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开学季高发骗局 捷信助力大学生金融素养教育

时间:2022-11-10 23:27:38来源:法律常识

  开学季来临,又一届莘莘学子满怀憧憬迈入大学,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大学校园也在不断滋生新的金融骗局,以“助学金”钓鱼、电信诈骗等手段实施的“杀生型”金融诈骗屡有发生。

  作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金融服务伙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在开学季特意为广大学生群体盘点校园高发金融骗局,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意识和防护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安心开启逐梦之旅。

  识别校园花样骗术 学习金融反欺诈“第一课”

  为持续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消费者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今年9月起,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1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并特别强调要围绕“一老一少、在校学生”等重点群体进行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切实加强其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年群体由于热衷新鲜事物,加上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薄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对象。去年,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万余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41.5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曾遇到过金融诈骗。这其中,电信诈骗、钓鱼网站等诈骗类型最为多发。面对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涉世未深的大学新生如何准确识别诈骗手法,将是步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课”。

  为此,捷信提醒广大大学生要树立反欺诈意识,提高金融风险鉴别能力,注意甄别各类诈骗手法。首先,钓鱼诈骗是大学校园内频发的骗局之一,不法分子冒用辅导员、学校等名义,向大学生发送“缴纳学费、住宿费或办理助学贷款”等诈骗信息,引诱其点击短信中的非法链接,并通过预先设置好的钓鱼网站骗取受害人钱款。此外,网络电信诈骗也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不法分子以“只需一部手机,轻松日赚几百元”的幌子作为诱饵,吸引想勤工俭学的学生投入骗局中,更有一些骗子冒充监管人员或互联网平台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支付账户必须注销,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来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中。

  捷信提醒,广大学生群体需不断强化自身金融知识及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随意透露给他人,以防被他人冒用去实施诈骗行为。如遇相似情况,切记首先与老师、学校或官方工作人员进行核实,不可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进行风险操作,牢记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启用的涉诈短信预警号码“12381”和国家反诈中心统一预警专号“96110”,如若收到“12381”发来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或“96110”打来的电话,应当提高警惕并及时中止正在进行中的付款行为,谨防陷入金融骗局。

  享受美好校园时光 从树立理性消费观开始

  身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时常面临各类诱惑,他们好奇心强、拥有超前消费意识却无固定收入来源,极易陷入金融风险中,因此,树立理性消费观也尤为重要。

  捷信提醒,在甄别金融风险的同时,捷信提醒所有大学生朋友树立合理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抵制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以免影响个人征信以及今后的经济生活。首先,个人消费时一定要提前规划,量力而为。无论是银行借贷、还是使用信用卡均需按时还款。如果逾期,逾期记录将记录到个人信用报告中。个人信用报告是记录你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的文件,是属于你的“经济身份证”,良好的还款记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方便日后买车、购房等经济生活。与此同时,在享受金融服务时,还应选择正规机构及渠道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

  大学校园生活是广大学子逐梦之旅的重要阶段。守护国家“中坚”力量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们加强金融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提高相关法律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规金融消费机构肩负起正确引导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始终关注下一代人才的成长与生活,秉持正规、有序、合理的经营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未来也将持续助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金融风险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为他们筑起金融安全“防护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