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0 10:54:33来源:法律常识
烟台齐鲁网10月22日讯(记者 卢伟霞 通讯员 任雪娜 曲岩)为进一步减少当事人维护法律权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龙口法院开创性做起了诉累“减法”。邮寄立案、视频调解、电话预约上门办案等创新做法,让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足不出户”就打了官司,讨回了公道。诉累“减法”换来了法院司法为民的“加法”:百姓行使法律权利更加便捷,社会法治化进程更近一步。
邮寄立案 “足不出户”讨回公道
“没想到根据快递过去的材料,龙口法院就给我立了案,再通过电话、传真、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最后帮我要回了房款,真没想到打官司可以便捷!”近日,龙口法院收到了北京王振田先生寄来的感谢信。信中,王振田提到他一次也没去过龙口,也没有请过律师。
主审法官袁娜告诉记者,家在北京的王振田今年快70岁了,2010年在龙口买了一套商品房。后因房地产公司违约迟迟交不了工,王振田多次交涉未果后,决定起诉对方解除合同并退回房款。“在快递过来的材料里,老人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表示来回奔波身体吃不消。”袁娜说,在核实了相关信息后,去年4月立案庭给王振田立了案。随后,通过QQ视频等手段确认了原被告身份信息,避免了冒用当事人身份的情况。经过多次与房地产公司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老人也在一周内收到了房款。
“从那以后,针对经济困难或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到庭立案的外地当事人,我们推出了常态化邮寄立案服务,当事人只要将立案材料邮寄至立案庭,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即可立案。”龙口法院立案庭庭长王晓之介绍。去年以来,法院已为11名外地当事人通过邮寄立案、电话调解的方式讨回了公道。
一个预约电话 法官送法上门
在邮寄立案常态化的同时,龙口法院为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推出了电话预约上门立案服务。“一般是针对请求赡养费的老人,这种上门服务深受他们欢迎。”王晓之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共办理“上门立案”近20起。
八旬高龄的龙口兰高镇村民田英章,便是“上门立案”服务的受惠者之一。老人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而3个孩子几乎对他不管不问。心寒之余,老人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老人因年事已高且中风腿脚不便,不能去法院立案,老人试着拨通了法院电话。“接到电话,立案庭立即派工作人员去老人家里了解情况,协助他准备好诉讼材料后立了案。”王晓之介绍,又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立案庭主动联系与承办法官,建议法官上门判案。最终,在法官的数番调解下,3个儿子与老人达成赡养协议,老人顺利拿到了赡养金。“没出一步门,就把养老问题解决了,还避免了家丑外扬,法院想到我心坎里去了!”吴先生在电话里感激不已。
“这样岂不增加了法官的工作压力,平时法院就‘案多人少’忙不过来。”对于记者的疑问,王晓之先点头后摇头。原来,解决这一难题,龙口法院借助“法官助理”制度,让无审判资格的干警以法官助理的身份参与案件审理,实现了程序合法与人力资源优化的完美结合。“庭外调解与送达、证据交换等程序性事务,由法官助理在主审法官的指导下负责实施。”
跟着法官去执行 不怕有“猫腻”
去年年初,针对执行积案多、执行难、当事人不满意等问题,龙口法院秉承“阳光透明、双向沟通”的工作理念,探索推行了“跟着法官去执行”的做法。新做法实行后,龙口法院共有近百件陈年旧案得以顺利执行,17起执行信访案件得以顺利化解。
“很多当事人对执行法官的工作不理解、不信任,认为法官怠于执行、有‘猫腻';而执行法官也很委屈,很多案件已经穷尽了一切执行措施,但结果是无功而返,按规定这样的案件只能终结执行。”执行局局长于界明说。为此,法院转变了工作思路,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让那些催执的申请执行人“跟着法官去执行”.
“这种做法并非让申请执行人直接参与执行工作,而是亲临执行现场,监督执行全过程,加强司法公开。”于界明向记者介绍。有一次,执行法官带着申请执行人一同赶赴被执行人家中,看着被执行人家徒四壁还有两个小孩的家,再看看被执行人生活窘迫的现状,申请执行人终于明白了被执行人的处境,也理解了法官已经尽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5-692298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