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4:50:04来源:法律常识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青少年网瘾成社会“心结” 代表委员问诊支招
新华社记者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网瘾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全国两会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共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
城市、农村各有各的网瘾“重灾区”
沉迷网络直播、深陷网络游戏……在农村和城市,网瘾各有各的“重灾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乡长雷燕琴提交了一份建议,认为中小学生在校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身体健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产品的升级,网瘾正成为一些辨别力、自控力有限的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在广州,记者遇到过寻求社会组织,帮助留守儿童戒掉网瘾的祖父母;也遇到过一户户敲开邻居大门恳求关掉WiFi,尽全力阻止儿子打手游的父亲……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等代表调研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上的消费也令人吃惊。零花钱并不宽裕的孩子,有的会偷偷省下父母给的早餐钱,有的甚至把生活费全部花在网络游戏上。在他们看来,游戏的段位或者拥有“皮肤”的数量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指出,网络成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今年两会上,网络沉迷问题得到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全国青联在《关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提案》中提出,网络游戏给未成年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等显性问题上,还包括破坏青少年的专注度与学习能力以及低俗化价值观等深层次问题,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把脉问诊青少年网瘾
人们追问,为何青少年往往容易沉迷网络,欲罢不能?
——“网络原住民”,早早享受网络的便利,又缺乏鉴别能力。
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他们眼中,游戏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反之则会被群体排斥。
——缺少监护把孩子“赶”向网络
有代表在农村调研发现,祖辈对一些留守儿童玩游戏无计可施。老人普遍反映,孩子一下子说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做,一下子说上网查资料,自己根本分不清,在他看来,孩子就是“打着学习的招牌玩游戏”。
此外,随着超高人气的电子竞技联赛以及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的出现,让一些中小学生开始渴望成为职业玩家及游戏主播,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广东云浮的一所乡村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成为一个游戏主播,“因为主播能玩游戏还能挣钱。”
——家庭环境中的“不了解”“坏榜样”
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这是中国青少年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总结的网瘾背后的几个家庭关系关键词。
“不了解主要指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只有5.6%的14岁少年表示,父母了解他们;差关系指的是沉迷网络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父母控制不了他们,强硬地抢夺手机等网络设备,却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缺引导指的是在幼儿时期,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家长甚至用手机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于是孩子在成长为青少年的时候,更容易沉迷网络;坏榜样指的是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张海波说。
——网络游戏企业责任不可推卸
家庭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孩子沉迷网络的“锅”不能只让家长背,游戏企业在监管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网络游戏在制作阶段就设计了令人成瘾的内容,一些网络平台在入口端就缺少鉴别,在这样无孔不入的状态之下,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更容易了。
防治青少年网瘾 健康上网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摆脱网瘾侵害?
全国青联建议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安徽代表团多位代表也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合理界定“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不良信息”范围,明确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方的保护职责,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拟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一起,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建议大力改进网络空间管理,持续加强内容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建议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规避风险和预防沉迷。通过各类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管理好孩子的手机使用、游戏时长。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全国青联在提案中建议引导和规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借助网络技术发展、大数据运用,尽快建立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实名验证和身份识别系统,完善家长守护工具,从技术上限制其使用时长和类型,避免因过度购买游戏装备而出现的资金风险,并通过行业协会形成统一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建议在整个游戏行业中推行实名认证制度,将实名认证的责任倒置,由游戏公司利用技术手段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服务对象不包含未成年玩家。一旦发现游戏公司在规定时间向未成年玩家提供游戏服务,监护人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由国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建议,强化App分类监管,保障青少年移动网络安全。(记者:肖思思、黄浩苑、胡浩、张海磊、陈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