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21:32:15来源:法律常识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来,赴港求学的常州学子越来越多,香港的教育资本也深刻影响了常州教育的探索,教育“走出去引进来”让两地情谊更深。
一大早,耿乃靓就赶到公司处理手头一桩破产官司,90后的她还只是实习律师,但处理经济纠纷案已经有了些经验,这和她在香港一年的读研经历分不开。
“在香港读书,老师上课只会点到皮毛,然后会给你推荐很多书让你回去再去理解,再去学习。我觉得让自己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很大提高。”2016届香港中文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学生耿乃靓告诉记者。
初中时耿乃靓就去过香港旅游,她记得当时乘坐出租车时,司机都不会讲普通话,但2015年她去香港读书时,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比如小组讨论时,香港人也会主动提出用普通话来讨论,我觉得这也是文化方面的一种交融。”耿乃靓说道。
从2003年香港高校获准在内地招生以来,已有10多万内地学生先后赴港求学,享受到教育资源国际化的便利。
常州和香港在共享教育资源方面还尝试了更多探索,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与香港华夏基金会合作,定期资助老师前往香港培训研修,学校的叶红霞老师参加了2012年的赴港研修班。
“主要去了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关注一下香港职业教育的管理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能知道自己学校的一些差距。”叶红霞回忆道。
走出去还有引进来。90年代初,刘国钧在港后人出资110万美金,在常建立刘国钧教育纪念基金会,助推常州中职教育在全国的率先起步。
以刘国钧后人为代表的香港爱国人士多次来常实地考察,关心学校发展,持续为常州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资本,促进教育资本化运作进程,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包括师资、教材、课程、考试评价、督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友好学校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有裨益的。” 市教育局国际处办公室副主任杨振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