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17:35:42来源:法律常识
潮新闻 执笔 王艺潼
图源:视觉中国
“只要你水光针打得够多,岁月就追不上你。”
“无手术、无线雕,30秒还你一个精致小翘鼻。”
……
前段时间,30岁的闫女士觉得自己毛孔粗大,使用护肤品收效甚微。在小姐妹的安利下,想尝试水光针、光子嫩肤等轻医美项目。兴冲冲打开社交平台做攻略,铺天盖地的种草笔记和避雷帖同时跳了出来,让她一时分不清真假。
“颜值经济”当道,医美乱象却一直存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
《指导意见》出台剑指哪些乱象?“医美刺客”将被如何整治?维权难的现状能否改善?
猖獗的医托和被毁的人生
“我的人生都被毁了!”张敏(化名)压抑不住愤怒的情绪,声音微微颤抖。
张敏是名模特,本来面容姣好的她长了一张小V脸大眼睛。但她对自己的面容总还是不满意,认为自己下巴不够翘,眼睛不够大。
张敏告诉潮新闻记者,在老乡介绍下,今年春天,她来到上海一家医疗美容医院,一次性交了三个项目整形的钱,满心期待自己变美的模样。
没曾想,从交完钱的那刻起,她就掉进了设计好的连环套。
图源:视觉中国
做完双眼皮,效果很不理想,张敏要求将剩下两个项目退款,或者更换为注射玻尿酸,医院以人手不够为由拒绝。这时候老乡跳出来,声称自己有路子,可以带她去另外一家医院打针,抵用之前交的费用。
但打完之后,张敏发现自己的脸越来越不对劲。本来应该饱满挺翘的下巴变得又硬又肿,摸起来还有两块肉条,还向外翻十分难看。经鉴定,她被打了不能注射到人体的生长因子,在皮下会越长越大,最后可能变成一颗肉瘤。
张敏找医院维权,离谱的一幕出现,医院说打针的护士并非员工,而是外面偷溜进医院的骗子,且他们院没有拿到钱,所以不负责任。等张敏终于缓过神来联系那位“热心肠”老乡时,她已将自己拉黑跑路。
“没想到认识多年的老乡,竟是和‘黑机构’狼狈为奸的医托,希望各位姐妹引以为戒。”张敏整日以泪洗面,将自己关在房里。
美容院老板娘Nico,是名资深医美人,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医美,曾先后做了鼻子、眼睛、抽脂等整形手术。
作为业内人士,她透露像张敏这样的遭遇,是行业内默认的潜规则,第三方利用“杀熟”,把客户介绍到医美机构或者美容院,通过拿返点获利。这些“渠道医院”再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精准宰客。她说,在这些“渠道医院”价格不透明,产品来源不明晰是基本乱象,更有甚者当你躺在手术台时,动刀的可能就是没有任何资质紧急培训7天就上岗的“黑医生”。
过去十余年,我国医美行业爆发式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医美相关企业9.78万家,2023年医美消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到2354万人。
与数量一起增长的,还有不断上升的投诉比例。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量增长了近14倍。
受巨大利益驱动,医美行业非法行医、诈骗、生产销售假药等行业乱象铲除不清。医美“刺客”不仅刺痛钱包,有的更成了“夺命杀手”。
图源:视觉中国
医美性质明确,“黑机构”将面临刑罚
日前,潮新闻记者走进杭州某大型医美机构,一进门还没见到医生,好几个精致妆容的导购小姐姐便迎了上来。候诊区的沙发上几乎坐满了人,来自四川的张女士第一次来面诊,她对自己的鼻子不满意,看到朋友成功的案例很心动,特意打飞的到杭州咨询。
在等待中记者和其他求美者搭话,发现他们大都要么是通过熟人介绍过来的,要么是看到了抖音、美团、小红书上的广告。虽然来之前做了很多攻略,但并没有考虑所选择的机构是否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十几分钟后,记者被带到楼上房间,接待者是名美容顾问。刚一落座,这名顾问就开始介绍店里的项目,单拿双眼皮手术来说,价格就有从7999元至23800元之间价格不等的套餐。
但点开美团页面,相同的项目最便宜只要1999。当记者询问两者的差别时,这名顾问解释说那款套餐对眼部条件要求很高,几乎没人能做。
先用低价引流,再一步步加码设套,稍一个不留神就很可能被医美“刺客”“刺”中。
近些年,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却难以铲除,不少商业机构钻监管漏洞,非法干着超经营范围、超相关资质的医美活动。
《2020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仅占总数的12%,经估算,我国非法经营的店铺数量超过80000家。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剑指“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其中对医美性质盖棺定论,明确了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这句话要圈起来,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的机构,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这意味着以后医美机构的准入门槛将更加严格,给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明确了界限,让那些打着医美旗号玩跨界的机构将无处遁逃。
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孙燚告诉记者,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学,包括注射(打针)在内的医疗美容项目都必须要在医疗机构内由拥有专业资质的医生进行操作,生活类美容院是没有资格做任何破皮类的美容项目的。
他表示,对求美者来说,安全是第一要义,因此选择合法合规的整形机构非常重要。要想确定一家医疗机构的资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根据相关规定,该证照需要在机构内公示,通常都会展示在显眼处。
他还提醒求美者,要擦亮眼睛辨别产品。在工作室、小作坊式的非法机构被注射假药,结果美容不成反遭伤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在非法机构接受注射后出现的问题,包括中毒、感染、血管栓塞甚至失明等非常严重的情况。孙燚说:“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来的时候浑身无力,说话都说不清楚了。”经过问诊,原来她在工作室注射过了不明来源的“瘦腿针”,几乎可以肯定为假药。
因此他也提醒求美者一定要去认准机构的资质和明确药品渠道的合法性。
图源:视觉中国
部门联合监管,维权难有望改善
除了明确医美性质,《指导意见》中提到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医疗美容行业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有利于补上监管漏洞,以监管手段防止医疗美容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在此次联合发布《指导意见》的十一部门之列,医美乱象一旦碰触刑事红线,将更难逃刑罚。
“医美属于医疗活动,意味着其兼具消费和医疗两方面属性,能够更大程度上保护求美者的人身和健康权。”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齐林介绍,过去医美纠纷维权难是由于此前医美行业未受到相关的具体法律和法规的约束,因此造成了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医疗美容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亦存在较大争议。
其次,是在医美纠纷维权过程中,医疗损害鉴定材料收集和鉴定都比较困难。因此在维权中,求美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得不到保障。
马齐林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一方面能在医美的消费属性层面推动行业监管常态化和规范化,为行业乱象和无序的市场环境提供行政和司法的规制武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强化医美的医疗属性,为医美服务正本清源。
求美者如果在医美机构遇到侵权,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机构应当填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隐匿、毁灭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此条款能够有效解决维权伤情材料和鉴定难的痛点。同时,无论任何人,一旦涉及到非法行医,都将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肃清行业“内毒”,医美“刺客”收手,希望张敏们的维权之路不再艰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管哲晖 霍建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