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6 08:15:19来源:法律常识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区市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完成了全年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依法治市 擦亮法治名片
推动“法治胶州”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 刘建军
近年来,胶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青岛市委部署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胶州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现代化上合新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2020年胶州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
坚持依法行政,夯实依法治市的制度根基。落实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同志“法律素质是重要的执政素质”要求,将规范行政执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鼓励“民告官”,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长效机制,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坚持“新官理旧账”,开展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专项清理,共梳理203项,已全部清理完成。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选聘30名行业协会商会成员担任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山东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现场会在胶州召开。以镇街合法性审查和执法监督全覆盖为发力点,创新建立“三联一群”工作机制,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贯通”。编发《党内重要法规制度选编》,组织胶州市各部门单位学习,相关工作获中央办公厅法规局调研组高度评价。
坚持司法为民,创优依法治市的社会环境。把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为企业护航——纪委监委在行动”,督促整改问题101项,帮助落实资金5800万元。强化契约精神,抓实惠企政策兑现,共涉及企业9万余家次、金额31.9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法律服务机构,督促政府依法兑现优惠政策。按照“互联网 政务服务”运作模式,将26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向社会全面公示。推进“法智谷”建设,4个国际法律服务机构和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等3家律所进驻,成立上合示范区法律服务保障中心、蓝海法律查明与国际商事调解办公室,被司法部授予全国首批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基地。
坚持宣传引领,营造依法治市的浓厚氛围。扎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治六进”,推行“订单式”普法。在胶州市中小学开展“亲子学法惠万家”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推进“律师联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和“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制度落实,全面推行村(居)“1 5 N”普法模式,强化民主法治村(居)建设。
强化法治引领 夯实法治根基
全力谱写法治新区建设新篇章
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 孙永红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新区建设,入选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
建组织强根基,找准法治建设“发力点”。在全市率先成立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统揽法治建设全局,研究部署依法治区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在区级层面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实施办法》,以党政主要负责人自觉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抓手,将法治建设纳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党委中心工作和督察督办事项。在23个镇街成立镇(街道)党(工)委依法治镇(街)工作领导小组,实现法治建设“全贯通”。
聚合力抓落实,谋求法治建设“创新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首创“一证(照)通”改革,率先设立行政服务大厅“无差别综合受理区”,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法治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网格化巡查、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法治化保障的“六化”治理新模式,健全“街呼区应、上下联动”治理体系,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
强保障促提升,夯实法治建设“落脚点”。坚持依法治疫,及时出台支持和保障复工复产的产业政策,创新实施“共享员工”模式,搭建起“共享网络线上用工平台”,该做法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胜利。加强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探索建立专业高效、有机衔接、便捷利民的集约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持续深化法治新区建设,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新区力量。
优化法治环境 全面依法治区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南区委书记 赵燕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南区高度重视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落在实处、走在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荣誉。今年10月,市南区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组织领导有力。突出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导力,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突出制度机制保障力,将法治写入“十三五”规划,并专门制定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突出指标引导力,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细分为100项;突出监督考核落实力,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科学决策有规。规范行政决策,提升依法治理效能。健全决策制度,强化风险评估,规范审查机制;精细化管理规范性文件,严把合同审查备案关口,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推进政府信息全面公开,调整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强化政民互动,广开倾听民意渠道,邀请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研究民生议题。
便民改革有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首推“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在全省首设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在全国首创“互联网 微信取号”;推出“1 N”主题服务套餐,打造“N次帮”政务服务品牌。开展“律师惠企护航”行动,启动复工复产专线。开展履约排查,全面落实公共政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执法质效,对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包容审慎监管,落实“不罚”“免罚”清单;创新执法方式,推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度。
法律惠民有情。坚持“围绕人民抓法治,抓好法治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法律产品。打造区—街—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站式提供调解、普法、法律咨询综合服务;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三大调解”机制紧密衔接,“三大支撑”平台立体呈现,“三大品牌”群众认可欢迎,确保解矛盾于萌芽、处纠纷于初发;构建“大合唱”普法格局,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打造“互联网 ”普法模式;强化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力提升法治环境
加快推进老城区高质量发展
市北区委书记 张新竹
近年来,市北区委切实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把法治建设作为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和护航保障,以优质的法治环境有力推动了老城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顶格化推进法治市北建设。区委及时成立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落实,让法治成为市北老城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审议通过《市北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意见》《市北区进一步规范行政应诉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全面加强党对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工作的领导。对推进简政放权、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事项开展审查,保障行政决策合法合规、高效便民。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2020年出庭应诉率100%,展现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着眼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区,不断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疫情期间加大对民营经济等保护力度,实施涉企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制度,严格实施优化营商环境24条、民营经济发展19条等惠企政策,为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工作等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和资源保障。建立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核查机制,依法严惩破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遇事找法不找人”的法治意识。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要求,组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从5家律所优选骨干律师50余名,以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突出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疫情防控中针对开放式小区漏洞多、管理难的问题,有意识地提升居民自治意识。鼓励政法单位将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法官@社区工作站,629名律师下沉网格担任“社区法律顾问”。成立15个行业专业调解委员会和5个行政调解委员会,首创新阶层 网络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逐步完善。“一张网摸清风险底数”经验被国务院有关司局批示推广。
坚持精准施策 强化创新推动
以法为本聚善治之能
李沧区委书记 王希静
社会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在社会治理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之下,需要以法治促善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李沧区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创新推动,聚焦规范依法决策、服务保障民生、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以“服务到企业、服务到项目、服务到社区、服务到居民”为主要内容的“四到”工作,采取多种途径100%打通行政许可“零跑腿”办事路径。建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各项资源力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为全区119个社区标配“法律顾问”,推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在线管理系统,促成“互联网 法律服务”落地,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标准化、高效能”。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助力行政调解“警调联动”工作机制,打造“警调联动”调解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参与治安案件处置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健全物业管理法治体系,成立李沧区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引进专业律师团队参与诉前阶段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在大枣园建立全市首家道德与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在李村公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提出“发展服务民生、法治保障民主”的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理念,实现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的转型重塑。建立“关键群体”的多维普法形式,运用“法治李沧杯”校园普法第一品牌,在校园开展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区各学校掀起法律法规学习热潮,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工作中,李沧区将以获评“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市)”为契机,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将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深化依法治区实践
开创新时代法治崂山建设新局面
崂山区委书记 孙海生
今年以来,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区委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法治崂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崂山实施再次创业、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坚定不移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依法行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区全过程,成立街道党工委依法治街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实现街道依法治街组织架构全覆盖。着眼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放管服”改革、护航疫情防控等重点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民生事项“一链办理”,以更大力度开展不利于营商环境和市场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为企业减负松绑。着眼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开展合法性审查共计76件;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审查行政合同协议774个;建立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的工作机制,出庭率达100%。
坚定不移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公正司法水平。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开展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改革,80%的案件通过速裁和简易程序办结。完善诉前调解、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衔接的转换适用机制,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案件392件415人,试用率91.41%;加强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办理案件28件。建立“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行政复议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升实效。
坚定不移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把社会治理突破行动纳入全区“七大行动”重点内容,持续深化网格治理效能大提升、社区治理模式大突破、社会矛盾纠纷大起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大整治、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大整合、法治营商环境大优化等专项行动。强化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资源整合,构建起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出台全省首个区市级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专门窗口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推动实现以法兴企,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法治保障。
共建“阳光城阳” 共享“法治成果”
让法治成为中央活力区的靓丽底色
城阳区委书记、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 王波
近年来,城阳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抓手,坚持顶格协调推进,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典型引路,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为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城阳区入选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政务公开融媒体视听工作室——阳光房,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等。
坚持顶格协调推进,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全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强化制度保障,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和区委依法治区办名义制定《城阳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等文件20余项。区委常委会、区委深改会等研究推进法治建设事项10余次,区级领导召集包案信访事项调度会110余次。
坚持围绕工作重点,落实法治建设任务。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出台《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涉及八大类42项任务措施。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区委常委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开展集体学法10余次,2019年10月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工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3700余起,通过法律援助、公证方式服务群众超过57500人次,通过“三我”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接收群众意见诉求30余万件、化解率达99.3%。
坚持狠抓示范创建,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区委常委会和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定期听取和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组织50余家单位对照100项指标体系扎实做好工作推进。通过微信、政务网站、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累计受众超过100万人次。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律师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形成36家律师事务所和400余名律师的律师行业队伍,促进法治建设“多点开花”。
扛起全面依法治区政治责任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纵深发展
即墨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元升
即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关键环节、重点任务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多措并举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获评为青岛市唯一的首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强化全面依法治区政治责任。即墨区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实行法治建设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党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支撑。聚焦让企业发展更暖心、安心、舒心、省心,全面加强服务创新、流程再造,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营商环境。针对“新官不理旧账”“告官不见官”问题,积极开展行政机关履约专项清理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妥善解决了积压十余年、争议额过亿元的新华锦集团土地补偿历史遗留问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针对政策落实“最后一厘米”问题,融合政策主管部门和法律服务力量,成立全市首个推进惠企政策落实专班,通过“送政策上门”全方位做好政策宣传兑现。今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7亿元,减征各类税费15亿余元,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健发展。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问题,实行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推出首批12项事项现场勘验直接发证,启动105个项目“模拟审批”,将169个重点项目纳入VIP高效服务,审批周期普遍缩短3个月。
加强引导宣传,聚力营造全民尊法守法浓厚氛围。抓牢抓实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处理问题。创新学习形式,加大宣讲力度,通过集体学习、基层宣讲、进分管单位讲党课等,带动全区组织开展理论宣讲8000余场,受众120余万人次。广泛开展民法典等法治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近年来,即墨先后获得“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树牢法治思维 夯实法治根基
加快打造全面依法治市“平度样板”
平度市委书记 谢兆村
近年来,平度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法治平度建设,加快打造全面依法治市的“平度样板”。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效能。坚持顶格推动,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完善市镇两级工作运行机制,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狠抓制度落实,严格落实通报、约谈、检讨、组织调整等督导问责四级处理机制,确保党内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把好依法决策“审验关”。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在全市17个镇街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机制,推动市镇两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擦亮审批服务“金招牌”。完善项目帮办代办、不见面审批等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无感审批”、全省率先实现“1330”改革突破,823个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在全省县级市中最多,加快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筑牢规范执法“防火墙”。成立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1200余个行政处罚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大执法”工作格局。
坚持法治为民,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好矛盾纠纷化解“组合拳”。建成启用全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全国首创“四四联动”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和市级—镇街—社区(村)—网格人民调解工作“四级联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借鉴荣成市、文登区经验做法,成立市委直接领导的社会信用建设办公室,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和履约践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行动,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今年以来,平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建强法治文化“主阵地”。建立平度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加快打造全市新媒体普法矩阵。
深化法治莱西建设
为打赢突破莱西攻势保驾护航
莱西市委书记 庄增大
法治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莱西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法治莱西建设,为打赢突破莱西攻势筑牢坚强法治保障。
强化法治思维引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领导干部带头,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推行“上级为下级担当,下级对上级负责”,提升广大干部在法律规则边界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常态化落实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让法治化理念成为自觉、融入血液。
深入推进法治化改革,构建让企业家舒心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刻理解市场经济本质,着力把市场可以做的事情交给市场,用法律规范约束政府行为,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建立企业服务事项帮办交办体系,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政策不落实就是欺诈”,建立政策兑现倒逼机制,机关履约清理工作全部完成,提前兑现各类奖补资金4100万元,162家企业的185个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规划公开发布机制,让公共资源、公共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实现在更大范围寻找合伙人。实施“轻微免罚”,有效破解“以罚代管”“乱执法”问题。
坚持依法治理,打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创新运用“约谈谈话、重点管控、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四种形式,全面铲除涉黑涉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刑事警情在连续四年年均下降30%以上的基础上,今年1-9月份再下降22.8%,迈入全省最安全城市行列,相关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刘家义肯定批示。充分发挥律师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创出“互联网 律师 工会法律援助平台”工会维权模式,被全国总工会予以肯定并推广。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社会厚植规则意识、契约意识、诚信观念,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综合信用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