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3 06:45:00来源:法律常识
白佩钧整理援助材料。
认真接待每一个来访,仔细聆听每一句陈述,用心办理每一起案件,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近15年,“感同身受”这4个字贯穿着他的日常,“做海州人、干海州事、为海州好”这12个字他牢记于心;用法律伸张正义,以热情化解矛盾,他把法律援助带来的正义力量和情感慰藉传递给每一位当事人。
近日,记者走进海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探寻白佩钧和他法律援助背后的一个个温情故事。□记者包颖摄影报道白佩钧向援助对象了解情况。
【心头有光】点亮公平正义
连续多日的寒冷后,2021年立春这天,天气一下子暖和了不少,农民工老王心里也是暖暖的。一大早,他拿着一面锦旗赶到了海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之前来这里寻求法律援助的心情不同,这次,他只想发自内心地对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白佩钧和他的同事道一声“感谢”。因为,在他和工友们最无助、最艰难的时候,是白佩钧和同事对他们给予了法律援助,积极与法院沟通,帮助搜集证据,经过不懈努力,帮助老王和工友们赢了官司,最终拿回了2.5万余元的辛苦钱。
“我们大冬天辛辛苦苦干点装修不容易,多亏了你们帮忙,这下能过个好年了。”握着白佩钧的手,老王眼中有泪。一句发自肺腑的朴素话语,不仅仅是感激,也折射出了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给受援者以阳光,让他们笑着出去,是我最开心的事儿。”这是白佩钧的工作目标。这次,他又做到了!
“热情主动,认真倾听。”这是每一位来访者对白佩钧的一致印象。2007年调到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以来,他如一缕和煦的春风,践行为民情怀,始终用一颗“难吾难以及人之难”的心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来解决。他给予弱势群体以法律光亮,凭借真心真情把一件件“疑难杂症”“啃”了下来。
2018年春节前,白佩钧接待了130名农民工。经过耐心倾听,他了解到,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这些农民工在某企业打工,先后被欠薪200余万元。后企业以破产没钱为由,拒不支付工资。该案牵扯人数众多,社会影响面大,当时正值年关,白佩钧深知工作的重要性。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通受理“绿色通道”,在海州区司法局的协助下,白佩钧带领法律援助工作者与律师组成团队共同办理此案。他往返多次奔波找到企业主,向其宣讲相关法律,劝其偿还工人工资。同时放弃节假日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挨个给每一名工人发通知,让他们来到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介绍情况,提供相关证据。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他不断奔走于各方之间,历经种种波折,最终于2020年1月帮助所有农民工讨回欠薪。
“法律援助工作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政府关爱,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身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近15年来,白佩钧深知农民工维权案件一旦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农民工维权案件中,他尽量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送上法律温暖。
“法律是刚性的,但又不排斥人情和人性,尤其对基层法律工作者而言,懂人情、知人性,才能够心系百姓疾苦,真正为他们扶危济困。”白佩钧说。
【心中有爱】情系弱势群体
近年来,各类经济、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纠纷不断,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多了起来。援助案件呈现出“多”“小”“烦”的特点,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白佩钧始终情系弱势群体,本着“应援尽援”的原则,从未将符合规定的援助人拒法律援助大门之外。
2019年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她大口喘着气,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看到当时的情景,白佩钧急忙上前把老人搀扶到椅子前坐下,为她倒了一杯开水,嘱咐她不要着急,慢慢说。老人的耳朵有些背,说出的话又有些混乱,白佩钧每句都耐心地听,认真地记。最后才了解清楚原来老人家是中年再婚,现在男方嫌弃她体弱多病,干不了活,不但不出钱给她治病,还要把她撵出家门。白佩钧大声告诉老人,请她放心,法律援助一定帮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还她一个公道。随后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将对方诉至法院,经法官庭前调解,男方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答应马上出钱为老人治病,不再犯以前的错误。
就这样,又一件家庭矛盾在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得以及时化解。
去年10月份,一位盲人与其残疾妻子来到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讲述因工伤界定纠纷致使其退休后少拿工资,所在单位对其诉求不予理睬。讲述的过程中,对方非常气愤,一直喊着要告状。白佩钧一边安慰当事人先不要激动,一边帮助他梳理事情经过,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并进一步安慰说,如果事情真的为当事人所说,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一定能通过法律途径帮助他得到公正解决。随即,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决定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由于对方涉事人员变动较大,调查取证相当艰难。白佩钧多次来到当事人所在单位,与相关责任人沟通,获取相关证据。在他和法律援助律师的艰辛努力下,这一纠纷经过一审、二审,最终在省高院得以圆满解决。
在日常工作中,前来寻求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受自身条件制约,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求助无门。“在面对百姓疾苦时,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思百姓之急、念百姓之难,用真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白佩钧说,当贫弱者陷入困难境地时,法律援助好比一扇窗,这是一扇“被需要、被期待”的窗,需要用社会责任感和爱去开启。
【肩头有责】当普法教育的先行者
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除了经济条件困难,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援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在受理援助时,白佩钧总是不忘进行普法教育,运用事实案例说话,办理援助案件一件,普法教育群众一片。
负责法律援助工作10多年来,白佩钧共接待法律援助专线电话和来访9800余人次;组织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6000余件;组织、参与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办理诉讼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为困难群众挽回或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近年来,他带领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坚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法律援助宣传月”“送法面对面”“情暖民工,弘扬正义”等多种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法律援助特色宣传品,现场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援助制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白佩钧还经常协助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络点开展工作,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着力实现法律援助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法律援助服务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一份执著、一行脚印,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在岗位上勤恳敬业和无私奉献。十余年来,白佩钧始终以强烈的工作使命,在法律援助的路上心系贫弱,用和风细雨化解坚冰,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让法治信仰厚植于心。而正是这种本色坚守,让人们看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这就是海州人的工作作风,这就是新时代海州精神的具体体现。
来源:阜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