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债务逾期最好的办法,逾期催收经验介绍

时间:2022-11-10 22:45:19来源:法律常识

当债务逾期后,机构是否实时同步上报征信,还是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除非及时还款,否则都没有办法去改变太多,但是逾期后的第二天,甚至是即将到还款日,都会接到客服或者催收人员的频繁电话提醒。

当我们实在无力还款的时候,第一个要面对的大概就是频繁的催收了。

在之前或许大家都听说过爆通讯录,村委会接到通知,收到律师函起诉短信等等各种催收的手段

可真的催收就完全无法沟通吗?其实催收电话如果沟通合适是可以降低自己的损失。

今天就跟大家讲讲跟催收人员有效沟通的几种方式。

第一:明确告知不要联系工作单位,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没了收入就更没有办法还款了。

第二:可以直接跟他说你不会跑路失联,如果有时候频繁打电话肯定没办法每个都能接到,有急事发短信,看到都会回复,甚至还可以约定某个休息时间才能接到电话,例如白天工作时规定不能带手机,确实接不到电话。

第三:欠款的事情时自己的责任,没有去逃避自己的债务,不要联系除自己之外的其他联系人,家里人有疾病或者心理能力差,万一出什么事情造成不良后果,肯定是要去追究法律责任的。

第四:一定要告诉对方,自己因为特殊原因暂时没有还款能力,一直在想办法努力赚钱筹钱还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的。

第五:想要去协商一定要去直接找到银行或者平台,不用去找催收,因为催收没有处理权限,如果有任何催收人员行为不当,一定要保留好证据。

以上这五种就是逾期后和催收有效沟通的几种处理方式。催收人员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一定要保留证据。哪些地方是违规的,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其实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下面附一份资料给大家对比一下


附: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三章行为规范(13-26条)

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第十五条 在开展债务催收时,催收人员应第一时间表明所代表机构的名称,现场催收时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及借款资料。

第十六条 催收人员在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沟通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第十七条 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第十八条 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第十九条 从业机构应当指定收款渠道,催收人员不得使用其他渠道或方式收取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还款,也不得以催收名义非法收取额外费用。第二十条 现场催收人员着装须文明得体,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穿着误导性服装

第二十一条 现场催收应全程录音或录像。现场催收人员应主动告知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录音或录像行为。

第二十二条 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第二十三条 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抢掠或破坏债务人及其他人员财物。

第二十四条 现场催收人员如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发生冲突,应主动报警。

第二十五条 催收人员不得诱导或逼迫债务人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逾期债务

第二十六条 催收人员不得冒用行政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名义开展催收。


把《互联网催收自律公约》的这几条记下来,遇见暴力催收,得录音保存证据,以后可以作为谈判的证据。

刚才说的几条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其实关于我们自己也要准备一下应对的一些方式,不要一味的退缩。

1.建议申请一个新的号码,两个号码中新的拿来日常使用,旧的拿来专门应对催收电话,约定好沟通时间,例如中午或者下午下班后,不要关机,工作时设置成精英的状态。

2.专门把催收的电话号码做一个标记,哪个银行哪个平台的,一看号码就知道是谁,区分好跟每个银行或平台的沟通的进度。

3.如果接到催收电话,第一次沟通的时候,无论对方说什么,一定要反问几点,是哪个机构、工号多少、叫什么名字、机构地址名称电话是多少、欠了多少钱、利息是多少,我的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委托证明。哪怕他不给你讲,你也一定要问,目的就是让他知道你懂法,不要听他忽悠了。


以上就是和催收相爱相杀的一些技巧步骤,只要灵活应用,完全能够降低甚至避免掉自己的很多损失。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下面评论区大家互相沟通学习一下。

支持作者小爻的,可以动动小手免费的点赞收藏点一下哦!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