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10:03:24来源:法律常识
11月2日早6点,天刚亮,黄桃翠就出发了。
自己开车是多年养成的习惯,长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只能自己来。就连生孩子的前一天,她都是自己开车从油菜地里直奔的医院。
上午,她要去重庆潼南,查看几个新培育的品种,千万马虎不得,辛苦劳作不说,就怕浪费了大半年时间;下午要赶去四川邻水,新品种油菜种子基地在那里,不去看看,她心里不踏实。
黄桃翠今年44岁,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油菜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特高含油油菜品种培育,她把“三碗菜籽一碗油”变成“两碗菜籽一碗油”。她培育的“庆油3号”创造中国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庆油8号”再次刷新纪录。
2021年食用油消费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仅31%、七成靠进口。通过科研力量,努力提升油菜产量含油量,把油瓶子拎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上,显得更为紧迫。今年的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称,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支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油菜育种17年,黄桃翠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当别人抬头欣赏油菜花开的浪漫时,她却低着头为油菜花授粉,配置新组合,期盼新的突破。
黄桃翠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嫁妆”
当《一颗种子要改写世界油菜历史》在2006年被媒体报道时,黄桃翠已在老家湖北恩施的中学任教生物5年。
文章讲述了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油菜专家李加纳的故事,其建立的黄籽油菜育种技术体系,将黄籽、双低、高产、高油、广适、多抗等性状聚合一体,育成的黄籽油菜新品种,种植区域涵盖长江中上游各油菜主产省份。
当年28岁的黄桃翠觉得这个培育的过程特别新奇,比魔术师还神奇,也因此迷上植物遗传学。2006年,黄桃翠考上西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现西南大学)的研究生,师从李加纳,主攻油菜单倍体育种研究。
有了李加纳教授的指导,加之储备丰富的材料,也就是用于油菜新品种培育的母本,她也开始培育自己的新品种,取名“庆油”。
事实上,黄桃翠考上西南大学的2006年,中国食用植物油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60%左右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而国际安全警戒线标准为50%。
中国虽是全球第三大油菜籽生产国,但也是第二大油菜籽消费国和第三大油菜籽进口国。
2009年,黄桃翠进入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当时所里除了试验田,没有一颗油菜种子。她把“庆油”带到农科院,包含一批基础材料,她称之为恩师李加纳和学校陪嫁的“嫁妆”。
水稻与油菜培育方式和所需科研设备一致,与杂交水稻的培育同类,将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且优良性状能够互补的品种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粉,培育出杂交种,逐步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选取所需的新品种。
南方油菜的播种季,是在水稻收割之后,位于重庆农科院含谷基地的10亩水稻试验田,也就成了黄桃翠新品油菜的起始地。
正是这份沉甸甸的“嫁妆”,才有了她前行的基础,更有了多年后的庆油3号。
经过多年努力,黄桃翠为重庆农科院收集与整理了数千份不同性状的材料,有青海早熟品种,有安徽抗寒品种,也有孟加拉国收集到的野生品种,置办了一份厚实的家底。
黄桃翠,二十大代表、重庆市油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受访者供图
“与土地打交道,来虚的,研究不出好油菜”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油菜籽含油量在35%左右,用于物理榨油的话,通常是三斤油菜籽一斤油,也是老百姓常说的“三碗菜籽一碗油”。
一位老专家一语点醒了黄桃翠:农民不仅关心一亩地能产多少菜籽,更关心一亩地能产多少油。
决定这一结果的有两个因素,产量和含油量。但是,产量高、含油多的油菜品种可遇不可求。
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是国外油菜主产地。长期以来,国外油菜籽的含油量都比中国高。2013年左右,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在44%左右,而国内2013年才接近40%。
不同于别类作物,如将加拿大油菜品种引进我国,播种长江流域根本行不通,因气候、温差和土质的不同,适合当地的油菜品种也不相同,国内不同的区域,适宜的油菜品种也有差异,如适宜安徽的油菜品种更耐寒。因此,培育适合本地的油菜品种,成为众多农业科研院所的攻克方向。
2016年,“庆油3号”成功问世,含油量49.96%。
培育“庆油3号”7年的时间里,陪伴黄桃翠的是重庆农科院含谷基地的农民王楚国。经过10多年的“熏陶”,现在的王楚国,也堪称油菜科研优秀技术员。
他原本是进城打工,机缘巧合下跑到农科院水稻所种地。45岁那年,成了黄桃翠的帮手。“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加班整理材料。”王楚国回忆,两个人在含谷基地种了10亩油菜,后来是30亩,全靠自己精耕细作,从育苗、播种、栽插到收割,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在附近请几个小工,“科研种地,比老家种地琐碎得多,就连收割后油菜籽脱粒,都是用的老办法,用连枷敲打。”
最累心的是油菜花开后的授粉。重庆冬季温湿,春节后的2月到3月底油菜花就开了,他们要用镊子在花朵上人工授粉,根据试验要求,一年要完成2000多个组合,必须抢在一个月花期里完成。
他们最怕遇上下雨天,就要在地里搭上塑料棚,接着干,授粉完后还要一个个用袋子套起来,担心串粉。“干这个活,不仅要眼力好,体力也要跟上,白天在地里猫着腰站一天,晚上坐下来就起不来,通常是我口头念,黄老师就在电脑上记录整理科研数据。”
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为了争取科研时间,黄桃翠选择了贵州威宁,让重庆一年一熟的油菜,变成了一年两地两熟的可能。
重庆油菜是9月播种,10月移栽,次年5月收割。因气候的差异,贵州威宁却是5月播种,当年9、10月收割。正是这种差异,让黄桃翠上半年收获的油菜新材料,接着下半年在贵州又能加代,把两年的科研时间,缩短到一年完成。
王楚国还清楚地记得,他们是2011年去的威宁,从老百姓手里租了8亩地。威宁晚上温度低,冷得不行,白天最高却能达到28℃,昼夜温差极大。
“没地方住,就租住老乡的房子。”王楚国说,当年住的是土坯房,房梁上挂满了玉米,每到晚上,房梁上的老鼠跑来跑去,第二天早上一看,被子上全是玉米粒,都是老鼠啃食后掉下来的。他也记得,油菜苗栽种后,等了一个月都不见下雨,两个人只能担水浇地。
10多年下来,王楚国看着黄桃翠干农活,“比我这个老农民还地道,做什么事都很专注用心,个性强说话直,不然也出不来这么多的好油菜。”
黄桃翠自己也说,与土地打交道,来虚的,研究不出好油菜。
从“三碗菜籽一碗油”到“两碗菜籽一碗油”
2013年11月,黄桃翠培育的庆油3号品种到了关键期,必须去贵州铜仁观测苗情。
那时,她没有团队,每个示范点都要自己跑、自己跟。她至今还记得,晚上10点40分,在每天仅一趟的绿皮火车上,她手里握着一张站票,到了重庆秀水才空出座位,当时她已怀孕两个月,妊娠反应十分严重,可实验数据不等人。
“一踏上拥挤的火车,各种难闻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没过多久,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一阵阵恶心让我浑身直冒虚汗,每一秒都是在煎熬,硬是在黑夜中撑过了9个小时。”
育种是枯燥的,只能机械式反复实验,只要停下来,努力就白费了。
怀孕期间,黄桃翠跑遍了全国十多个省份的油菜产区,无论路途有多遥远,山路有多颠簸,她一直坚持在田间地头。
她清楚地记得,2014年生二胎,医院都联系好了,7月22日剖腹产。前一天,她还在重庆含谷试验田里忙碌,赶着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中午,她自己开车直奔医院,准备第二天生孩子。
7月22日剖腹产,7月24日回到家,黄桃翠就接到新品种审定通知,要准备庆油3号的文字资料申请书,月底上交,赶不上需要再等一年。
申请的文字资料起码要100多页,包含各项数据,黄桃翠刚剖腹产,疼得不行,趴电脑前,眼睛也受不了,连电脑屏幕都看得不清不楚,只能睡一会干一会。
目睹这一切,老公气得不行,拿过电脑就给砸了。可事情还得接着干,黄桃翠不想停下来。事后,老公觉得对不住她,买了新电脑,还特意在床上装了一个小桌子。
孩子刚满40天,她就带着孩子和阿姨,住进了田埂边简陋的临时科研住所。房间没有门,就挂起一张床单。工作间隙,就在田地里找个空地喂奶,孩子就这样在油菜田中一天天成长。
2017年前,新品种的国审特别严苛。首先是将新品种申报农业部,后交地方科研机构按要求盲种检验,包括新品种的产量、含油量、抗倒性等等方面,最后经过专家团队的审定论证后排名,整个国审耗时特别长。
庆油3号就是经此流程才被最终认定,在2018年通过审定,取得合法身份。创造了我国冬油菜区含油量的最高纪录,实现了从“三碗菜籽一碗油”到“两碗菜籽一碗油”的跨越。2019年的庆油8号再次刷新纪录,含油量达到51.54%。
如今,黄桃翠的庆油系列,以高产高含油量著称,从庆油1号已经到了庆油11号。
当然,不是每个新品种都让黄桃翠满意。庆油5号,产量高,含油量也很不错,但是在云南的试种期间,一场大风全部倒地。“经不住大风,也就是不合格,产量含油量高也不行,已经被封存。”
而当油菜花成为旅游网红地时,黄桃翠及团队顺手尝试,培育出的油菜开出的花五颜六色,花期也多达20天,一时引来了各地争相购买,订单不断,但黄桃翠却不让种子公司售卖。
“开始还觉得新鲜,研究发现油菜籽含油量低,而且油的品质也不好,我们不能这么干。”
黄桃翠给油菜花授粉。受访者供图
庆油3号是今年全国油菜主推品种之一,集中于长江流域推广。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约2000万亩,按每亩增产15公斤菜籽油估算,可增收60亿元。
除了庆油,黄桃翠及团队还开展了庆康、晶油两个系列的探路。
庆康系列攻克的是油菜的癌症——根肿病。2012年,黄桃翠在重庆南川一片油菜地里发现,油菜容易被根肿菌侵袭而患上根肿病,导致油菜大量死株。
据统计,根肿病在重庆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发病面积约占1/3,虽然油菜的发病不是遍地都有,但蔓延起来不得了。“只要土壤含有根肿病菌,随着水流的传播,很快就能感染附近的农田,病菌7、8年都死不了。”
花费10年,庆康1、2、3号应然而生。庆康1号今年通过审定,取得合法身份,开始推广。让黄桃翠惊喜的是,庆康3号含油量达53.75%,根肿病发病率降低到2%,比特高含油的庆油8号,还高出2.2个百分点。
让“油瓶子”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让“油瓶子”尽可能多装中国油,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还得靠科研。
但黄桃翠始终觉得,科研跟不上市场。当提高了油菜产量时,发现油菜籽的含油量又不够了;好不容易提高了含油量,发现抗倒性太弱,或是根肿病来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又有了新要求,需早熟来缩短生育期,必须适宜机械化收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长期在1亿亩左右摆动,主要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偏低限制,生产成本过高。2019年国产油菜籽价格为近3年来最低,此后逐步走高,今年已达到每斤3.5元,需求量仍是不够,导致市场上的菜籽油价格也在提高,进口油菜籽已接近每斤3元。
黄桃翠忧心的是,菜籽油虽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认同,但是按照今年油菜籽价格计算,1斤菜籽油成本在12元左右,负担不轻。
在黄桃翠看来,菜籽油市场占有率22%左右,有不少提升空间。解决这一难题,主要是充分利用长江流域冬闲田种植潜能。四川、湖南、湖北,本是油菜种植传统大省,特别是湖北,有句俗话“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州”,但是,近些年当地小龙虾产业的兴旺,经济利益更高,导致农民选择水稻、小龙虾复合种养模式,也影响了油菜的种植面积。
而制约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全靠人工收割,在农村很难扩大面积。
“晶油系列的培育,主要为了适合机械化收割。”黄桃翠说,不仅是庆油系列,国内高产高含油量的油菜,主秆有成年人高,极其不适合机械化收割,即便是强行机械收割,因达到收割标准的油菜果荚外壳极易开裂,油菜籽损失率达到20%,全部炸裂在地里。
努力的方向有两点,在庆油系列的基础上,培育植株矮小且抗裂角性强的新品种。结果反复尝试,培育个头矮小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果荚外壳开裂仍未让她满意。但现在,晶油1号还是停滞不前,未有突破。
黄桃翠的一个理念是,不要单兵作战,团队合作才是解决难题的办法。
如今,国内研究油菜的团队不少,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善于抗寒,有的善于抗旱,各有千秋。她选择与各大机构合作,拿出各自的优势特点,培育需要的新品种。比如,提高油菜的宜机性,解决果荚外壳开裂的难题,她就选择与多方合作。
她相信用不了多久,会有所突破。
人物简介
黄桃翠,二十大代表、重庆市油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长期从事特高含油油菜品种培育,“庆油8号”51.54%的含油率创造了全国最高水平。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农业农村部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编辑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