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8:12:09来源:法律常识
为净化西藏辖区征信市场,引导全区民众关爱自身信用记录,保护征信合法权益,人行拉萨中支将6月定为西藏辖区征信宣传月,组织辖内各级人民银行和征信接入机构、证券保险机构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布风险提示,并组织开展了“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现场宣传活动。
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张斌表示,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诱使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甚至通过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套取信息主体个人信息,以达不法目的从中谋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征信市场秩序,对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造成了危害。
近年来,“征信修复”乱象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抓住部分企业和个人急于消除征信逾期等不良信息的心理,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不良信息铲单”等名义,声称花钱即可专业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记录,目前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类现象和行为:虚假宣传“清除不良信用记录”“征信洗白”“征信修复”,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有组织的征信维权代办机构;协助信息主体制造虚假证明材料,教唆信息主体恶意进行征信投诉;以“征信修复”培训名义,非法收取高额培训费、加盟费的行为;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以“征信”“信用”等名义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的;工商登记注册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征信”字样,但未取得有关征信业务资质,实际开展征信相关业务或未开展征信相关业务的。
那么这些“征信修复”乱象有哪些危害呢?张斌告诉记者,不法分子通常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泄露或买卖等风险,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比如通过支付链接等方式骗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给信息主体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唆使部分市民捏造虚假事实,伪造虚假材料,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同时,教唆市民恶意、频繁投诉,影响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事实上,不法分子无法自己处理或者履行其承诺。
此外,不法分子指使信息主体捏造虚假事实,伪造虚假材料,以“非恶意逾期”或“不可抗力”等理由试图达到“征信修复”目的,“征信修复”实则“借机牟利”。其实,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说法。
“目前,我区提供了线上和线下查询自身信用记录的渠道,线上渠道包括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各商业银行的网银、云闪付APP等,线下渠道包括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服务窗口以及各商业银行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网点,市民可以就近查询打印信用报告。”张斌说,建议个人每年至少查询一次自己的信用报告,确定信用报告上面的记录是否真实。日常的生活中,还要量入为出,避免超额负债,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一旦出现逾期应及时还款,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及时足额还款后,该笔逾期记录将在还款之日起5年后不再展示在信用报告中。信息主体应提高信用意识,如有特殊情况,也应与发生业务的商业银行联系协调处理。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妥善解决征信纠纷,避免上当受骗。
据了解,下一步,人行拉萨中支将持续推进征信查询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将组织全区的人民银行、征信接入机构和证券保险机构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牧区等“七进”宣传活动,切实保护民众征信合法权益。
新闻+
人行拉萨中支召开西藏辖区金融系统账户风险防控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强西藏辖区账户管理和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确保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落地见效,近日,人行拉萨中支组织召开西藏辖区金融系统账户风险防控研讨会,认真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分析当前西藏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新特征等,加强共享信息,制定有效措施。西藏辖区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管理部门负责人、网点一线临柜人员等参加研讨会。
据了解,研讨会上,西藏辖区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介绍了各行当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畅谈心得、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
会议要求,西藏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持续开展存量账户风险排查,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可疑涉赌涉诈交易监测拦截;密切与地方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在案件侦办、信息共享、涉赌涉诈账户核查处置等方面加强警银联动,构建金融系统“反诈拒赌”的铜墙铁壁;同时落实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积极发挥网点优势,通过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开展宣传,在线下网点、自助柜员机(ATM)等滚动播放防骗提示,对办理汇款、转账等业务的群众开展防骗问询提示。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