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不良率“抬头”!银行涉房贷款踩“刹车”

时间:2022-11-12 11:03:56来源:法律常识

在央行降息的背景下,上半年居民购房意愿走低。

近期,从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缩减,住房按揭贷款需求端压力比较大,对公房地产贷款以及针对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增速普遍有所放缓,同时不良率有所上升。

地产情结减弱

今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仅为2021年上半年新增额的1/3左右,创下新低。今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住房贷款合计26.9万亿元,新增4479.6亿元。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来看,建设银行仍旧规模最大,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48万亿元,其次为工商银行,余额为6.45万亿元。

从新增贷款来看,农业银行上半年新增住房贷款超千亿,达到1022亿元,其余5家银行新增额均在千亿元以下。但6家银行的增幅均不超过3%,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最大的建设银行较上年末增长1.45%,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3.27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36%、1.95%、0.82%、2.77%和2.61%。

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下,第二档的17家中型银行也“踩下一脚刹车”,多家银行上半年住房贷款增幅不增反降,比如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为1.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46.4亿元,厦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06.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93%;重庆农商行住房按揭及个人商用物业房地产贷款的金额降至993.3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3%。

此外,从个人住房贷不良贷款增速来看,杭州银行、上海银行、渝农商行、青农商行分别较去年末增长58%、56%、47.76%、47.37%,增速较高。受停贷风波拖累,郑州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半年达到1.34%,较去年末增长0.3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5.34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6.57%。

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表示,4、5月份建设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需求端压力比较大,6月份受益于住房消费支持政策的优化和疫情的修复,按揭贷款受理量和投放量已有明显回升。截至7月底,全行涉及停贷断供舆情的个人按揭逾期贷款金额11.42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18%,不良余额5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077%。总体来看,全行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整体可控。

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速下降只是反映居民“地产情结”减弱的指标之一。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5000亿元,去年同期新增1.3万亿元;2022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量继续缩减,新增仅600亿元,去年同期新增9000亿元,同比增长6.2%,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报告,从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来看,2022年二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暴降至4.0%,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疫情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中住房贷款的比重每年都在下滑,今年回落的趋势尤为明显。华创证券分析,假设个人住房贷款均为居民中长期贷款的话,2014年到2019年,个人住房贷款占居民中长期贷款比重均值为81%,2020年均值降为72%,2021年均值降为63%,2022年降为34%。结合当下房地产销售的持续疲弱来看,当下居民借贷中长期资金的目的与房地产的相关性或在快速降低。

“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说,一是主动对接头部企业、优质二手房中介,从源头拓展业务储备;二是开展产品创新,重点研发“新市民贷”系列产品,提高差别化金融服务能力;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如简化申报资料、优化自动审批规则等。

国金证券认为,当前各城市的宽松政策大部分为“小步快跑”的形式,虽然频率较高而单次力度较小,消费者对前期政策能做出积极反应,但多次小力度刺激后政策边际效益或减弱,未来“一城一策”措施需要有“高调办小事”的大力度政策落地,才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不良率攀升

由于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运行压力明显加大,整体住房信贷投放的情况也不理想。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主要是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触底企稳阶段,国内部分城市房企拿地、开工,商品房销售同比放缓,这就制约了涉房贷款融资需求;同时,不排除少数银行对部分房企放贷态度整体偏谨慎。

从对公房地产贷款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贷款余额都有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交行,截至6月末,交行公司类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增了741.43亿元;增幅最小的是工行,截至6月末,该行公司类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4.33亿元。

同时,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均有上升,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突破5%,分别为5.47%和5.67%,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0.68个百分点和0.62个百分点。另外,建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从去年末的1.85%增至2.98%,增长1.13个百分点。

在中型银行中,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和渤海银行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有所增加,分别为3.63%、0.66%、3.05%和3.71%。截至上半年末,南京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1.01%,较去年末升高0.93个百分点;成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2.7%,较去年末升高1.52个百分点;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2.82%,较去年末升高1.41个百分点。

重庆银行是上市银行中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最高的,上半年末达到6.15%,较去年末增加1.44个百分点。中原银行上半年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8.2亿元,不良率上升6.16个百分点,增幅最大。“房地产业授信客户受疫情与经济下行影响,销售情况有所下滑,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导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抬升。”该行在半年报中指出。另外,房企经营不振,也是不少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承压的原因之一。

对于房地产业贷款风险,各家银行均表态,未来风险可控。“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少数扩张较快、负债水平高的房企持续暴露风险,但要看到,其风险暴露目前已较为充分。”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说。

此外,由于监管部门已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并不高。“在对公房地产方面,邮储银行的表内外业务规模均较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姚红表示。

“可以预判,这一轮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集中释放正在接近尾声。”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接下来,该行将在当地政府的总体安排框架下,遵循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