证据发表质证意见,法庭都会给予被告人和辩护律师平等的机会。可以说,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在亲自行使辩护权方面,与大陆法国家的制度设计如出一辙。

但是,被告人由于不熟悉法律制度,没有基本的辩护能力,因此经常放弃行使这些权利,而交由辩护律师代为实施各项辩护活动。不仅如此,在大多数案件中,被告人既无力委托辩护律师,也不符合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而只能选择自行辩护。在这些案件中,被告人由于得不到律师的帮助,其各项法定诉讼权利经常是无法得到实现的。

当然,即便被告人获得了律师帮助,也有着亲自行使辩护权的意愿,但他要有效地行使辩护权,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被告人并没有获得法定的庭前阅卷权,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法院,都不会向被告人提供案卷的副本。被告人要获悉控方证据的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律师在会见时向其提供案件证据的情况。但在如此短暂的会面时间里,被告人要通过口头告知或书面阅卷的方式获悉全面控方证据情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律师携带案卷材料会受到重重的限制,律师有时也不愿意将太多的证据材料展示给被告人,因此,被告人庭前所能知晓的证据情况就更为有限了。

如果说被告人庭前难以获悉控方的证据材料,会导致被告人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难以行使质证权的话,那么,辩护律师与被告人沟通机制的不畅通,则造成被告人辩护者角色的边缘化。按照我国的辩护文化,那种将被告人视为辩护律师的“协助者”,强调与被告人充分协调辩护立场的观念,还没有被律师界所普遍接受。而那种“独立辩护人”的思维方式,注重律师在辩护中不受被告人意志左右的思想,至今在律师界比较盛行。

在开庭之前,假如律师不将辩护思路告知被告人,也不与被告人讨论本方的举证以及对控方的质证问题,那么,被告人就只能被动地听从辩护律师的辩护,而无法有效地参与律师辩护活动之中。而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假如出现辩护观点的冲突,或者对某一控方证据的质证意见存在不一致的情形,也无法通过暂短的休庭来实现及时的沟通和协商。


三、被告人“言词证据提供者”角色的畸形状态

与英美法不同,中国法中的被告人是不可以充当证人角色的,被告人所作的有罪供述和无罪辩解,都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被告人属于一个独立于证人的言词证据提供者。在这一点上,中国被告人的地位有些类似于大陆法国家。但与大陆法不同的是,中国法中的被告人没有保持沉默的自由,而负有如实回答提问的义务。在中国刑事诉讼中,无论是在庭审之前,还是法庭审理过程中,那些拒绝回答问题或者作出不真实陈述的被告人,经常会被视为“认罪态度不好”、“无理狡辩”,法院会将其作为从重量刑的根据。

被告人在法庭上一旦作出有罪的供述,且与庭前供述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这些有罪供述当然可以成为法庭认定有罪的证据。但被告人一旦当庭否认了原来供述过的犯罪事实陈述,而改做无罪的辩解,公诉方就可以宣读其庭前供述笔录,以证明当庭辩解的虚假性。公诉方会尽力说服法庭采纳庭前供述。被告人有时会辩称原来的有罪供述系侦查人员非法取证所得,辩护律师也会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辩解和申请都不会成功。法庭直接采纳被告人的庭前供述,这是法庭审理的常态。

从刑事辩护的实践情况来看,中国被告人的辩护者角色是不明显的,而其言词证据提供者的角色则是得到强调的。刑事法官更愿意将被告人视为一种特殊的“证人”,注重对其陈述真实性的审查判断。与此同时,刑事法官还将被告人视为一种“控方证人”,对其有罪供述部分给予更多的强调,而对其无罪辩解则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不仅如此,考虑到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被告人并不拥有选择诉讼角色的自由,被告人因为翻供或拒绝如实供述还要承受更为严厉的消极法律后果。

一 END 一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案件 补偿费 债务 当事人 打官司 公司 律师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鉴定 车祸 债权 补助费 工资 财产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