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17:42:53来源:法律常识
一、债务泥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深陷债务泥潭,信用卡、花呗、借呗、网贷等都成爬不出的深坑。
有数据显示:
1、我国有86.60%的年轻人使用信贷产品
2、年轻人负债率为41.75%
借钱的起点,往往是一件小事。
结果,不出所料,第二个月工资发下来,不够信用卡账单。于是乎,他(她)开始办理分期还款。还完账单不够生活,只能再办一张新卡。
从此不可收拾!
几年后,负债就滚出了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规模。
二、高额利息
你可能觉得奇怪,信用卡分期、闪电信用贷、包括标题提到的借呗,看起来利息不高啊!
其中的缘由是普通人很难理解“分期利率”和“实际年化利率”。
大林举例一:
1、大林有一个一万元的账单,分12期,每月还款都是固定的本金和利息。
2、大林(普通人)的理解,时间越往后,我欠的钱越来越少,应该还的利息也会变少。我第一个月欠1万元和第十二个月欠833元应该还的利息是不同。
3、银行的理解,哪怕你还到最后一个月,欠的本金还剩833元,利息依旧按照1万元算。
结果就是实际利率几乎是“明面利率”的两倍。年化7.20%对应的实际年化利率应该是13.76%。
我们常用的借呗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利率,因为它会根据具体的个人信用度进行调整,但大部分人的利率都在一万分之三到一万分之四间。
大林举例二:
1、万3的日利率,年化实际利率约为10.92%。
2、万4的日利率,年化实际利率约为14.48%。
大家可以自问一下,市面上年化利率超过10.92%的理财产品有多少,能超过14.48%的理财产品又有多少。
所以,借呗的利率非常高!
如果自己真的非常不幸,欠下一大笔钱,这该怎么办?
大林举例三:
1、大林(普通人)欠借呗1万元,日利率万3,一个月后还款。
2、大林可以提前还款,当然也可以卡在最后一天,最终还款额为1.03万。
你看一个月的还款额才300元,不是非常多。这个时候有一种策略就是多张信用卡,或是多个网络平台进行“新债抵旧债”的操作了,尽量将负债期限缩短,而不是在一个平台借长期债务(超过半年)。
由于操作过于复杂,自己需要自备“小本本”,记录还款金额和日期,以及各平台政策。
若是借钱真的非常多,年利息支出已经超过自己年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这该怎么办?
大林相信,除了买房,能欠下如此债务的人并不多,其中非常大的可能是新手创业者。
解决办法是多创收,扩大收入来源,且拓展借钱渠道。
各种渠道利息排名:
1、父母熟人
2、银行
3、信用卡/借呗
……
三、年轻人究竟欠了多少钱
因为负债,特别是消费负债,让年轻人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较高风险状态。
目前,来自银行及其他消费贷款提供商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的贷款逾期数据十分不理想。彭博社报道,两家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高管表示,二月逾期的信用卡债务较去年同期激增了约50%。
早前,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1、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供发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授信总额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
2、信用卡逾期应偿余额为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
信用卡如此,其他消费金融、X呗、X贷,各种助贷机构也是如此,甚至由于数据不透明,其中真正的贷款总额在真正出现问题前都难以完整显现。
四、债务的可怕
年轻人可能还未意识到债务的可怕。
2013-2018年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增速就非常惊人,短短5年时间,居然从12.97万亿增长到37.79万亿,年平均增速高达23.94%。
作为对比,2013-2018年的GDP年平均增速仅为7.03%。数据表明,财富的创造速度远远跟不上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增速。
90后工资增长幅度可能低于债务的增长幅度。
大部分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国家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降息。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怕“负债阶层”无法支撑。结果造成多次降息后,利率也降至了几乎零利率。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利率降到零,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
发达经济体的利率越来越低,日本和瑞士甚至出现了”负利率”。
大林看到XX负债人感慨道:
负债480多天,逾期480多天,信用卡最后三张已经被冻结,网D早已经逾期多次。从最初每天300多个电话,到现在一天四五个电话。由于现在我的工程还没开工,每天都在弄副业赚点生活费。自己组建了一个全是负债大军的团队,身为负债人有时候都不知和谁聊天。最后,自己只能和群里的兄弟一起诉苦,相互加油。
五、请珍惜信用
不要以为,网上借钱就不会在你的征信报告中留下记录。
实际上,几乎所有网络借款机构都会关联你的个人征信。花呗按时还款不上征信,严重逾期上征信,借呗不管有没有逾期,借了就上征信。
截至2019年11月14日,中国失信被执行人总数高达1591万人次,与5年前的8.7万相比,增长了180倍。
本文源自小白读财经