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本事”借的钱不用还?反催收联盟死灰复燃

时间:2022-11-10 23:08:39来源:法律常识

“早上八点,马上金融的电话准时打进来!接着是美团、360借条、好分期……一天少说五十个电话,一边对骂,一边跑客户,真是充满激情……”在一个小贷逾期上岸交流群里,刘力(化名)描述自己被催收的状态。

“原本只是想着短期过渡一阵子,现在没想到拆了东墙补西墙,已经欠了十几家平台了。”刘力说。

反催收联盟并非近期新出现的产物。“如果说之前可能是还款意愿的问题,那疫情后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上升了,这个人群在比重上发生了变化。”全民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抱团取暖

反暴力催收大旗被高举

一场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

“原本借了6万元做生意,因为疫情全赔,现在连本带利要还12万。我感觉快活不下去了!”钟灵(化名)在交流群内哭诉。

钟灵加入反催收联盟并非是为了获得减息或免息的“特权”,只是想进来找同伴倾诉一下,寻找心理的安慰。“签合同的时候人家客服就告诉你利息本金该还多少,结果用钱的时候一时爽,用完了不还肯定不行啊。”钟灵说。

但并非所有的成员认可她的观点:“高利贷国家都不支持,你要还是你自己的事哦!”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反催收联盟在疫情期间再度成为焦点,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疫情期间借款人现金流压力普遍变大,很多借款人面临个人征信受损的恐惧,难免慌不择路,这为反催收联盟的死灰复燃提供了土壤。当然,也有一些借款人现金流没有问题,故意搭金融抗疫政策的便车,寄希望于通过反催收技巧达到减息甚至免息的目的。

这一高举反催收大旗联盟的逻辑链条是——“因为金融机构暴力催收,所以我反催收。”乍一听觉得合理,其实仔细分析却是漏洞百出。

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晖分析,关于暴力催收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正规的第三方委外催收公司和讨债公司的区别。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催收环节的操作、对委外催收人员的要求都很高。因为现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比较严格,违规的代价很大。暴力,也可能只是一种说法或借口。

“自从2019年大力整顿后,暴力催收现在实际已经不存在了。没人敢暴力催收,骂人一般都不敢。上门见面的极少,上门了也不可能暴力。”罗京认为。

记者观察到,群内成员所说的“暴力催收”更多集中在“爆通讯录”这一行为上。因为用户想要申请网贷,大都需要授权手机的权限,包括运营商认证信息、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地理位置等,如果你不同意授权,那么将无法使用这个APP。

在授权访问通讯录的情况下,逾期人员受“爆通讯录”的恐惧笼罩着,既怕又没有办法。“我自己的事情,打扰我就算了,骚扰我身边的人也太过分了。逾期的时候我把紧急联系人全部改了,通讯录全部删了,不知道有没有爆我的通讯录。”林一(化名)在群内表示。

在反催收交流群内,成员与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之间火药味十足,水火不容。从群内的代称就能窥见一斑:成员将其称之为“催狗”,甚至有QQ群索性将名字改为“反催狗”,公然宣战。

据记者观察,在一些招聘网站上,除一些大型银行外,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对于催收员的招聘要求仅设在高中学历,在职位的硬性指标上几乎没有特别要求。

消费借贷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其后顺应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和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的趋势,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不断地加速扩张。

2017年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分水岭。当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和P2P网络借贷风险整治办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141号文”),严格约束P2P企业的多项出借行为。此后,P2P开始被逐步清退,网络小贷公司牌照也被停止发放。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我们从小深信不疑的常识。但《债 : 第一个5000年》的作者大卫·格雷伯却认为,如果不论多么愚蠢的贷款都能获得偿还(例如不存在破产法),那么结果将是毁灭性的,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债权人借出愚蠢的贷款呢?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在授信方面的把控不严,也是不良贷款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xxx(某网贷平台)天天给我发额度,就像是个毒瘤,这几个月烦死人。如果它不给我发额度的话可能我早就上岸了吧!”陈米(化名)在群内抱怨道。

据专业人士介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依旧存在非法放贷的现象,由此导致这些反催收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其实反催收主要反对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于真正有牌照的金融机构,违约成本很大。

滥用规则

灰色地带盛开野蛮之花

“反催收联盟的兴起,扰乱了催收行业正常秩序,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但这些反催收技巧更多属于对合法规则的滥用,无论是催收机构还是金融机构,很难低成本地有效应对。”薛洪言对记者表示。

薛洪言所说的对“合理规则”的滥用,正是这些年亟需解决的灰色地带!

受疫情的催化,近期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讲反催收的账号。“停息挂账”这一专业术语,与之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在特殊情况下,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但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随之产生的另一个专业词汇是——“还款意愿”。在短视频里,专业人士指导说:如果是银行信用卡,建议不要失联,保证每个账单期有还款记录,主动和银行协商。如果你实在是代还和最低的方式都没法还,就每天还一块,钱多的时候每个月还个两百,和银行协商,依据的也是上述规定。

此外,“就算被起诉,最多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息范围内还,超过36%还会退息”,这条指导话语背后对应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也难怪反催收联盟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征信的不敢拖,不上征信的都是高利贷,能拖就拖。

某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倒闭了一批催收公司,据说有些催收公司的人员反水加盟反催收行业,助力这些人应对催收。这些专业人士入场是让反催收联盟看起来越发“专业”的一个原因。

王晖介绍,这些反催收联盟利用大部分客户不了解金融机构关于息费规则等的规定,诱导他们支付一定费用承诺帮他们去做减免分期等,并利用投诉等手段来要挟金融机构和委外公司进行敲诈,本质上就是骗。

当然,有些指导并非全然正确。反催收联盟中有人指导,互联网金融仲裁在国内是个新型模式,目前运作得不是很成熟,国内的法院很少配合互联网仲裁,所以大家收到的仲裁书等同于白纸。

对这一看法,中国银行(港股03988)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律师表示,不管是网络仲裁,还是线下仲裁机关的仲裁,仲裁裁决的执行均需要通过人民法院完成。互联网仲裁作出的裁决书是有法律效力的,在借款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时,申请执行人可凭该生效裁决书向被执行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围绕反催收还形成一些黑色产业链。记者发现,在反催收网上,有各种介绍反催收技巧的视频。其中在VIP专区,不同等级的会员(68元-298元不等)能享受不同程度的反催收教学服务。

在某宝平台上,“网贷防爆通讯录拦截”等软件颇受欢迎,价格在10-30元不等,这些软件配的文案是:凭自己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通讯录里有一个认识我的,算我输!

在今年3·15来临之际,21CN聚投诉平台投诉增量暴增,其中新增3万多件待审核的对捷信的投诉,大部分投诉问题集中于“捷信金融利息高”。面对借款人整齐划一的投诉话术,聚投诉做出大幅度的“后退”:此类不规范投诉一律予以退回,请投诉人按要求重新确认并说明后,才能再次提交投诉。

薛洪言分析,很多时候,金融机构之所以对老赖屈服,担心的是监管投诉压力和舆论曝光压力。短期内面对投诉集中爆发的现象,在缺乏单个甄别能力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和舆论媒体应适当淡化“投诉等于负面”的简单逻辑,不简单传导压力,给金融机构和催收机构更大的空间。

完善征信

首部民法典禁放高利贷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时提到,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新鲜出炉的民法典草案更是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催收行业要尽快立法为好。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行,在这个背景之下,失信违约的成本肯定是越来越高。”罗京对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提交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的议案。

肖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催收其实是金融借贷法律关系逻辑闭环中的重要一节,催收本身无错,但催收方式方法容易滋生暴力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系列问题。委外催收的金融机构作为委托人,不仅需要审慎选择接受委托催收的机构,还需就催收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催收行为引发不良社会反应或恶性事件,委托人并不能因为将催收活动已经委外等理由完全置身事外。而催收机构本身也应建章立制,虽说目前催收人员并不像律师一样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但提升催收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催收人员的法律知识,了解催收行为红线等对合法合理催收具有重要意义。

薛洪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可通过完善行业黑灰名单的形式,强化对老赖的甄别和事后打击,优化社会诚信体系,对老赖行为形成更强的威慑力。随着疫情的结束,借款人现金流普遍缓解,反催收联盟的热度有望降下来。对金融机构而言,当务之急依旧是聚焦业务和风控等核心能力,不必为短期现象付出太多精力。

一位成功上岸的网友完成了自我救赎后,在群里留下这样一段话:当代各类毒鸡汤的灌输,使得超前消费的行为肆意盛行,而当个人经济财物循环出现断裂的时候,就开始“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各位,先走一步,祝好运。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