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21:50:13来源:法律常识
“弄错了弄错了,方兴庆没犯罪。”
1981年的这天,洛阳警方开着警车,将刚刚抓走不久的方兴庆又亲自送了回来。为了避免误会,警察还向村民解释说方兴庆没有犯罪。
面对村里人好奇的眼神,方兴庆也只是摇摇头表示没什么事情,毕竟自己做的这件事,确实会比较容易引起误会。
方兴庆是专门“造假”的,凭借这份手艺,他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而且他还十分慷慨,在村里人来求师学艺时,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份“造假手艺”传授给了全村人。
他带领全村人,让烟涧村的产值不断攀升,2020年达到1.6亿之多,让周围村落的人羡慕不已。
方兴庆到底是如何走上“造假”之路的?为什么他“造假”却不犯罪呢?这背后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1981年春节前,许多单位都已经开始放假休息,而上海海关的工作人员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快看,这里有很多古董!”
一个工作人员一声惊呼,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围了过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海关检查中,一个包裹中竟然有大批的古董!
这些古董大都是青铜器,上边锈迹斑斑,可以看出年头久远。青铜器可谓是无价的黄金,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个案件就是走私文物的大案。
海关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相关的领导。
上海海关为了将这个“走私文物”的大案尽快调查清楚,立即组织了相关的人员,成立专项调查组调查此案。
在对这些青铜器清点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有些文物十分眼熟,甚至有些青铜器此时应该被收藏在博物馆中。
暂且不论面前的这批青铜器是真是假,但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文物,就证明其中肯定有一个是假的。
事不宜迟,上海海关立即对寄件人实施抓捕。
根据寄件人的线索,调查组的人员立即前往烟涧村,寻找贩卖赝品的嫌疑人方兴庆。
一番长途奔波之后,警方终于来到了伊川县烟涧村。
走进烟涧村,警方就立即发现了村子里的不同。从村民的门口经过,明显能够听到叮叮咣咣的敲击声以及打磨器具的声音。
难道这里是制假贩假的窝点?
带着这样的疑问,调查组的人员根据提前掌握好的线索,迅速来到了方兴庆的家中。
但当调查组的成员来到方兴庆的家中时,让大家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
方兴庆家里门没关,而他正坐在院子里,神态自若。
他的手里拿着一个青铜器打磨着,而他家的院子以及房间内,还摆放着完工或未完工的青铜器。
“你是方兴庆吗?你……”
看着面前方兴庆若无其事干活的情景,警察们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询问了。
看到警察前来,方兴庆显得十分镇定,他没有太多震惊,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虽然方兴庆说自己并没有制作赝品售卖,但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警方还是将方兴庆带回了派出所深入调查。
在派出所内,方兴庆将自己所做之事如实向警察诉说。
随着方兴庆的诉说,警察们这才了解到,原来自己确实是冤枉了方兴庆,抓错人了。
方兴庆从事青铜器仿制这项工作已经很久了,而且在他对这些仿制青铜器进行售卖时,也都是会向对方说明这些都是假的,把它们当作工艺品来售卖。
方兴庆的这种行为只是售卖工艺品而已,根本谈不上倒卖古董。
事情经过很清楚了,方兴庆并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询问清楚后,警方就将方兴庆送回了家中。
村里的一些村民看到方兴庆被警察带走又带回来,都觉得十分稀奇,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特别是听到警察的解释说方兴庆没犯罪时,大家更疑惑了,方兴庆到底干了啥?
面对村民们好奇的眼神,方兴庆指了指那些青铜器,说道:“还不是因为它们!”
而方兴庆与这些青铜器之间的渊源,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了。
方兴庆1942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烟涧村,那时的烟涧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
但其实在几千年前,这里也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
几千年前的烟涧村及这附近的位置,被当时的上位者认为风水宝地。而且,当时祭祀时所需要的青铜器物,大都是烟涧村的村民制作的。
可以说,烟涧村有着代代相传的青铜器制作手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赚钱的重点放在了农田耕作上,鲜少有人继续制作青铜器。
就算有人还会这门手艺,也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方兴庆的父亲也在祖辈的手中接手过了青铜器的制作及修补手艺,但传到方兴庆这一代,所剩下的“干货”已经不多了。
但方兴庆从自己的长辈口中听到了很多故事:我们村里有古代帝王的墓葬,而那些帝王的陪葬品都是金银珠宝,还有很多高高的青铜树、青铜鼎……
“帝王的墓里一定有好东西,说不定还能卖钱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小时候的他很喜欢在田野里玩耍,去捡东西。
但他捡得最多的就是一些不起眼、毫无用处的青铜器的碎片。
日升月落,时间一天天过去,方兴庆也渐渐长大。长大后的他早已不再执着于从地里捡出一些好东西发财的想法,而是像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在做农活挣钱。
但他还是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因为从小就听关于青铜器的故事,因此他很喜欢看一些与青铜器相关的书籍。
对于之前父亲教给他的一些修补青铜器的方法,他还会时不时地回忆一下。
面对不好好干农活,只知道看书的丈夫,方兴庆的妻子是不高兴的。她希望丈夫能够把时间多花在地里,把庄稼侍弄好。
但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她的想法。
那一天,方兴庆在地里锄地时,偶然发现了一面镜子。他将这块镜子带回家后清洗干净,这才发现是一面青铜镜。
这面镜子因为长期埋在泥土中,因此满是锈迹。它的背面有着精妙的花纹,虽然有些地方是残破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
看着这面镜子,方兴庆蠢蠢欲动,他想尝试修补一下这面镜子。
此后,方兴庆一门心思扑在了修镜子上,整天饭也忘记吃,觉也不想睡,地里的农活更是不干了。
看着对镜子痴迷的丈夫,方兴庆的妻子气坏了。但面对执拗的丈夫,她也无可奈何,只是几次三番地对着丈夫抱怨,说他不干正事。
为了修复青铜镜,方兴庆想了很多方法,看了很多资料,但有些方法所需要的技艺是他无法达到的。
而且,修补青铜器与修补桌子椅子东西还不一样,不是简单的加上胶水把洞堵起来就行。
方兴庆试了一种又一种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没有放弃,又四处打听谁会修补青铜器,还到处查找资料研究。最终,他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方兴庆找来胶水和锈粉,将这些东西撒在破损的地方等它凝固。接着就是更加复杂的刻花纹,打磨铜镜、做旧等步骤。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这面铜镜竟然真的被方兴庆修理好了。
看着这面完整的镜子,抚摸着上面的花纹,方兴庆内心五味杂陈。
他又是激动,又是兴奋,像对待孩子一般将这面铜镜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
不久之后,一位商人的到来让方兴庆了解到了自己的修补技术是有价值的。
当时,许是听说烟涧村这里有古迹以及地下墓葬,一些文物贩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想要“捡漏”。
文物贩子出价很高,村里许多人都将自己家里的一些青铜器拿了出来,卖出了好价钱。
方兴庆得知了这件事,也将自己全力修补的青铜镜拿了出来。
“这可是好东西!而且一点也没有残破,保存得这么好!”
收文物的商人一看到方兴庆的这面铜镜,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接着,他左看右看,还拿出放大镜观察着上面的图案花纹。方兴庆紧张极了,他知道,如果被商人发现是修补过的,那肯定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久经沙场”的文物商人竟然丝毫没看出来这面铜镜修补的痕迹,给出了100元的高价!
这可把方兴庆及他的妻子高兴坏了,要知道在当时,在工厂里上班的工人一个月也只有几十块的工资呢!
有了上一次成功的经验,方兴庆便有了利用文物来赚钱的想法。而他的妻子也一反常态,表示大力支持,毕竟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时,新的问题摆在了方兴庆的面前。
上次得到铜镜是偶然,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又不是天天都有,想要赚钱,还是得想别的方法。
这天,方兴庆闲来无事,翻着自己的那本关于青铜器的书。
他发现,这其中不止有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发掘过程,而且对于所介绍的青铜器,还配有非常清晰的图片。
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会改变自己,乃至全村人的命运。
方兴庆一番思索过后,决定仿照真实的青铜器文物做工艺品!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就立即付诸行动了。
因为之前从父亲的身上学到了一些制作青铜器的方法,因此对于仿制需要怎么做,他还是心里还是有一个大致方向的。
而且他知道,自己如今的技艺不够精湛,只是刚刚开始制作,所以一定要从简单的器物开始。因此,古铜钱变成了他的第一个仿制对象。
铜钱内方外圆,上面会有一些花纹或字,制作起来相对简单。
方兴庆最先做的一步是制作模具,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跟着照片认真制作着。
铜钱的大小是多少,他就在自己的模具上丈量出相应的大小裁剪。照片上的铜钱是什么样的花纹,他便一笔一画地描摹,刻下来。
有时,他费尽心力做出了模具,但浇灌出成品后却发现花纹还是不对劲,这时又只能重新来过。
为了了解真正的文物是什么样子,方兴庆甚至会花钱到博物馆里参观,认真研究着文物的样子。
为了制作仿古工艺品,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成功的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方兴庆也遇到过许多挫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最终,经过不懈努力,这位其貌不扬的农民竟然真的把古铜钱做出来了!
简单的铜钱做完了,就要一点点进步,方兴庆开始做铜镜、鼎甚至是更难的青铜树。
他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前进着。
而付出也终会有回报。
方兴庆制作的仿古青铜器工艺品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他将这些东西拿到集市上城市里出售,很快被抢购一空,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即使他的技艺已经十分娴熟了,但他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认真钻研着。
到后来,方兴庆制作出的工艺品,已经能骗过大师的眼睛。
他仿照文物做出的“牛鼻象背铜镜”,在专家的手中转了一圈,也没有被发现是赝品。
一时间,大家都知道烟涧村有一个文物“造假大师”方兴庆,而且赚了不少钱,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想要取经。
这个时候,要不要将手艺传授给其他人,变成了方兴庆最纠结的一件事。
一方面,他害怕自己如果将这门手艺教给其他人,就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另一方面,他觉得只有大家都做这个事情,将这个产业发展起来,最终才能创造出更大市场。
几番犹豫之后,方兴庆最终决定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想要学习的邻居朋友们。
而此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方兴庆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方兴庆的无私教导下,烟涧村会制作仿古青铜器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此后,大家只要谈论起仿古青铜器,烟涧村就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但这条产业链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得太逼真了。
方兴庆等人是将这些青铜器按照工艺品的价格贩卖的,而且在贩卖的时候会明确告诉买家,这是假的。
但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商人,会在明知这些东西是假的情况下将这些青铜器按照真的文物来售卖,从中赚取差价。
而这就导致方兴庆等人有时会被警察叫去问话,虽然说最终都能证明自己是没问题的,但是长此以往,大家也是烦不胜烦。
“要想一个方法将这种情况杜绝。”这是在当时的方兴庆思考最多的问题。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将自己所制作的青铜器上打上独属于自己的“印章”,这样就不会再出现有人错将工艺品当文物来买的现象了。
方兴庆使用了这个办法后,也教给同村其他制作青铜器的村民们使用。
这样下来,烟涧村制作青铜器工艺品的行为更加合法,也更加让人放心了。
如今的烟涧村已经成为了生产青铜器工艺品的“第一村”,这里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仿古青铜器制造基地。
现在的烟涧村有四分之一的人家从事着仿古青铜器制造的行业,而仿古青铜器制造也是如今的烟涧村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谁又能想到,烟涧村如今的繁荣景象最初竟是由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身上得来的呢?
而方兴庆的侄子方长站继承了他的手艺,开了一家仿古青铜器厂。
烟涧村的青铜器工艺品的类型很多,他们除了仿制大家耳熟能详的青铜器文物外,还会进行创新,制作出实用的台灯等日用品。
由烟涧村制作出的青铜器工艺品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招牌,在国外也很受欢迎。
而中国一些商店或是博物馆需要仿古青铜器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烟涧村,来这里定制购买。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而在国家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不少青铜器的影子。
方兴庆制作仿古青铜器,一方面让自己及村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让青铜器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独属于中国的灿烂文化。
如今烟涧村所拥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方长兴老人,他敢于做“吃螃蟹的人”,勇于分享自己的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而他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民经过努力钻研,都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甚至拉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只要努力、奋斗,一切皆有可能,方长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对于方长兴制作仿古青铜器,带领全村致富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写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