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消金被暂停征信查询权限;捷信消金被列入观察名单; 中银消金收百万罚单;百行征信3年收录信息超2亿人丨21消费金融参考第五期

时间:2022-11-11 13:40:56来源:法律常识

【监管与行业政策】

1、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

4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

约谈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从支付业务、个人征信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整改要求,要求被约谈企业对照问题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参加约谈的企业表示,将全面对标金融监管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到位。

解读:在4月12日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后,4月29日监管又约谈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本次约谈的13家企业都是综合经营、业务规模庞大、行业影响力强的互联网平台,显示出监管对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

约谈中,监管明确提出7点要求,其中“严控非银行支付账户向对公领域扩张”、“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和互联网保险业务,防范网络互助业务风险”、“规范企业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为,禁止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和从业人员交叉任职,保障机构经营独立性”等,均属于此前公布的蚂蚁集团约谈整改措施中未具体出现的内容。

2、央行上海总部通报2020年度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情况

4月29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消息称,近日向上海地区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通报2020年度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情况。2020年累计作出31项行政处罚决定,包括12家金融机构和19名直接责任人,罚款金额总计1053万元。

央行上海总部称,2020年行政处罚的案件中,以下4种典型违法行为较为多发,包括未按规定对高风险客户采取强化识别措施、未经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违规查询个人金融信息、发布引人误解的营销宣传信息。

解读: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良莠不齐,部分企业存在上述违规行为。近年来随着监管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违规查询个人金融信息问题已有所好转,但仍有公司违规营销宣传,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声称“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等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对此,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进一步规范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

【机构动态】

1、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晋商消费金融被央行暂停征信查询权限

5月25日,“个人征信报告出现侮辱性字眼”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近日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了“专业做X十年”字样。经中国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协调,涉嫌上传不当信息的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晋商消费金融”)已做了在线删除处理。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再发公告称,为切实保护信息主体征信合法权益,规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的操作行为,决定从即日起暂停晋商消费金融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责成其内部整改,切实落实各项监管要求。

2021年5月11日,山西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2020年下半年山西省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2020年下半年,全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诉总量为825件,合计占投诉总量的45.21%。其中,晋商消费投诉444件,占全省下半年投诉转送量的24.33%。

解读:在这起个人征信出现侮辱性字眼的投诉风波的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晋商消费金融内控的问题,该公司个人投诉量居高不下也同样引起了注意。晋商消费金融的行为不仅对借款人造成损害,也对消费金融行业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2、捷信消费金融“跌落神坛”,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5月8日,联合资信发布公告称,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首家消费金融公司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因疫情和线上化转型的双重影响,从净利润看,捷信消费金融失去了龙头地位,以1.36亿元位列第八。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分别以16.68亿元、13.5亿元、7.12亿元位列前三,苏宁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则分别亏损近0.5亿元、0.96亿元。

解读:作为首家外资全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曾依靠其强大的线下业务长期居于行业龙头地位,但在线上化和疫情的冲击下,重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近年逐步跌落,业绩大幅缩水,也陷入“转型困境”,此前被曝出“变相裁员”。

3、蚂蚁小贷两只ABS项目发行终止背后:消费金融行业整体ABS融资降温

上交所在一天内终止26个ABS项目发行,涉及金额达到1536.26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本次批量终止ABS项目系正常审核流程。2021年1月18日起,上交所审核系统恢复计算资产支持证券的反馈意见回复时限和中止后触发终止时限。这意味着,上述ABS项目被终止是出于发行方未能及时推动发行进程,引发系统集中清理所致。从整体来看,“蚂蚁系”小贷公司发行ABS项目规模在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解读: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一方面适当降低了消费金融公司的拨备监管要求,另一方面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正常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且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拓宽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受疫情影响,部分消金公司出于对底层资产质量的风险考虑,业内对撬动资金杠杆较为谨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放缓,近两年整体消费金融行业ABS融资降温

4、中银消费金融因以贷收费等违规问题被罚款百万

5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中银消费金融因违法违规事实被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00万元。

中银消费金融曾收百万级罚单。在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因在2015年至2017年间,部分消费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被处罚款共计150万元。

解读:中银消费金融处罚已非首次。作为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银消费金融在经历了前期快速发展后逐渐掉队,2020年实现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降30.99%。

5、百行征信成立三周年 收录信息主体超2亿人

5月23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百行征信”)对外公布成立三周年业绩数据。截至2021年5月22日,百行征信累计拓展法人金融机构2084家,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信息主体超2亿人,面向市场推出征信产品28款,所有产品累计调用量突破7.1亿笔。

解读:百行征信未来将依据对信用“白户”群体的进一步调研,以及合作伙伴的实践与各界反馈意见,在持续深入研究基础上,积极探索服务信用“白户”。新开发的个人征信产品包括场景定制评分、信贷行为标签、多头申请监测、共债预警、消费行为指数、客户白名单等。

6、湖北消费金融拟申发25亿个人消费信贷ABS,2020年净利1566万同比大降84%

2021年5月25日,中国货币网披露,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两年“楚赢”系列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注册申请报告,报告显示申请注册总金额为25亿元,发行期数3-5期。

解读:2020年湖北消费金融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对资金需求较大。2020年,湖北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已从2019年的2.21%上升至2.32%,2020年全年录得净利润1565.75万元,同比大降84.5%。

7、尚诚消费金融高层再生变,上海银行、携程两大股东“话事权”博弈?

5月6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两则任职批复显示,监管核准了冯雁担任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淡敏担任董事的任职资格。值得关注的是,冯雁、陈淡敏二人均来自公司二股东携程集团。

解读:尚诚消费金融开业三年多以来,累计净利润尚未破亿。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尚诚消费金融分别亏损1300万元和1600万元。在开业第二年扭亏为盈, 2018年实现净利润2043万元。高层注入“携程”血液是否能给尚诚带来扭转仍未可知。

8、净利降四成,海尔消费金融怎么了?

2021年4月29日,红星美凯龙在年报中披露了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0年业绩数据,海尔消费金融2020年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下降15.33%;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下降40%。与此同时,海尔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也是连续两年下降,财报显示,2020年,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01.5亿元,同比降1.40%;截至2019年底,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减少12.75%。

9、唯品富邦消费金融高管落定,一把手来自唯品金融

近日,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筹备工作已经完成,开业在即。在人员任用上,公司前期高管人员来自唯品会和富邦华一银行;此外,多位从业者表示,其一把手为王义华,此前任唯品会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9月30日,四川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获批筹建。其股东方除了唯品会外,富邦华一银行还持股25%。富邦华一银行为富邦金控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前身华一银行是首家由海峡两岸共同出资组建的商业银行。

解读: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布局较早。其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相关布局,并于2015年正式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同期其消费金融产品“唯品花”正式上线。然而,其金融业务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财报,从2016-2019年末,唯品花的信贷余额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57亿元和13亿元,其中2019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同比跌幅达77.19%。唯品富邦消金能否扭转局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10、84款APP被通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被指“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马上消金等四家消金公司也“榜上有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包含36款安全管理类APP及48款网络借贷类App。其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旗下两家银行系APP上榜;马上消费金融旗下app安逸花、平安消费金融app、中原消费金融app及招联消费金融旗下招联好期贷app四款消金类app“榜上有名”。

解读: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各类app违规获取个人信息等问题的整改持续加码,金融机构旗下相关APP也逐渐成为监管整治的重点对象。点名通报的同时,多方文件也在陆续出台。2021年4月8日,央行发布《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指出金融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泄漏、滥用、篡改等安全威胁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从金融机构内转移扩大至机构间和行业间,甚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众利益。

11、央行要求明示年化利率已50天 美团等机构还在“躲猫猫”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21〕第3号(下称“新规”)表示,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新规指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营销和签订贷款合同时, 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贷产品在官方渠道公示过年化利率,但在具体消费场景中,这些产品的年化利率又不约而同地“躲猫猫”。

解读:目前,互联网巨头争相抢夺“金融+消费场景”赛道。消费场景已成网贷拓展和促成交易的主要场所。然而,相关机构对信贷产品年化利率的公示依然执行得不尽彻底。

12、明令禁止,大学生却还能在这些平台贷款?记者实测24款产品

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测评发现,无论是“杂牌军”互联网消费平台,还是“正规军”持牌金融机构,均没有在其宣传页面明确提示“学生不能贷款”;多款产品在其宣传页面、服务协议里均无提及不为学生服务,需咨询客服才能得知;还有个别贷款产品虽然告知记者学生不能贷款,但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依旧出现了“学生”选项。

解读:在大学生贷款需求和贷款风险难以兼顾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成为校园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针对性、定制化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利率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融消费观,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

整理点评/消费金融研究团队李览青 吴霜

统筹、编辑/卢先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货币网、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南方都市报系、蓝鲸财经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